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素质,提待遇,畅通道,安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跑出“加速度”

政务   2025-01-22 11:01   安徽  




冬日的清晨,国网宿州供电公司超特高压运维班班长廖志斌在数十米高空中的银色高压线上走线检查,清查线路隐患,保障万家灯火。

“精益求精,把简单的事情做实做透做精,是我从师父身上学到的。”在别人赞许的目光下,廖志斌常常如此自谦。

工作20多年来,廖志斌从一名退伍军人转型产业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党的二十大代表,他口中的师父正是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许有“钉钉子”精神的电力工匠许启金。在廖志斌看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他收获了日益增多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近年来,安徽省总工会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围绕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待遇、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也就是所谓的“两提一畅”精准发力,通过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产业工人。

目前,全省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771.3万、248.3万,较2017年改革前分别增加了305.8万、117.5万。产业技术工人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为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举办吊装技能竞赛。

提升技能素质,

让产业工人有力量、有劲头

2024年5月22日,晚上7点,一场设在临工集散中心的砌筑工培训班在合肥工匠学院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开班。开班现场,不仅有全国劳动模范夏力分享他的职业生涯与成长感悟,还有合肥市职工大学的讲师鼓励学员把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操守和职业品格,以专注、专业、精益求精的态度参与到这次培训中。

培训班为期5天,除理论课程外,还包括小型施工机具使用要点等实操课程。为解决临工群体工学矛盾,授课时间安排在晚上散工后。针对学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特点,由PPT教学转换为偏重实操培训,在理论课程中增加了易学好懂的内容,在实操训练中进行实际工作中常见问题的针对性训练。学员参加培训后还可获得市职工大学颁发的结业证书,并推荐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考试。

这种几乎是为临工“量身定制”的培训活动非常受欢迎。截至目前,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临工“夜校”已举办10余场,覆盖临工500余名。部分学员参加培训后还继续参加“临工技能大赛”,并因此获得“金牌职工”等荣誉称号。

为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安徽省总工会连续5年实施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工程,特别是2023年以来,将工匠学院作为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的重要平台,会同省教育厅、省经信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国资委、省工商联等六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工匠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

该《意见》聚焦加快推进安徽高质量发展,强化重点产业技能人才供给,统筹推进全省工匠学院建设,依托安徽开放大学成立安徽工匠学院,围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根据各地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差异化布局、项目化管理,先后设立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人工智能等产业工匠学院,同时在全省制造业10强县、增速10快县等建设县级工匠学院。

各级工匠学院组建由劳模工匠、技能专家、高校教师等组成的教师团队,依托工匠学院实训基地和安徽工会网上“五一学堂”,优化产业工人数字学习环境,建立“理论线上学+实操线下做”的学习模式,建设集培训、练兵、比赛、晋级“四位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

此外,安徽省总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工匠学院作用的工作指引(试行)》,加强分类指导,强化系统集成,初步形成省市县工匠学院三级联动、产业工匠学院“四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企业工匠学院“五力”(引领力、实践力、创新力、攻关力、传承力)提升的安徽工匠学院体系。

目前,全省累计建设工匠学院133家。全省各级工匠学院共开展各类学历提升教育1.3万人、职业技能培训5.6万人,网上学院累计参训学员30.48万人、浏览量达1800万次,技能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阵地作用初步显现。

既要为产业工人提供平台掌握一技之长,又要为产业工人搭建舞台找到用武之地。安徽先后承办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第五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第四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全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巾帼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等6项全国一类大赛,全省各级工会每年组织开展各级各类竞赛超过1万场,动员超过300万名产业工人参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累计选树各级技能带头人(含“首席技师”“首席员工”等)1.5万人。

廖志斌在变电所内对母线引流线进行安装工作。

提高地位待遇,

让产业工人有荣光、有甜头

2024年1月20日晚,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总工会、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23安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在安徽卫视播出,时任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发来贺信,向安徽工匠表示热烈祝贺、致以崇高敬意。

观看发布仪式后,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维修钳工高立成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说:“10位工匠虽然来自不同领域,但都有着非凡的技艺和执着的匠心,我要争取成为下一代工匠,为我国高端制造业添砖加瓦。”

自2021年开始,安徽省总工会连续多年开展安徽工匠选树活动,举办安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2024年又推出了安徽工匠“十百千万”培育行动,确定每年发布10名安徽工匠年度人物,遴选100名安徽工匠,省市两级工会重点培育1000名能工巧匠,示范引导全省各级工会、行业产业企业等挖掘发现1万名优秀高技能职工人才。

2024年12月,讲述我国三代“钢铁人”奋斗精神的安徽省首部工业题材话剧《炉火照天地》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剧通过一个老牌钢铁企业风雨兼程、荣辱沉浮的奋斗历程,讲述了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钢铁人,秉承大国工匠精神突破“卡脖子”难题,打造“国之重器”,加快高速车轮国产化的攻坚故事,塑造了新时代产业工人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有情怀、敢创新的群体形象。

