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需求分析:驱动产业增长的关键要素

财富   2025-01-10 08:01   广东  


中投顾问诚意出品点上方蓝字关注



一、
新型储能产业现状

新型储能产业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技术,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它可改变电力系统传统的即发即用方式,在新能源大发或用电低谷时充电,新能源出力小或用电高峰时放电,有利于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新型储能具有诸多优势。一方面,其布局灵活、建设周期短、响应速度快。例如在应对风电、光伏等间歇性、波动性较大的新能源发电时,新型储能能够快速响应,有效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另一方面,可实现多种应用场景,如在用户侧,能够降低用能成本、提高用从源网侧来看,新型储能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新能源发电对电网的冲击。

        当前新型储能市场规模正持续扩大。从全国范围来看,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达到44.4GW/99.1GWh,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各地也在积极布局新型储能项目,以满足不同地区的能源需求。从市场增长态势上看,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与抽水蓄能相比,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的储能方式,但其建设周期长、受地理条件限制大。而新型储能则在灵活性、响应速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能源发展的需求。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储能在整个储能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在技术创新方面,新型储能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例如在储能电池领域,锂离子电池技术不断优化,其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如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也在加快工程化应用步伐。新型储能技术的创新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
市场需求分析


(一)新能源并网需求


        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以风电、光伏为例,其发电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发电量不稳定。这种波动给电网带来了挑战,如电能质量下降、电网稳定性降低等。储能系统能够在新能源发电过剩时储存能量,在发电不足时释放能量,起到调峰、填谷、调频的作用。

        调峰方面,当新能源发电高峰时,储能系统吸收多余电能,避免电网因过载而出现故障;填谷则是在发电低谷时,释放储存的电能,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在调频方面,储能系统可以快速响应电网频率变化,通过调整输出功率,使电网频率保持稳定。

        从市场需求规模来看,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不断增加,储能调峰、填谷、调频的市场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据相关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量中,用于调峰、填谷、调频的容量占比达到30%左右。预计未来几年,这一市场需求规模将以每年20%-30% 的速度增长。


(二)电力辅助服务市场需求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是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包括调频、备用等服务。储能在这些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调频服务方面,储能能够快速响应电网频率变化,通过调整输出功率,使电网频率保持稳定。与传统的调频方式相比,储能具有响应速度快、调节精度高等优势。在备用服务方面,储能可以作为备用电源,在电网故障或电力供应不足时提供电力支持。

        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收益模式主要包括向电网提供服务收取费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获取收益等。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潜力巨大。例如,在一些地区,储能参与调频服务的费用可以达到每千瓦每小时3-5元。


(三)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需求


        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瓶颈,如电力供应不稳定、电能质量差等。储能在这些领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储能可以储存能量,保障能源的稳定供应。例如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储能可以在光照不足时储存电能,在光照充足时释放电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在微电网中,储能可以平衡电力供需,提高电能质量。

        随着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的发展,储能的市场机遇也越来越大。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分布式能源项目中,储能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预计未来几年,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领域的储能市场规模将以每年30%-40% 的速度增长。


(四)其他应用领域需求


        储能在电动汽车、5G基站、工业节能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领域,储能系统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和充电效率;在5G基站领域,储能可以保障基站的稳定运行;在工业节能领域,储能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随着这些领域的发展,储能的市场空间也在不断扩大。例如,在电动汽车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储能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预计未来几年,这些领域的储能市场规模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


三、
需求影响因素


(一)政策因素


国家和地方的储能支持政策对新型储能市场需求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从国家层面来看,自2021年起,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如《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指明方向。这些政策明确了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的目标。

在地方层面,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储能产业发展。例如,河南发布《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2021年及以后开发的新能源项目必须配储上网,鼓励已并网的存量新能源项目按照不低于装机功率的10%、时长不少于2小时的要求配置新型储能设施,并对配建非独立储能和用户侧的非独立储能规模在1000千瓦时以上的储能项目给予最高140元/千瓦时的奖励。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刺激了新型储能项目的建设,也为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技术因素


        技术进步对储能成本和性能有着显著影响。以锂电为例,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生产工艺的改进使得锂电池的成本不断降低,这为储能市场需求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储能系统的性能方面,新型储能技术能够实现更高的充放电效率和更快速的响应速度。例如,先进的储能电池管理系统可以精确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此外,新型储能技术还能够实现多种应用场景,如在新能源发电、电网调峰、电力辅助服务等领域,为市场需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成本因素


        储能成本构成主要包括电池成本、设备成本、安装成本、运营成本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生产,储能成本呈现下降趋势。例如,锂电池的成本在过去几年中不断降低,这使得储能系统的成本也随之下降。

        在成本下降的趋势下,储能系统的度电成本目标也在不断降低。度电成本是衡量储能系统经济性的重要指标,降低度电成本有助于提高储能系统的市场竞争力。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本的持续降低,度电成本将不断下降,这将进一步促进市场需求的增长。


(四)市场竞争因素


        当前新型储能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头部企业引领、行业竞争激烈的态势。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在储能电池、储能系统集成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同时,市场竞争也导致了行业洗牌现象。一些小型企业由于技术实力不足、资金短缺等原因,逐渐被市场淘汰。而一些新兴企业则通过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迅速崛起。这种竞争态势一方面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也为市场需求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竞争策略和产品差异化也对市场需求产生影响。企业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水平、降低成本等方式来提高市场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不同企业的产品在功能、性能、价格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也为市场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综上所述,新型储能产业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正在成为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不断增加和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新型储能系统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政策、技术、成本和市场竞争等因素也将对市场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相关产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成本结构和服务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推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END

原创声明:本文版权为深圳市中投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如需转载,来源请注明“中投顾问”。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投产业研究院2025-2029年中国未来产业之新型储能产业趋势预测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及购买。


中投顾问,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和战略咨询机构!

中投顾问成立20多年来,一直聚焦在“产业”领域,专注于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招商及产业投资咨询服务。

是国内唯一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产业投资与产业发展服务的专业公司。

中投顾问长期跟踪22个重点行业、81个细分行业,在全国首发超过500份新领域行业研究报告,每年发布和更新超过1000份各行业研究报告。

中投顾问构建了产业发展五力模型(即政策-企业-资本-技术-用户)创新“市场机会矩阵”、“投资决策矩阵”和“投资时机曲线”等研究工具。

自建“中投产业大数据”,并覆盖指标达到150万多个,数据累计1.5亿量级。

累计服务客户20万家,中国企业500强80%以上都是我们研究产品用户。



获取更多报告及资讯,请扫码关注👇微信号



COOPERATIVE CONTACT

合作联系


电话

  400 008 1522  

  0755-82571522

邮箱

faxingbu@ocn.com.cn

中投未来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结合多年产业研究的专业经验,利用产业竞争情报监测系统,对各个行业发展进行紧密跟踪监测,与您分享产业发展新趋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