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作品
《清廉家训,从一个馒头的故事开始》
作者:南康区纪委监委 何祥波
尤记得小时候,妈妈常跟我讲一个馒头的故事。童年时代的妈妈,经常吃不饱饭。那时,外公在地区甘蔗研究所的单位食堂上班,每天起早贪黑,勤勉工作。在那个大家都普遍吃不饱的年代,食堂的工作真可谓“香饽饽”,而从食堂偷偷地夹带食物回家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可本应“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外公,非但不从食堂带东西回家,反而自带干粮去上班。那时,每当看到别人的爸爸带回来一个又一个馒头,妈妈会好奇的问:“爸爸,我也想吃馒头,为什么你从来不带馒头回家?”这时,外公总是笑呵呵地教导妈妈“孩子,公家的东西,咱们不能拿”。一次,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外婆吩咐妈妈去找外公,可年幼的妈妈到了食堂找了一圈也没见外公人影,此时一锅正冒着热气的大蒸笼引起了妈妈的注意,当她打开蒸笼,一笼白花花的馒头赫然映入眼帘,此时,饥肠辘辘的妈妈早已馋的前胸贴后背,于是就偷吃了一个馒头。正当妈妈大快朵颐时,外公进来了,不由分说,拿起一根烧火棍就朝妈妈打来。他严厉的训斥道“不是跟你说了?小便宜不能贪,公家的东西不能拿!你当耳旁风啦!”从此,妈妈就再也没有吃过馒头了,似乎是得了“馒头恐惧症”。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之后,妈妈也进了单位工作,多年以来,妈妈从未贪占过一分一毫,对我也格外严厉,那时我们甘蔗研究所大院里最不缺的就是甘蔗,有一天看到别的小孩都从实验田里偷了甘蔗,我也顺了一根。妈妈发现后,拿着“牛梢子”满大院追着我打。打完之后,妈妈心疼地帮我擦干净泪水,然后给我讲了“一个馒头的故事”。
2014年,那年我刚大学毕业,决心考公,当妈妈知道后,特地带我去了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瞻仰,在伟人故居前,妈妈指着门口的那一池青莲,深情的教导我:“毛主席为国为民,一生清廉,旧社会你外公是贫农出身,受尽贪官污吏的剥削和压迫,解放后多亏了共产党才翻身做主,在单位工作30多年来,你外公从未占过单位一点便宜,我在单位多年也没有贪过一分一毫。你既决意考公,今后就一定要像毛主席那样一生清廉。妈妈不图你当得多大,只要你不贪不占,清廉奉公,我就知足了。”随之妈妈硬拉着我在那一池青莲前合影,以时刻提醒我“清廉奉公”。
之后,我考上公职,继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十年来,无论是远在异乡还是回到家乡,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每当想起妈妈,那个朴实的故事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不贪不占,清廉奉公”,这条家训激励着我忠诚履职,廉洁自律,十年如一日。
“试问一个人的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外公用他人生的整整三个十年教会了妈妈最质朴的道理;妈妈用他人生的前两个十年为我缝好了人生的扣子,并用之后的十年陪我扣好了从政的扣子。“不贪不占,清廉奉公”,在这句朴实无华的家训中,我看到的是正气清风的延续,看到的是优良家风的传承。“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最深远之计又何尝不是品格的养成?大爱朴实无华,教子潜移默化,家风和家训贵在传承,每每有机会我也会跟女儿讲述先辈们的事迹。
2014年5月4日,在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青年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十年来,牢记嘱托,扣好扣子,奋勉前行的记忆历久弥新。而今,十年之期已至,我如约由青年学生成长为了人民的公仆,站在复兴的路口,定不负时代之责。一条家训,一句嘱托,一往无前,一生践行。
来源:南埜清风
编辑:王艳珍
审核:邬媛婷
终审:方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