不仅要让产业工人走到聚光灯下、走进舞台中央,还要让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落到实处。

铜陵市推进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改革,印发《铜陵市推进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改革实施方案》和《铜陵市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试行)》,推进以“1+11+N”为主体的产业工人技能工资改革,即推动铜陵市 1个区、11个上市公司、N个规上企业,建立与技能等级相匹配的薪酬分配改革试点。目前,铜陵市 11 家上市公司、铜官区106 家规上企业和其他县区重点规上企业基本实现与技能等级挂钩的薪酬分配机制,覆盖产业工人超3万人,占比10%以上。

全省100多家企业通过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股权激励等方式,提升高技能领军人才的收入待遇。淮河能源集团“高技能者拿高薪”,首席技师年收入最高可达50万元至60万元;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实施骨干员工股权激励,首批激励4000万股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64%(技术工人占比15%、专业技术占比49%)。

无独有偶,在2024年安徽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点任务揭榜挂帅中,宣城市、蚌埠市主动揭榜,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民营企业产业工人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让“产改”红利走进民营企业,惠及一线职工。

2021年以来,安徽省总工会充分发挥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连续4年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列入重要议程,推动涉及产业工人地位待遇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24年12月17日,在安徽省政府与省总工会2024年联席会议上,明确将省级以上工匠人才(大国工匠培育对象、长三角大工匠、安徽工匠年度人物、江淮杰出工匠)纳入省部级劳模专项补助资金使用范围,从奖励优待、研学休养、创新引领、典型宣传、走访慰问五个方面落实工匠人才待遇,关爱工匠、礼遇工匠、争当工匠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畅通发展通道,

让产业工人有空间、有奔头

“这几年,国家对我们产业工人的关爱越来越多,前年我被聘为公司的首席技师,拿上了年薪。202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4年我又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真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王怀祥告诉记者。

长期以来,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产改”试点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基础扎实、成果丰硕,该公司技能人员1108人,占总用工人数的29%,其中首席技师4人、特级技师4人、高级技师221人、技师304人,高、中、初级工575人,先后被遴选为安徽省首批5家特级技师评聘试点企业之一和首批“新八级工”制度两家试点企业之一,并纳入全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谈及产业工人发展通道,该公司工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经验——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构建规划与引、育、用、测、留、退为一体的技能人才发展“钻石模型”,搭建“三职系阶梯型互通式”职业模型,畅通技能人才晋升通道,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提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向、主要路径和具体任务,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结构、能力和发展空间。

安徽在全国率先启动“新八级工”制度试点,在原职业技能等级的基础上增设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等级,30家龙头企业评聘特级技师165人、首席技师10人,组建全省高技能人才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扩大企业自主评价权,鼓励“特才特评”,实行技能人才等级“企业说了算”,出台直接认定、越级申报和破格评价政策,3.86 万名企业职工晋升高技能人才。

除了打破天花板,让产业工人向上发展有奔头,还要告别“玻璃门”,让产业工人横向流通有空间。

2024年1月23日上午,在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安徽叉车集团群众工作部副部长董慧围绕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带来“政、校、企携手,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议。

早在2023年10月,董慧从安徽叉车集团公司桥箱事业部首席技师提拔为集团公司群众工作部副部长,从技能岗位转到经营管理岗位;全国劳动模范、舒城县通运公交有限责任公司公交司机程大春从普通技术工人走上了公司工会副主席的岗位……这些企业高技能人才横向发展的范例,产生了积极影响。

全国劳动模范董慧在班组园地带领班组成员开展技术攻关 。

2023年起,安徽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四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职业院校产业教授选聘办法》,选聘来自企业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担任产业教授,参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打通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互利互惠的桥梁,让企业高技能人才走进院校、站上讲台,两批共选聘产业教授630名,大国工匠培育对象、芜湖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公文就是这样走进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名产业教授。

2024年,《安徽省企业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申报职称评审标准条件(试行)》正式实施,完善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贯通层级,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设置破格条款——对取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业绩突出、在技术技能岗位上作出重要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破格申报评审高级工程师或正高级工程师。这成为推动产业工人横向贯通发展的又一有力举措。

“产业发展是地方发展的主战场,产业工人是支撑发展的主力军。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持续加强制度建设,做好评价考核工作,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培训宣传力度,推动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安徽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温钰娟   陈华)










查看更多“网上普惠四季送·工送暖冬”系列活动

请点击下方图片


安徽一市住房公积金最新消息

徐发成率省总慰问组赴省部属企业送温暖

工送暖冬丨暖“新”福利第四波!!!

寒假托管哪里去?工会女工家园服务ing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重磅文件!事关培养大国工匠






编辑蒋锐束月琴  审核张晓磊、刘杨

来源丨中国工运and工会信息编辑部微信公众号

声明部分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点击右方蓝字加入→【安徽省总工会粉丝群】

觉得文章不错,记得点个“看”分享给更多人↓↓↓

安徽省总工会
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说身边人,聊身边事,讲述工会和职工自己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