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储能新蓝图:新型储能产业展望与趋势预测

财富   2025-01-02 08:02   广东  



中投顾问诚意出品点上方蓝字关注


前   言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新型储能产业正逐步成为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连接新能源与电网的桥梁,新型储能技术在保障电力供应稳定、促进新能源消纳和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
新型储能产业现状


新型储能产业以其独特的优势,如布局灵活、响应速度快、应用场景多样等,在新能源发电、电力辅助服务、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新型储能市场规模正持续扩大,技术不断创新,装机规模快速增长。锂离子电池技术不断优化,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如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也在加快工程化应用步伐。


二、
市场需求分析


新能源并网、电力辅助服务、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以及其他应用领域对新型储能的需求呈现出增长态势。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不断增加,储能调峰、填谷、调频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中,储能作为调频、备用等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其市场份额也在逐步增加。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领域,储能能够保障能源的稳定供应,提高电能质量,市场机遇巨大。此外,储能在电动汽车、5G基站、工业节能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三、
未来发展预测


(一)短期预测(1-2年)


依据在建项目和市场趋势,预计未来1-2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在技术层面,新型储能技术将持续突破,特别是锂电储能技术,其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性能也将得到提升。例如,锂电储能电芯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指标将不断优化,使得储能系统在单位体积内能够存储更多能量,同时提高充放电效率。在政策方面,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新型储能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如《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持续推进,将为新型储能项目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从市场需求来看,新能源并网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量的不断增加,储能系统在调峰、填谷、调频等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预计2025 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有望达到60GW左右,市场规模也将随之提升。同时,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储能参与调频、备用等服务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增加。


(二)中期预测(3-5年)


考虑能源转型和政策导向,未来3 - 5年,储能在各领域的发展将更加深入。在新能源配储方面,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储能与新能源的结合将更加紧密。例如,在风电场、光伏电站等新能源项目中,储能系统的配置比例将逐渐提高,以保障新能源发电的稳定和可靠。预计到2027 年,新能源配储比例将达到30% - 40% 左右。

在产业方面,新型储能产业链的成熟度将逐步提升。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电池制造,到下游的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环节,产业链将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将更加紧密,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新型储能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市场竞争力将不断增强。


(三)长期预测(5年以上)


长期来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和综合能源服务中将发挥关键作用。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储能将成为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同时,储能与其他能源技术的融合发展将更加深入,例如与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等技术的结合,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在全球市场方面,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新型储能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中国作为全球储能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将在国际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规模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出口规模也将不断扩大。此外,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新型储能在全球能源领域的影响力将不断提升,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
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技术瓶颈


新型储能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其中电池寿命、安全、能量密度等方面尤为突出。例如在电池寿命方面,随着充放电循环次数的增加,电池性能逐渐下降,影响储能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在安全方面,电池热失控、短路等问题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能量密度则决定了储能系统能够储存的能量大小,直接影响其应用范围和效率。

为应对这些技术瓶颈,科研投入不断加大。政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储能技术研发,建立了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对储能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产学研合作也在不断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例如在新型电池材料研发方面,通过研发新型电解质、电极材料等,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在电池管理系统方面,开发先进的控制算法和监测技术,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寿命。


(二)成本压力


成本压力是新型储能产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储能成本主要包括电池成本、设备成本、安装成本、运营成本等。其中电池成本占比较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生产,虽然电池成本有所下降,但仍然较高。此外,设备成本、安装成本和运营成本也不容忽视。

为降低成本,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等方式降低电池成本。例如在电池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电池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的合作,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提高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优化运营管理等方式降低设备和运营成本。例如采用智能化的设备管理系统,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维护水平;加强对运营人员的培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产业链协同效应也十分重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共同降低成本。例如在电池生产过程中,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电池制造商、设备供应商等密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储能系统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企业与电网、能源运营商等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储能项目的发展。

政策补贴和优惠也对降低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储能项目给予补贴和优惠。例如对储能项目的建设、运营、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对储能设备的采购、安装等方面给予税收优惠。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促进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


(三)市场机制不完善


当前新型储能市场机制存在一些缺陷,主要包括价格机制、准入退出机制等方面。在价格机制方面,储能市场价格体系不够完善,价格波动较大,不能准确反映储能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例如在电力市场中,储能参与调峰、调频等服务的价格没有合理的定价机制,导致储能企业收益不稳定。

准入退出机制方面,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一些储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和条件,这限制了一些企业的进入。同时,市场退出机制也不够完善,企业在退出市场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为完善市场机制,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健全市场规则。例如加强对储能市场价格的监管,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保障储能企业的收益;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加强市场建设,培育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市场活力。例如支持储能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引导,促进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


(四)安全与标准问题


安全是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储能安全事故频发,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例如一些储能电站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事故主要是由于储能设备的安全性能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

为保障安全,加强安全标准制定和监管十分重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标准和规范,对储能设备的安全性能、安装、运行等方面进行规定。例如《储能电站安全标准》《储能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等,明确了储能设备的安全要求和技术标准。同时,加强对储能项目的监管,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储能项目的安全运行。

推进认证检测工作也十分关键。建立专业的认证检测机构,对储能设备进行检测和认证。例如对储能电池、储能系统等进行安全性能检测,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和规范。通过认证检测,提高储能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市场的稳定运行。


五、
结论


新型储能产业在我国能源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院认为,从现状来看,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迅速,技术不断创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其优势在于布局灵活、响应速度快、应用场景多样等,在新能源发电、电力辅助服务、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市场需求方面,新能源并网、电力辅助服务、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以及其他应用领域的需求都呈现出增长态势。政策、技术、成本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对新型储能市场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

未来发展预测显示,短期、中期和长期内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持续增长,技术不断进步,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同时,新型储能产业也面临着技术瓶颈、成本压力、市场机制不完善以及安全与标准等问题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包括加强技术研发、降低成本、完善市场机制以及加强安全监管等。

新型储能产业对我国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高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和利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也为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新型储能产业将在我国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积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为实现我国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END

原创声明:本文版权为深圳市中投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如需转载,来源请注明“中投顾问”。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投产业研究院2025-2029年中国未来产业之新型储能产业趋势预测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及购买。


中投顾问,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和战略咨询机构!

中投顾问成立20多年来,一直聚焦在“产业”领域,专注于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招商及产业投资咨询服务。

是国内唯一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产业投资与产业发展服务的专业公司。

中投顾问长期跟踪22个重点行业、81个细分行业,在全国首发超过500份新领域行业研究报告,每年发布和更新超过1000份各行业研究报告。

中投顾问构建了产业发展五力模型(即政策-企业-资本-技术-用户)创新“市场机会矩阵”、“投资决策矩阵”和“投资时机曲线”等研究工具。

自建“中投产业大数据”,并覆盖指标达到150万多个,数据累计1.5亿量级。

累计服务客户20万家,中国企业500强80%以上都是我们研究产品用户。


获取更多报告及资讯,请扫码关注👇微信号



COOPERATIVE CONTACT

合作联系


电话

  400 008 1522  

  0755-82571522

邮箱

faxingbu@ocn.com.cn

中投未来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结合多年产业研究的专业经验,利用产业竞争情报监测系统,对各个行业发展进行紧密跟踪监测,与您分享产业发展新趋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