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1944年是农历甲申年,这一年的10月29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对桂林的进攻,美丽的桂林城遭遇空前劫难。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役,不到3万桂林守军,要抵抗日寇10万精兵。
这是一场惨烈战役,14天的激战,繁华的桂林城变成一片废墟,房屋焚毁达99%。
这更是一场可歌可泣的战役,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桂林军民没有屈服,通过各种方式与侵略者进行英勇抗争。
这是一场至今我们都无法忘记,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的战役。
值此甲申之殇80周年之际,本报特别推出抗战记忆之桂林保卫战报道,致敬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历史上属于桂林的重要一页。
在前面的篇章中,我们讲述了桂林保卫战中,中国军人抗击日军侵略的英勇故事,例如“七星岩八百壮士”和壮烈殉国的“三将军”,而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在这一场战役中,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除了镇守城池的桂林守军之外,亦不乏来自人民群众的武装力量。尤其是在1944年11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桂林后,在面临战争危机的关头,中共广西省工委也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向各地各级党组织发出准备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指示,要求各地动员和组织群众进行保家卫国的武装斗争,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本篇我们将从桂林保卫战中,细数那些关于群众抗日武装的点滴片段。
《救亡日报》曾刊载漫画家廖冰兄作品《大家起来保卫中华民族和国土》。记者苏展 翻拍
抗日时期,在桂艺术家陈更新创作的木刻作品《敌机轰炸后》。记者苏展 翻拍
1944年冬,日军在侵占桂林城以后,开始大面积侵扰乡村,愤怒的乡民不甘受辱,自发组织起来成为自卫队,奋起抗击来犯之敌。当时这种自卫队属于一种比较基础的群众武装力量,多以各地村民自发组织,并发动对日军的袭击。他们用简易的武器对抗拥有机枪、迫击炮等先进武器的日军,有的赤手空拳斗倒全副武装的日本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桂林临桂县南边山朗村的抗日自卫队。
朗村,位于临桂南边山镇东北面,东南与阳朔县相邻,北与六塘镇接壤,西南靠近南山,是从六塘镇进入南边山的门户。
1944年11月1日,日军部队侵入临桂,不久后占领六塘。此时,日军为清除向南山扫荡的障碍,经常到南山边缘地带骚扰,朗村首当其冲,受害尤重。日军所到之处,无恶不作,包括虐杀无辜百姓、强奸妇女、放火烧毁民房,掳走大批粮食、猪、牛及衣物……如此惨无人道的暴行,激起当地村民满腔怒火。在有志之士的组织下,郎村于11月8日成立抗日自卫队,队员有40多人,分为四个班组,每个班由一名稍懂军事常识的青年任班长。
日军侵入桂林,大批军民疏散、撤退。记者苏展 翻拍
武器方面一开始也是由村民们自己筹集,大家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最终筹来几支可用的枪械以及大刀、长矛。为了改善武器装备,自卫队又请地方绅士张尧文找到国民党军188师师长海竞强说情,希望驻守六塘的188师留守处可以借来一些枪械弹药。经过沟通,188师留守处答应帮忙,但要求以人换枪。为了抗击日军,郎村派出了18名青年,换回了急需的枪支弹药。他们还在村内小山上设置瞭望哨,并与邻村自卫队建立联系,互通信息。
从1944年11月至1945年5月,日军曾多次组织队伍来犯,郎村自卫队利用对当地地形熟悉的优势,采用游击战术将日军击退,共与日军作战13次,毙敌19名,伤敌30名。
说到“群众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认识到,要打天下就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带领群众共同奋斗。在这一场桂林保卫战中,自然不乏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参与的红色抗日武装力量。
1944年10月,灵川县城被日军攻陷。此时国民党灵川县长秦廷柱带着500余人的自卫队,撤到兰田堡、公平山区地带。虽然秦廷柱是国民党,但他曾受过国民党新桂系的排斥,同时他又反对国民党的逃跑政策,尚有民族气节。
此时,中共灵川特别支部刚好注意到了秦廷柱,认为此人是可以争取的力量。于是派出该特支抗日宣传团与秦廷柱接洽商谈共同抗日事宜。秦廷柱在中共的感召下,同意合作,遂将宣传团编为“灵川县政府政工队”,简称“灵川政工队”,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抗日武装就此诞生。
