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庆华诞,劳动颂华章” —— “种地吧,清华人”中秋特别活动

教育   2024-09-22 18:00   北京  

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团圆和丰收的祈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中秋佳节之际,为加强同学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热爱劳动的观念,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联合生命科学学院研团总支及精密仪器系研团总支,共同组织了“种地吧,清华人”劳动教育活动。生命科学学院研工组组长帅博闻老师带领生博221党支部、生博41党支部、生博43党支部、生博44党支部精硕24党支部等48名学生,于9月15日前往北京大兴区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劳育实践



活动第一站,师生们前往位于大兴区安定镇的贾尚生态农庄,进行生产劳动教育实践。这座占地1120亩、拥有20年历史的现代化农业合作社,通过引入百余项先进技术,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增收,更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标杆。


在这一背景下,生命科学学院研工组组长帅博闻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深具启发的大思政课。以自己从生命科学学院毕业并留校工作的经历为切入点,帅老师分享了他对农业与科技融合的深刻思考。他强调,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生命学院的学子,同学们不仅要打牢专业知识根基,还要勇于走进田间地头,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落地转化于实践中,用科技赋能传统农业,推动其现代化转型,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进入农庄后,同学们分组成队,兵分三路体验实践。第一队同学深入果园,亲自参与了除草、清扫落果、育植等基础劳动,同时学习如何根据果实成熟度精准采摘,避免资源浪费;第二队同学进入果品筛选区,全程参与了从采摘、筛选到切分、储藏的农产品生产过程,借助现代科技设备对果实进行快速筛选;最后一队同学进入动物饲养区,在喂养小鹿,孔雀等动物的同时观察并记录了相应动物的生长习性,了解生态养殖的细节与奥秘


通过这一系列实践,大家不仅对现代农业的精细化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切身体会到了科技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科学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价值,从中汲取了未来科研的动力。



师生们趁热打铁,第二站来到了位于大兴区魏善庄镇的东枣林村。这个村庄共有295户村民,覆盖2300余亩土地。在村委会,同学们与村民们共同参与了中秋特色劳动教育活动——制作传统月饼。村民们耐心地指导同学们完成了月饼制作的“三步走”流程:首先是揉捏出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面团,接着掌握包入香甜馅料的技巧,最后用不同的模具轻压出带有精美印花的月饼。


在村民的帮助下,同学们从最初的生疏慢慢变得熟练,仿佛化身为一个个“月饼小工厂”。每一份成品月饼形状饱满、馅料均匀,充满了精致的工艺感。通过亲手制作月饼,同学们不仅体验了手工劳动的乐趣,也在揉面、包馅、压模的过程中,体验月饼制作的每一个细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分享月饼传递节日的祝福



月饼制作结束后,师生们前往最后一站——村内的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调研与育植劳动。同学们分为两队,一队前往果园,参与苹果等农作物的收获。在村民的详细讲解下,同学们认真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深入了解农业生产中的种植规模、品种选择、灌溉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另一队同学则前往萝卜种植区,在当地居民的指导下识别萝卜苗的生长形态,学会了如何有序地清除杂草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种植、育植与收获的任务,亲身体验了农业劳动的艰辛与成就感,深刻体会到劳动成果的珍贵。此外,生命学院的同学们通过此类实践,不仅对之前学习的植物学与农学知识有了更直观、深入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将所学应用于科研实践、回馈社会与国家的信念。


这次实地调研和实践,既是一次劳动教育,更是一场科研使命感的洗礼,激励着同学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未来的生命科学研究,为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此次活动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段难得而充实的回忆。在这片土地上,同学们结识了严谨负责的老师、朝气蓬勃的伙伴以及经验丰富的农业工作者。通过深入了解梨业文化,亲身参与梨的流水线分选、除草采摘,以及手工制作月饼的全过程,每一个劳动环节都洋溢着温馨与亲切。


这次劳动教育不仅让同学们对农业生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增强了作为生命科学学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学们在实践中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坚定了未来服务基层、助力地方农业发展的决心。劳育的意义远不止于简单的田间耕作或蔬果采摘,它更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将生命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希望之种




活动感想






生命学院 郑陶然

我觉得这次活动中最热闹的应当是手工制作月饼的部分,其次是在白萝卜地里除草。因为我在家包过好几次饺子,而手工制作月饼的过程与包饺子非常相似,所以没遇到太大的困难。后来到了田间,我们在杂草丛中努力的分辨着为数不多的萝卜苗,感受到了田间种植与花盆栽培的不同,也体会到了农民们劳作的不容易。


生命学院 杨倩

通过参加本次劳动教育活动,我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了解到了当地种梨的发展历程。他们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了各种各样既美观又可口的梨品种,同时,通过改进种植与灌溉技术,大大提高了梨的产量、节约了水资源,让我切身感受到了"科技赋能"的真正含义。


文字 | 傅新宇

图片 | 傅新宇 赵睿康 刘恒

审核 | 朱辰旭 靳跃


清华生物人 为青春高歌

生命学院研团总支

服务每一位THU生物人

扫码关注我们

生科研团总支
为您打造沟通与信息获取的最佳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