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度长文到一人公司,不接广告也可以活得很好|逆行人生

职场   2024-07-31 13:48   荷兰  

前阵子,我在播客采访了神交已久的塞米。

在深度长内容越来越不受主流平台青睐的背景之下,2018年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上做小众品牌采访的塞米,已经坚持写深度内容7年了。更难得的是,不靠接广告生存,她的“一人公司”业务,发展得也很好。

从小众品牌主的“一杯咖啡咨询”,到“挂号问诊”再到品牌顾问,塞米一个人活成了一支团队。

这也许是内容创作者的另一条出路——不必遵循流量至上的平台规则,按照自己擅长且喜欢的方式去创作、观察、链接与生活。

我和塞米聊了聊她的创作历程。如果你也渴望通过深度内容链接同频读者和客户,且能把自己养得很好,那么这期内容也许会给你启发。


积累深度内容,走上一人公司之路
林安:塞米2018年开始写公众号长文,当时公众号的流量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你刚开始写的时候就得到了很不错的反馈。你有复盘过原因吗?你是怎么开始发展自己的商业化路线的?
塞米:2018年末,我开始写第一篇公众号文章,标题是“你厌恶这个流量时代了吗?”。那篇文章总结了我工作十几年来的感慨,应该说中了很多人的心声,所以第一篇数据就很不错。
后来我针对小众品牌的整条业务线都是从内容衍生出来的。其实在写公众号之前,我在商业地产领域工作,已经接触小众品牌十几年了。和这些品牌合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生存问题,可能根本上是模式和机制导致的。
为了摸索什么样的商业模式适合这类个人化、风格化,非连锁、非标准化品牌的生存方式,我开始做采访小众品牌主想看看做得好的人是怎么做的。
还记得刚开始做内容的时候,就陆陆续续有品牌通过公众号来找我喝咖啡,想让我参谋一下他们的业务,我记得最多的一天我连着喝了 5 顿咖啡。
咖啡喝多了,就总结出了一些共性,知道这些品牌在什么状态里想知道什么内容,后来才有了我的第一个产品挂号问诊初衷是把大家共性的事抽离出来,标准化为一个产品。

内容商业化的多样探索
林安: 现在你的业务模型更全面了,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拓展内容商业化的过程吗?
塞米:我在推出挂号问诊之后,又发掘出了很多需求,比如说有些人想要了解某个具体的问题。所以首先,我把挂号问诊发展为了“百问塞米”,可以带着具体的问题来找我解决。

第二,从“挂号问诊”“百问塞米”中衍生出了第三个产品月费顾问。我会像一个外挂副总一样,真正到那个团队中帮他们看问题、解决问题、管团队,很像一个兼职高管的角色。
第三,从顾问产品衍生出来的内容线:写公众号、上一些节目录播客,还有出版社通过播客知道我,找我出了一本书,从那本书引来了很多项目合作方,也引来了很多内容的合作。
第四是线下课。线下课让我认识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品牌,后来又到了北京的乌合品牌学校。当时他们请了一线店主给大家言传身教怎么开店,我也作为讲师之一,跟他们一起全国巡回讲课,看到了五湖四海的各种有趣的店和有趣的小老板。
塞米在乌合讲课
最后是付费专栏有相当一部分朋友会觉得咨询服务价格比较高,但需要我的很多建议和意见,所以特地去开了付费专栏,「品牌咖啡因」,再到最近出的「打工人转型小生意入门手册」,这些是买断型的线上付费内容。内容相对于公众号会更实用一些。

