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顾问诚意出品点上方蓝字关注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型储能技术正逐渐成为推动能源体系变革的关键力量。新型储能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还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新型储能商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技术创新与应用
电池技术:锂离子电池技术不断进步,在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等方面取得显著提升。例如,磷酸铁锂等新型电池材料的应用,使得储能系统的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一些新型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锂硫电池等也在研发和试点阶段,有望为储能行业带来新的突破。
储能系统集成:通过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技术,实现储能系统与电力系统的高效融合。例如,利用先进的能量管理系统(EMS),能够对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过程进行精确控制,提高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应用领域拓展:新型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电网调峰、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储能系统可以有效解决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提高能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电动汽车领域,储能系统为电动汽车提供了动力支持,同时也可以实现车辆的快速充电和能量回收。
(二)市场规模与增长
市场规模:近年来,中国新型储能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能源局数据,截至2023 年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29GW,同比增长48%。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80%。
增长趋势: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新型储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一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鼓励新能源发电和储能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为新型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商业模式创新
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建立了以电力市场为基础的储能交易机制,通过参与电力市场的调峰、调频、备用等服务,实现储能系统的价值变现。例如,储能系统可以通过与电网公司签订合同,提供电力调峰服务,获取相应的收益。
能源服务模式:开展储能系统的租赁、维护、管理等服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例如,一些储能企业通过与能源企业合作,为其提供储能系统的租赁服务,帮助企业降低能源成本。
金融支持模式:引入金融机构和资本,为新型储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例如,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为储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资金保障。同时,一些金融机构也推出了针对储能项目的保险产品,降低项目风险。
(一)成本问题
初始投资成本:储能系统的建设成本较高,特别是在电池技术、设备安装、系统集成等方面投入较大。这使得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限制了其商业化发展。
运营成本:储能系统的运营成本包括电池维护、设备管理、能源消耗等方面。随着储能系统的运行时间和充放电次数增加,电池的性能会逐渐下降,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换,这增加了运营成本。
(二)技术标准与规范
技术标准:目前我国储能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这导致不同企业的储能产品在性能、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差异,影响了市场的推广和应用。
安全标准:储能系统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涉及电池安全、系统运行安全等方面。由于储能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难度较大。一些储能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
(三)市场竞争与合作
市场竞争:随着新型储能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在技术、产品、价格等方面展开竞争,这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挑战。
合作与协同:储能产业的发展需要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例如,在技术研发、产业链整合、市场推广等方面,企业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降低成本
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储能技术的性能和效率,降低成本。例如,研发新型电池材料、优化电池结构、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等。
规模效应:通过规模化生产和应用,降低储能系统的成本。例如,建立大规模的储能项目,提高储能系统的生产效率和规模,降低单位成本。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储能项目补贴和优惠,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例如,对储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
(二)完善技术标准与规范
制定标准:加强储能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例如,制定储能系统的性能、安全、质量等方面的标准,为企业的生产和应用提供指导。
加强监管:加强对储能项目的安全管理和监督,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例如,建立健全储能项目的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储能系统的安全检测和评估。
(三)加强市场合作与竞争
合作与协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与协同,共同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例如,在技术研发、产业链整合、市场推广等方面,企业之间可以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竞争与创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例如,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一)新能源发电侧储能项目
案例一:某大型风电场配置了储能系统。风电场在夜间风速较高但电力需求较低时,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当白天电力需求高峰时,储能系统释放电能,帮助风电场平滑输出功率,提高电力稳定性。该项目采用了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容量为10MW。通过储能系统的调节,风电场的弃风率降低了20%,有效提高了风能资源的利用率。
案例二:在某太阳能光伏电站,储能系统与光伏板协同工作。当光照充足时,光伏板产生的电能除了满足负载需求外,多余的电能被储存起来。在光照不足或电网需求高峰时,储能系统释放电能,保障光伏电站的稳定输出。该项目采用了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容量为15MW。通过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提高了15%,减少了对电网的依赖。
(二)电网侧储能项目
案例一:某电网公司在城市电网中部署了储能系统。该储能系统用于电网的调峰、调频和备用。当电网负荷高峰时,储能系统释放电能,缓解电网压力;当电网负荷低谷时,储能系统储存电能。通过储能系统的调节,电网的运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该项目采用了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容量为20MW。通过储能系统的应用,电网的电压波动范围减小了30%,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
案例二:某区域电网通过储能系统实现了对分布式能源的有效管理。该储能系统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相连接,当分布式能源产生的电能过剩时,储能系统将电能储存起来;当分布式能源供应不足时,储能系统释放电能。通过储能系统的调节,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和消纳能力得到增强。该项目采用了锌溴电池储能系统,容量为10MW。通过储能系统的应用,分布式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了20%,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储能与电动汽车领域
案例一:某电动汽车制造商推出了一款具有储能功能的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可以释放电能,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同时,该电动汽车还可以将储存的电能反馈给电网,实现电能的双向流动。该项目采用了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容量为30kWh。通过储能系统的应用,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高了30%,同时降低了充电成本。
案例二:某充电桩运营商与储能系统合作,在充电桩旁安装了储能设备。当充电桩的充电需求较大时,储能系统可以提供额外的电能,缓解电网压力;当充电桩的充电需求较小时,储能系统可以储存电能。通过储能系统的调节,充电桩的充电效率得到提高。该项目采用了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容量为20MW。通过储能系统的应用,充电桩的充电速度提高了20%,减少了对电网的冲击。
中国新型储能商业化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院认为,通过技术创新、成本降低、政策支持等措施,不断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储能系统的性能和质量,完善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加强市场合作与竞争,将为新型储能产业的商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END
原创声明:本文版权为深圳市中投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如需转载,来源请注明“中投顾问”。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投产业研究院《2025-2029年中国未来产业之新型储能产业趋势预测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及购买。
中投顾问,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和战略咨询机构!
中投顾问成立20多年来,一直聚焦在“产业”领域,专注于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招商及产业投资咨询服务。
是国内唯一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产业投资与产业发展服务的专业公司。
中投顾问长期跟踪22个重点行业、81个细分行业,在全国首发超过500份新领域行业研究报告,每年发布和更新超过1000份各行业研究报告。
中投顾问构建了产业发展五力模型(即政策-企业-资本-技术-用户)创新“市场机会矩阵”、“投资决策矩阵”和“投资时机曲线”等研究工具。
自建“中投产业大数据”,并覆盖指标达到150万多个,数据累计1.5亿量级。
累计服务客户20万家,中国企业500强80%以上都是我们研究产品用户。
获取更多报告及资讯,请扫码关注👇微信号
COOPERATIVE CONTACT
合作联系
电话
400 008 1522
0755-82571522
邮箱
faxingbu@oc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