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风采展|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化融合、四方协同”的经管类人才培养体系

文摘   2024-10-23 21:34   广东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校上下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入开展自评自建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风采展”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各学院在党建与思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特色、质量保障机制、教学成果特色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期展示的是: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一部分 学院简介

1.历史沿革


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于2015年5月,其前身是初创于2009年6月的韩山师范学院陶瓷学院管理系。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性、地方性、开放性”办学定位,以广东高等教育“冲补强”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促学院改革发展,以高层次人才建设补学科短板,以特色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一流课程建设促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聚焦“党建、新文科和潮文化”,真抓实干,精准发力,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创新服务能力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应用型高水平学院。

2.学科专业


学院设有经济系、管理系和财会系三个系,在专业设置上涵盖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三个一级学科,有经济学、投资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五个本科专业,专业布局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校学生人数1544人。

3.师资队伍


学院在职员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教授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11人,博士28人,在读博士14人,博士(生)占专任教师比例约86%;高级审计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各1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50%左右,其中高级企业培训师1人、创业指导师1人、创业培训师(SYB)2人。专任教师平均年龄约39岁,教师队伍呈现出朝气蓬勃、可塑性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总体特征;教师勤教力学、为人师表,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教师队伍中涌现了南粤优秀教师、学校教学名师、卓越教学奖(个人奖)、青年教学英才、优秀教学骨干、优秀教学新秀、“千百十”人才、“百人计划”人才、师德先进个人、模范班主任等一批优秀代表。近三年,教师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及表彰。


第二部分 本科教育教学特色亮点

1.党建与思政教育:“1+1+1+1+1+3+3”党建工作体系


学院突出党建引领,夯实本科教育教学中心地位,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以“十大育人体系”为抓手,打造“学科交叉+平台(团队)+特色学科+固本强基”品牌,构建1引领(党建引领)+1贯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核心(立德树人)+1聚焦(人才培养)+1主线(党建+潮商特色学科+“十大育人”体系)+3支撑(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学生管理)+3贯穿(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工作体系,实现“党建引领、思政铸魂、特色赋能、专业发展、学生成才”的总体目标,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党建工作中,师生党员力学笃行,同频共振,以研究性党建提升党建工作的“高度”,以全方位融入提升党建工作的“精度”,以全员联动提升党建工作的“厚度”,以服务性党建提升党建工作的“温度”,以严明的作风建设提升党建工作的“力度”,以创新性党建打造党建工作的“亮度”,促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学院教工党支部为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学生第一党支部为学校“样板支部”建设单位并已验收合格,学生第二党支部为学校“样板支部”培育单位。

图1  “1+1+1+1+1+3+3”党建工作体系


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守住课程思政主阵地,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着力在推动课程建设、构建“大思政”格局、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出实招、下功夫、求实效。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上,每学期每门课程都提交课程思政建设方案,2022—2023年第二学期学院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比赛,参与率达到82.6%,获“优秀组织单位”,同时《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获得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堂。

2.“四化融合、四方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新文科、新商科的理念推动下,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四化融合:专业化教学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数智化应用培养学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土化实践让学生紧贴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潮商精神;AACSB商科认证对标国际化的培养标准。同时,通过四方协同机制——学校提供教育资源,企业提供实习实践机会,政府提供政策、资金及产业链资源,协会提供培训和产业服务资源,共同打造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图2 “四化融合、四方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


3.培养方案修订与优化


学院对本科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与优化,2022级和2023级的培养方案分别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与调整,以适应新时代对经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3.1培养方案 — 财务管理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按会计专业与智能化“双支柱”课程、知识与场景“双向融合”课程两大模块进行设计。

图3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2培养方案 — 审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智慧财务微专业课程

图4 智慧财务微专业课程


3.3培养方案 — 经济学专业:智慧金融微专业课程

图5 智慧金融微专业课程


3.4培养方案 — 投资学专业:嵌入CFA和FRM LEVEL1证书课程

图6 CFA和FRM LEVEL1证书课程


3.5培养方案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有温度的人资管理人才

图7 培养“有温度的”数智化人力资源管理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4.教学改革特色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构建高校、企业、政府和协会“四方协同”的育人机制,通过横向科研项目、校企合作培养和校企共建课程等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教学效果和科研水平。通过与深圳点宽科技有限公司、潮州市审计局、国投证券潮州分公司等企业单位开展企业微专业、“3+1”人才班等人才培养改革。

