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设为星标⭐
立遗嘱 捐赠遗体!
清家产 住养老院!
抗衰老 健身八年!
你能想象
这是一位73岁老人
为自己规划的
晚年人生吗?
在很多人还在为
未来如何养老
迷茫困惑时
朱玲
这位来自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
女经济学家
早已走在了前面
她的经验和故事
也许能为那些正在筹划养老
和即将步入晚年的人们
打开新的思路
健康养老才幸福
别让疾病“拖后腿”
朱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退休前带着科研团队做了20多年的养老保险和长期照护研究。这个在职场上为他人养老和健康保障研究了一辈子的老人,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却毫无防备地摔了一跤。
多年前一天夜里,朱玲在过马路时,被废弃的路障绊了一跤。当她以为自己会像年轻时一样手脚麻利地调整平衡,人却已经趴在了地上!
老年人摔倒后,大家常常叮嘱:要小心。而这次意外,却让朱玲意识到,光小心是没用的。摔跤是身体机能退化发出的信号,应对衰老,要找到最实用的方法,而她的方法,是强壮肌肉,应对风险!
于是,当时已经年过花甲的朱玲开始健身,一练就是8年!8年间,女经济学家华丽转身成健康管理达人,她也有了一套自己的抗风险健康管理方法。
第一步:准确评估自己的身体
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减少风险。
第二步:正确运用自己的身体
熟悉自己的身体特点,从基础做起。
第三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锻炼
清晰知道自己的需求,确定运动目标,助力日常生活。
就这样,8年后,朱玲从一位走路不小心被绊倒的老人,成为了一口气跑800米追飞机的“女汉子”!这可不是在玩梗,来听听她自己讲述的神奇蜕变吧!
养老护理如何选?
记住4个关键点
朱玲认为,想要拥有快乐丰富的老年生活,自理时间越长越好。但是,如果失去自理能力又该怎么办呢?面对养老护理的选择,朱玲和她的家人经历了一段艰难的过程。
朱玲教授跟父亲相差21岁,跟母亲相差22岁,她说:“当父母年迈的时候,我们家就变成了一群小老头小老太太照顾一对老老头和老老太太的局面。”
2016年,朱玲的妹妹陪同父母从海南回北京。在机场,患有严重认知障碍的母亲和因静脉曲张双腿溃烂的父亲,双双行动困难。最后,是乘务员调用了起降机和轮椅,才把他们送出机场。
全家人每次去医院也是兴师动众。妹妹照护着母亲,弟弟搀扶着父亲,朱玲负责跑腿,挂号、取药、交费等全靠她。
找到合适的养老护理机构,成为了朱玲一家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星期里,朱玲三兄妹跑了多家养老院,经过多方考察和对比,他们终于为父母找到一家比较满意的养老院。两位老人在那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在这个过程中,朱玲也总结出了选择养老护理机构的四个标准,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助到每个家庭找到最适合的养老护理方案。
选择养老护理机构
参考四个因素
医养结合:保证老人日常就医需求
社区人文素质良好:满足老人社交需求
交通便利:方便子女亲友探视
财务可承受:充分考虑家庭支付能力
超前规划身后事
打开养老新思路
2023年,朱玲退休,她也选择了入住养老院。跟父母不同,她毅然决定卖掉自己的房子,主动选择入住养老社区,按照朱教授自己的话说,是“欢天喜地、蹦蹦跳跳进去的。”
之后,朱玲又提前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后事。她填写了遗体捐赠志愿书,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领取了器官捐献卡,最后还写了一份遗嘱。听起来是不是很酷?听听她的分享,我们也许会重新思考自己的晚年生活。
朱玲说
她自己是
“风险厌恶型经济学家”
养老
就是要提早做
风险规避
俗话说
百人百样
百神百相
每个人有自己的实际情况
她不建议所有人都效仿她
但是
生命不会一帆风顺
但如果有备案
事情就不会变得更糟
这个新年
朱玲带着她的“超前养老规划”
走上《夕阳红》跨年节目
《时光分享会·2025新年新知》的舞台
同台分享的还有
脱口秀新星“山山大爷”
癌症科普作家“菠萝博士”
认知症专业照护老年公寓创始人金恩京
“时尚奶奶团”创始人何大令
他们将与主持人刘心悦
共同开启一场关于
生命、健康、亲情、梦想的
“新知”盛宴!
2024年12月30日 10:00 全网直播
2025年1月1日至4日 首播 8:35
CCTV-12(社会与法频道)
推荐阅读
监 制 | 田 龙 田 娜 张 磊
主 编 | 刘 铭 吴 卉 蔡 瑛
编 辑 | 韩 超 张平枘 张子晨 缪佳家(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