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药种植是太谷区农业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太谷区科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广泛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深入产业基地、走进田间地头,现场把脉问诊、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以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带动增加农民收入,用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生产,提高太谷长山药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乡村振兴。
北阳村种植山药历史悠久,当地特有的环境和土壤培育的本土山药,口感软糯、入口即化,深受市场欢迎。眼下正是长山药成熟上市季节。在胡村镇北阳村长山药种植基地,农民穿梭于田间地头,挖沟、刨土、“起”山药,新刨出的长山药裹着泥土的气息,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北阳村长山药产业种植示范户 王满华表示:“今年我种植了五六亩,总产量比去年要提高30%左右,今年山药比去年又好。”
近年来,在太谷区科协的支持帮助下,王满华不断尝试将晋中国家农高区有机、富硒、生物菌肥菌药等绿色技术用于长山药种植上,并得到了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院校多名专家的技术指导,在他的种植基地落地了长山药种植有机肥使用量与产量关系等多个科研项目。
太谷区科协主席岳俊青表示:“太谷区科协深化校地合作,紧密联系高校科技工作者服务太谷产业发展需求,今年通过山西农大对接了国家山药产业体系创新联盟理事长李明军等多名长山药专家,在太谷北阳长山药传统品种提纯复壮、提质增产方面提供了技术服务,并取得初步成效。”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张杰表示:“我们在胡村镇北阳村做了一年的实验,在化学肥料的基础上设置了一系列的施肥方案,我们设置了1000千克、2000千克、3000千克、4000千克的施肥方案。经过去年年底的实测,1.28亩地除了无效的泥土、沙子、发病的山药之外,它的亩产量可以达到1600千克。在2023年最佳施肥方案的基础上,2024年每亩使用2000千克的生物有机肥,又在北阳村做了一个验证,测产后每亩地商品化的山药可以达到2000千克以上。”
长山药属于高投入产业,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下降、长山药连作、长山药土传病害等诸多原因,会严重影响了长山药的产量与品质。一旦出现土传病害,则农民损失较大。
山西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植保岗位专家、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王燕说:“今年在六、七月份的时候雨水比较大,在山药上面的茎基腐病发生比较严重,我们基于这个情况,采取了农业防治、生物制剂与化学农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山药进行了综合防控,防治效果比较好。”
经过向专家们的不断学习总结,进行品种提纯复壮,王满华也形成了一套有效种植经验,由其培育的第五代长山药种苗,在保持口感优良的前提下,产量由前几年亩产1500斤增加到了亩产4000斤以上。
下一步,太谷区科协将认真履行“四服务”职责,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围绕区委“15661”工作体系,组织更多的科技人才赋能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
来 源 | 晋中市太谷区科协
编 审 | 陈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