巴斯夫联手申能集团,启动国内首个ISCC+认证生物天然气项目

文摘   2024-11-22 18:04   美国  
2024年11月20日,巴斯夫公司宣布,已与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能集团”)旗下的上海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燃气”)及上海申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汲”)签订了谅解备忘录。此次合作的签署,象征着巴斯夫与申能集团共同启动了国内首个经ISCC+认证的生物天然气管网交付项目。
上海燃气作为申能集团在天然气全产业链上的发展平台,同时负责上海城市燃气的经营。申汲则是申能集团专注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点企业。
依据谅解备忘录,申汲将致力于开发养殖场沼气提纯项目和废弃物处置沼气提纯项目。同时,在生物天然气项目认证的基础上,申汲将与巴斯夫合作,先行先试生物天然气质量平衡应用场景,为巴斯夫提供符合ISCC+认证标准的生物天然气,并通过上海燃气的管网进行交付。巴斯夫将利用这些生物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
巴斯夫在上海的主要基地包括上海浦东科技创新园和上海漕泾基地。浦东科技园是一个集全球、亚太和本地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及职能部门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而漕泾基地则拥有全资公司和三家合资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这些地区的主要产品包括:
(1)上海浦东科技创新园产品:新材料如Ultramid®(聚酰胺PA)、Ultradur®(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氨酯组合料、Elastollan®热塑性聚氨酯(TPU)、Cellasto®微孔聚氨酯弹性体、丙烯酸分散体和聚合物着色剂、清洁剂、金属络合染料、皮革助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3D打印材料、机动车排放催化剂等。
(2)上海漕泾基地产品:聚四氢呋喃、TDI、MDI、聚异氰酸酯(Basonat®)、贵金属盐和解决方案、汽车涂料、树脂和电泳漆、聚酰胺聚合物、工艺催化剂、抗氧剂等。
除了巴斯夫与申能集团的合作,近期国内在生物基材料领域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例如,11月中石化正式推出了全国首个生物基聚烯烃材料;国内首次获得生物天然气与生物甲醇ISCC EU认证;中石化首款国产生物基苯产品上市并获得ISCC认证等。
为何近期国内材料领域低碳化发展出现了较为集中的现象?这与低碳发展的先决要素之一——法规与标准的明确密切相关。
全球低碳发展的首要要素之一便是法规与标准的确定,以氢能产业为例,可再生氢标准一直是影响全球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欧洲在标准制定上已拉锯多年。虽然国内与低碳相关的标准制定相对滞后,但11月国家首部能源法正式出台。
能源法定义,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自然过程不断补充和再生的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能源法进一步指出,生物质能是指利用自然界的植物和城乡有机废物通过生物、化学或物理过程转化成的能源。能源法涵盖了能源的消费和加工,因此化工材料同样适用于能源法。根据最新出台的能源法,生物基材料正式列入“绿色”材料,生物天然气、甲醇等也可正式被称为绿色天然气或绿色甲醇。
标准的初步确立是推动低碳材料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预计国内生物基等低碳材料的发展速度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国内化工材料的低碳发展已初步出现了多路线共进的现象。
产品的降碳可以宏观地分为源头降碳和过程降碳。过程降碳得益于国内风电光伏的快速发展以及电网的强大,许多企业已参与其中,甚至投资建设了大型的风光电站,如巴斯夫湛江500MW海上风电项目。源头降碳方面,由于低碳政策目标的制定不会一蹴而就,因此企业的路线较为多元化。
(1)副产物原料降碳。以万华化学为例,万华化学在蓬莱启动了副产氢气综合利用项目,计划在蓬莱工业园二期用地上新建一套18万吨/年的合成氨项目,其中氢气来自于一期丙烷脱氢装置供给,为副产氢。部分合成氨将作为MDI的合成原料。该路线作为当前化工领域规模化降碳的有效方式之一,参考万华化学蓬莱项目,预计化工项目集中化、大型化的现象将进一步增多。
(2)生物质原料深度降碳。生物质原料是成本相对较低的源头深度降碳方式,这也是目前项目较多的原因之一。
(3)电解制氢、CCUS等深度降碳方式。以中石油通州湾10万吨/年POE项目为例,一期项目年生产电解水制氢1440吨/年,其中部分将用于POE的合成原料。

ECHEMI
ECHEMI平台(www.echemi.com)是专业的数字化跨境化工B2B平台,正在为全球22,000多家供应商和110,000多位买家提供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