4.1 企业微专业 +“3+1”人才班

图8 与深圳点宽合作开设智慧金融和智慧财务微专业课程


图9 与潮州审计局合作开设“3+1”政府审计创新班


4.2 课程改革

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课程改革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正不断推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与优化。其中,省级一流课程标志着教学水平的显著提升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宏观经济学等课程,凭借其良好的教学质量和系统的课程改革,被评选为省级一流课程。这些省级一流课程的设立,不仅丰富了本科生的课程体系,也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4.2.1《会计学原理》:省级一流课程

图10 省级一流课程《会计学原理》


4.2.2《中级财务会计》:省级一流课程

图11 省级一流课程《中级财务会计》


4.2.3《宏观经济学》:省级一流课程

图12 省级一流课程《宏观经济学》


4.2.4《新媒体管理与实训》:学校-媒体-企业三协同

图13 学校-媒体-企业三协同《新媒体管理与实训》课程


4.3教研项目

学院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申报并实施了多个省级及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聚焦于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有教改项目的教师积极举办教学沙龙,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了教学创新的火花,为持续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表1 2021—2024年学院质量工程与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汇总表


表2 2021—2024年学院质量工程与教育教学改革立项一览表


5.本土化与国际化


本科教育教学融合本土化与国际化双重优势,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同时深植本土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5.1本土化:潮文化+潮商精神

在本土化方面,我们特别强调潮文化+潮商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潮商,以其独特的商业智慧、勤奋坚韧和开拓创新精神闻名遐迩,这些宝贵品质被融入课程内容与教学实践中,激励学生学习并践行潮商的优秀传统,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通过组织文化讲座、实地考察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潮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培养其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

图14 各专业开设《潮商文化与历史》课程


图15 研学课程:《潮商人物志》《潮商企业家精神》《潮商经营历史》和《潮商爱国情怀》

图16 开展特色“潮商”系列活动:传承“潮”文化,领略“商”风采


5.2 国际化:ACBSP商科认证

在国际化层面,我们积极寻求与国际接轨,通过开展AACSB国际商科专业认证,推动教学内容、方法及评估体系达到国际水平。这不仅意味着我们的课程设置涵盖了全球商业环境的最新动态、国际商业规则与惯例,还意味着学生能够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图17 国际化认证与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相辅相成


6.学生发展


6.1 双证书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经管学院实施了“双证书”制度,即除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毕业证和学位证)外,还鼓励并支持学生考取各类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这些证书包括但不限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等,涵盖了会计、金融等多个领域。通过获取这些证书,不仅能够证明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而且对于拓宽就业渠道、提高起薪水平都大有裨益。近三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各专业双证书达成率如表3所示。

表3 经济与管理学院各专业近三年双证书达成率


6.2 积极参赛与获奖

近三年来,经管学院的学生在各类专业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类学科竞赛校内赛参与人次达4132人次,多数学科竞赛中获奖人次达1789次,且获得省级以上获奖人次达154人次,国家级奖项获奖达8人次,例如,在第五届“科云杯”全国大学生本科组财会职业能力大赛中,学院代表队不仅获得省级奖项,还有两支队伍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在“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比赛中也屡获佳绩,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且参与的学生人次达2332人次。这些成就充分展示了学院学子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创新思维。具体获奖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经济与管理学院近三年学生竞赛情况表


6.3 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高

麦可思公司对学院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毕业生质量,对毕业生质量持续进行跟踪。

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95.9%,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94.02%;2023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85.6%,2024届毕业初次生去向落实率为79.01%。

毕业生就业符合区域和行业需求,就业去向落实率稳定,主要流向地区与学院办学定位相符,毕业生就业行业覆盖政府机关、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事业单位。2021届和2022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分别为73.01%和91.26%。


7.PDCA循环的质量保证机制


学院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应用PDCA(Plan-Do-Check-Act)循环迭代的过程改进工具,在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培养方案的修订与优化、教学过程的创新改革和学生工作等方面得到应用。特别是通过每学年一次的教学质量月、每学年一次的学业预警、每学期一次的教师听评课、每学期一次学生座谈会等活动,持续推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升。

图18 PDCA循环的质量保证机制


7.1 教学质量月(每学年)

P计划:每年9月-10月开展教学质量月活动,确定教学质量月的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D执行:按照计划的时间表进行各项活动,确保教师积极参与。主要落实:课程思政、课程第一课(OBE理念)、教师听评课、企业微专业、“3+1”特色人才班、学院与高职院校(2+0、2+2、4+0)合作项目、教材专项等工作。

C检查:接受学校检查,对比活动前后的教学质量数据,评估教学质量月的成效;识别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A处理:总结活动经验,提炼成功经验和可借鉴的做法。根据存在的问题分为可立刻改进、学院下一步改进和反馈给学校改进三个方面,以更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图19 教学质量月学校来学院进行教育教学检查


7.2 学业预警(每学年)