内容创作者的困境
林安: 一直写深度长文这件事情本身就很有挑战性,但你坚持了很多年,还靠长文发展出了自己的业务线。你觉得什么领域适合通过长文/深度内容获客呢?
塞米:创新的事情并不是做不成的,关键是你要想清楚,然后要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总会有效果的。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走写作这条路。通过这个人文字的节奏感,遣词造句的氛围,文字是不是有画面感、对话感,这个内容是不是吸引人,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适合写作。其实有一些很勤奋的长文创作者,并不太适合写文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作感觉和风格。不是说某一种形式适合谁,关键是你能否用这个载体达到爆发的效果,能不能打动人心。我之所以会长期选择长文章,是因为当我写的长内容达到一定深度后,它的力量感很强,能够传递得很远,其他的方式都做不到。
塞米在上海大学的讲座
实话说,现在确实不是一个对文字型创作者友好的时代。可能是因为随着环境的变化,大家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了,创作者没耐心,读者也没有耐心。
我前两年公众号粉丝非常多的时候,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的阶段。流量越来越高了之后,我并没有越来越开心。因为你会发现来的粉丝好像不是一类人了,会产生很多要重新对齐价值观的情况。你要费很多力气进行人际沟通。
当我发现写的东西很多人要么不太看得懂,要么不太认同,我也很难再享受创作的过程。
后来我转到小报童进行付费专栏的写作,我只有让自己舒服的时候,创作状态才最好。我希望来的人,不求多但都是同频的同路人。这样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能够写出跟他们有共鸣的东西,他们也真的会和我共鸣。
所以我决定不要流量了,我坚决不看任何数字,不看任何流量,这可能也是我能坚持创作这么多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内容创作者转型的几种可能性
林安: 很多喜欢创作深度内容的创作者也在考虑转型,根据你自己的经历来看,你觉得创作者转型有哪些出路?
塞米我当时离职就是希望能够决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想去的方向,平台的运营机制却让我感觉我在给平台打工。所以我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坚决不接广告,我不想靠数据赚钱。因为一旦接广告了,你就要进入平台的数字规则里面去,一旦进去,你想做什么就由不得你了。
其实肚子里有料可以输出,能输出有价值内容的人非常多,只不过现在没有一个好的平台让他们去输出,各大平台都对这些人不友好。而且各个平台现在都社交媒体化,都希望你的账号是垂直的,但我就特别不垂直。
我希望可以去吸纳很多某一方面的专业人士,他们的知识可能对小众品牌和这类个体本身的经营是有效的、有用的。我想把这些人拉出来,让他们去创作深度的小型手册内容,这样他们的内容就有价值了。

我现在正在搭自己的一个专属网页,摆脱对平台的依赖。因为我最长远的目标始终是想拉起一帮人做一个平台,或者其他类型的聚合场。我最早的想法是线下开小型商业综合体,但这个梦想远了一些。
于是我就想做一个线上的聚合体,能把气味相投的人聚在一起,利用产品内容和其他的形式让这个平台的商业模式运转起来,成为一个小小的独立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面呈现我想要的调性、产品和商业模式,还可以试验很多东西。
现在也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你搭建自己的网站。我用的是WordPress,它是可视化操作,没有代码基础也可以上手。很像早期的博客,只不过是复杂一点的博客,入了门之后就会觉得很简单。我入门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ChatGPT,一步一步问它怎么操作。
塞米在成都社群大会
在目前的环境下,把内容商品化是主要的盈利方式,如果有其他选项的话,就是产品业务向而不是内容向了。
还有很多朋友想做自己的产品,但是我体会到线上的发展还是比实体要发达得多。比如说你的内容,无论是文字、视频、播客,包括很多APP、平台等等,这些东西的发展程度要高得多。一旦接触到线下真正的品牌实体产品,就会发现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会遇到很多现实问题。
内容创作者如果想做品牌相关的产品,我鼓励大家在做产品之前先找到受众。你可能先以线上内容去吸引一群受众,然后从这些受众的需求出发,去找合适的产品,而不是先有产品再去找客户。
现在有很多非标手工艺人,做饰品、包包或者其他的东西,会通过视频、直播展示产品及其制作的过程。如果这个产品的品质好,审美、设计具有独特性的话,销量也不错。我觉得一些创作者如果本身就很喜欢鼓捣东西的话,这条路也可以尝试。
而且现在的深度内容已经开始有回潮的趋势,能明显体会到大家对深度内容确实是渴求的,并不是没有需求或者没有供应,是因为需求跟供应看不见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创作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波受众,彼此看见,那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想了解塞米创业路上的完整故事,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在播客「逆行人生」中收听👂。

更多播客

留学,是30+职场人的第二出路吗
自由职业4年,热爱可以带你去哪里?
突然热门的职业教练(Coach),到底是什么?
我是林安,一个告别坐班模式,全世界旅居的品牌创业者,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维持小而美的生存模式。采访过“100个不上班的人”,已出版第一本书《只工作,不上班》。

正在做的项目「自由会客厅」,关注一人公司型自由职业者/独立创作者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将内容和创造力商业变现的N种可能性。

在这里分享游牧生活中的自由探索,不定期会客有趣又有料的美好人类。

林安的会客厅
一周一会,带你见证不上班的自由人生。(公众号前名:土土土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