这支政工队成立之初,武器弹药十分有限,总共十几号人十几条枪,但政工队找准有利时机,便向侵入灵川境内的日军发起主动冲击,包括捣毁敌人仓库、切断敌人电话线、伏击敌人后勤供给等。在这过程中,政工队坚决贯彻党中央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的方针,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主动出击,获得了秦廷柱更多的信赖,随着合作的深入,秦廷柱给予了政工队更多的武器支持。同时,政工队也建立了兰田堡、潞江河、镇义等抗日据点,牵制日军兵力,保卫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鼓舞了群众的抗日情绪,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队伍中来,进一步扩大了这支抗日武装。
1945年2月,政工队侦知敌人驻铁路据点甘棠圩的警备队,每逢潭下圩日都要派出一个班到潭下向群众征收物资,经灵川特支研究决定于敌人必经的岭尾渡进行伏击。为了保证这次伏击的胜利,还把在潞江河抗日据点组织的70余人的抗日自卫队调来参加战斗。结果,岭尾渡一战,共歼灭鬼子14名,这是政工队打的第一次大胜仗。胜仗归来,兰田堡的群众夹道欢迎。
就这样,慢慢的,政工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仅仅成立3个月,人数增至120余人,有5挺机枪,两支冲锋枪和60多支长短枪了。至1945年8月,大约一年的时间,灵川政工队牵制敌人600余兵力,消灭鬼子70余名。在灵川人民群众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与国民党中可“争取的力量”秦廷柱结成统一战线。
如上文所述,桂林保卫战爆发后,广西许多地方群众开始自发或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下,纷纷揭竿而起,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日游击战争。这里面大多以地方民团、自卫队形式开展抗日斗争,而第一支公开揭起中共旗帜的抗日队伍,是在阳朔县成立的临阳联队。
临阳联队之所以叫“临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临近阳朔县城,全称为桂东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临(桂)阳(朔)联队,正式成立于1945年2月20日,前身为兴坪战时青年服务队,主要活动于阳朔、临桂、灵川、恭城、荔浦、平乐等地,为抵御外侮、保卫桂东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战。
参加临阳联队的指战员们,当时大都是来自群众之中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知识分子,有相当部分还是富家子弟。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队伍是公开揭举中国共产党的旗帜,由我党独立领导的人民抗日游击武装,不同于上文中我党指派党员在国民党民团自卫队中进行活动的那一类武装。
据了解,抗日时期,我党不少党员,遵照党的指示,在各县党组织的领导下,打进国民党政府的民团政工室、政工队和自卫队中,冀图把这些队伍转变成为我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这些同志,在这些队伍中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发挥了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当时队伍的领导权不在我党手里,工作束缚太多,成效多半不太理想,很难全部达到预期的目的。
而我党独立领导的临阳联队,情况就大不相同。当时党组织考虑到,临阳地区属于五岭之一的都庞岭山脉,是敌占游击区,而不是敌人暂时过路的地区,应当更加旗帜鲜明地号召和领导人民起来同日本侵略军作坚决的斗争。为此,1945年5月27日,临阳联队召开军民大会,并发表宣言,庄严宣布:临阳联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
从那以后,这支队伍不受国民党的限制,可以独立自主地发展部队,放手发动群众,坚决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民主政权。这样,局面就比较容易打开,部队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和影响,也就大不一样。
临阳联队与游击区广大群众一道,为抗击日军先后进行过11次战斗,共击沉日军运输船5艘,击溃日军运粮船队4支,击毙日军40余人,缴获了一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1945年夏,形势快速变化,德国投降,日本侵略军开始从广西撤退,省工委决定,7月23日,临阳联队化整为零,有的去了广东,有的转移到桂北与灵川特支领导的灵川政工队汇合,有的回本地隐蔽起来,从此转入地下活动。
联队在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骨干力量,为后来解放战争时期的桂东、桂北武装起义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以上这些来自群众的武装力量只是桂林保卫战中的一小部分。据了解,从桂林保卫战爆发到桂林光复期间,由中国共产党组织参与的敌后抗日武装就有30多支,人数达7000多人。
桂林光复,中国军队回到桂林。记者苏展 翻拍
来源丨桂林日报记者 苏 展
值班编辑丨母 丹
责任编辑丨王晓莉
值班编委丨刘教清
桂林日报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