P计划:识别和支持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预防学业失败不能按期毕业;建立学业预警系统,设定预警标准和干预措施。

D执行:根据预警标准,按预警条件列出各专业预警学生名单,并通知其辅导员和班主任;由辅导员和班主任实施干预,为预警学生提供辅导、补考、重修、清考等干预措施,帮助其改善学习状况,降低学生不毕业率。

C检查:跟踪预警学生的学业进展,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识别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如预警标准不够准确、干预措施不够有效等。

A处理:根据评估结果和问题分析,优化学业预警系统,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干预的有效性;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提高其对学业预警重要性的认识。

7.3 听课评课制度(每学期)

P计划: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按照“3+3”模式安排听评课时间表,每学期3个系每个系3门课共9门课,其中3门为公开示范课。

D执行:参加人员包括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和该系当节无课的老师,也欢迎其他系当节无课的老师观摩、学习和交流。

C检查:每位参加听评课的教师记录该课程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反映;课后进行评课,对听课情况进行讨论和评价。

A处理:根据评课意见,总结观摩课的经验供其他老师学习借鉴、对提出的改进建议由相关老师实施持续改进。

图20 田云玲老师的公开示范课《中级财务管理》听评课活动


7.4 学生座谈会(每学期)

P计划: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对本科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育教学的民主化。

D执行:以系为单位召开三场座谈会,参加人员院领导+系正副主任+教师代表+各班班长和学习委员;对座谈会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并整理成报告。

C检查:对座谈会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和分析,识别出主要问题和改进方向;评估座谈会对学生意见收集和教学改进的推动作用。

A处理: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分为当期解决、近期解决和远期解决,反馈给教师和相关部门,并根据建议进行改进;跟踪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使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有效落实。

图21 财务管理系学生座谈会

第三部分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规划

1.发展目标


结合新商科教育理念与数字化转型趋势,加强经济学、管理学与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融合,针对现有五个本科专业的特点,形成各自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良好职业素养、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

2.发展思路


2.1专业调整与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高度契合。

2.2课程体系优化:优化整合课程设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强化专业实践技能课模块,以促进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2.3强化实验与实践教学:构建“课程实验+专业实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4促进师资发展:通过培训、引进、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2.5增强社会服务与科研能力: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

3.工作举措


3.1新增专业:规划新增数字经济或者金融科技本科专业,形成学院管理学和经济学各有三个本科专业的平衡发展态势,为会计和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培育中的“培养环境与条件—课程与教学”打基础。

3.2优化培养方案:融入新商科和数字化转型元素,增设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课程。

经济学专业加入更多的数字经济元素,在培养方案和招生目录专业名称改为:经济学(数字经济)。

投资学专业培养方案嵌入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及FRM(金融风险管理师)的知识体系,培养方案和招生目录专业名称改为:投资学(CFA/FRM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工具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及运营活动等方面的应用,以高效地解决复杂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业务问题,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与创新。

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专业的培养,引入财务管理/审计机器人RPA方面的课程,促进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的数字化转型。

3.3强化实验教学:随着韩东区实验室大楼的交付,实验教学条件将会有大的改善。抓好新实验室规划和建设工作,为学院本科各专业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实验教学软硬件条件。

3.4实践教学改革: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

1) 特色“智慧金融”微专业:与深圳点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继续拓展经济学专业参与学生的规模。

2) 特色“智慧财务”微专业:与深圳点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继续拓展财务管理专业参与学生的规模。

3) 审计创新人才班:与潮州审计局合作,拓展更多的资源,增加审计学专业的参与实际审计项目工作的学生人数。

4) 校外教育实践就业一体化实践基地:国投证券(潮州),为投资学专业等实现学生培养和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5) 将地域文化、潮商文化融入课堂中,开设潮商文化相关课程,加强与潮商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界职业经理人通过嵌入式课堂举办讲座。

3.5提升师资数字化能力:大力引进具有数字化背景的高水平教师,组织教师参加数字化教学技能培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方法。鼓励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改革研究,支持其申报相关教学科研项目。引进具有数字化教学背景的优秀教师和行业专家,充实师资队伍。

3.6推进专业国际认证,提升学院的国际化水平: 2024年9月启动经济学和财务管理两个本科专业ACBSP(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Business Schools and Programs)专业认证,按照认证的学术标准、管理过程标准和持续改进标准,高质量地优化师资队伍、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以整体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提升学院的国际化水平。

3.7加强科研与社会服务,以科研促教学:鼓励教师开展应用性研究,特别是针对行业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活动。以科研促进教学,提升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时效性和实用性。

END

-韩山师范学院新闻中心-

来源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评建办公室

HSNU

你好韩师

韩师经管之家
韩师经济与管理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