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实践育人、校企融合……高校这些做法获省教育厅推介 | 《福建教育工作简报》(2024年第17期)

政务   2024-11-18 16:01   福建  


福州大学三举措加强研究生教育


“红帆先锋班”前往龙岩长汀和古田、才溪等多个红色基地外出研学实践


一是强化党建育人。设置纵向研究生党支部,实施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进研究生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打造“明德讲堂”“红帆宣讲”等思政精品项目,举办品牌论坛《嘉锡讲坛》660多期、《心灵讲坛》110多期。二是夯实育人主体。强化导师育人,优化选聘机制,遴选优秀博士担任专职辅导员,成立辅导员发展中心,创建辅导员工作室8个,健全“岗前—常规—专项—研修”培训体系。三是筑牢育人阵地。创建泉港、晋江育人模式,将学院、实验室办到产业集群区;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把企业研发中心办到校园内,开办“万华”“瑞芯微”等人才定制化专班,推动产教融合。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展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升学生创新思维。


福建理工大学多途径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福建理工大学2024年心理文化节彩虹跑活动


一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开展开学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开设新生家长心理课堂,常态化组织心理辅导员专题培训会,今年以来举办新生心理讲座25场,实现新生全覆盖。打造“福工心理科普小课堂”等公众号品牌栏目,年发布心理科普文章百余篇。二是动态管理数据库。面向全校学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和心理素质评价,结合普测结果、心理约谈情况、日常表现情况等,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完善“一生一档”动态心理档案,定期追踪帮扶。三是持续完善预警机制。搭建“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体系,构建以1个心理中心,14个二级心理工作站,772名朋辈心理保健员和3686名宿舍观察员组成的心理健康防护网络。开设朋辈心理委员培训班,开展朋辈辅导技能培训、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培训等活动。依托心理健康月等开展各类特色活动40余场,参与学生超2万人次。


闽江学院三举措提升美育工作水平


闽江学院举办“青春之问”艺术大思政课


一是丰富教育形式。开设《舞蹈美学与鉴赏》《音乐与心理健康》等艺术欣赏课程10门次,选修学生约1000人次。邀请国内外歌剧导演、艺术家举办《歌剧密码》等系列美育讲座十余场,惠及师生3000人次。二是推动实践展示。以重要节庆典礼演出及“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各级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为舞台,每年编排、参演百余场,辐射校内外观众上万人次。三是构建实践平台。建设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佾舞)等教学实践基地。持续开展“美育浸润乡村行动”,通过文艺下乡、主题歌曲创编、暖风支教等各类文化服务,引导青年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打造学生社区育人共同体


外语外贸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聘任兼职辅导员


一是夯实党建引领。把学生社区建设纳入学校重点工作,成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形成领导干部带头育人、专任教师引领育人、党员教工示范育人、学工队伍协同育人、后勤保障服务育人、学生干部朋辈育人的良好局面。二是强化育人合力。搭建社区心理危机预防与精准支持体系,组建以学科专业带头人等为代表的专家委员会,以检察官、公安干警等为指导员的治理委员会,以及心理健康指导员的“两会一员”育人团队。目前聘任学业导师57人、兼职辅导员88人,聘请5位检察官担任法治指导员,组织中层干部90余人下沉社区开展服务活动。三是打造数字平台。自主研发“一站式”学生社区信息服务平台,涵盖心理咨询预约等59个功能,建设多功能研讨室25间,为育人队伍下沉社区提供共享平台。配备智能服务终端,实现“学生少跑腿,业务社区办”。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多措并举培养文艺专业人才


《闽江颂》在福建大剧院首演


一是推行理实融合培养。主办或承办两岸青少年艺术展演、澳门大型双庆文艺晚会“同声歌祖国”等大型演出,出品原创情景交响合唱剧《闽江颂》、大型话剧《树魂》等作品,圆满完成第19届亚运会文艺演出等重要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身专业素养。二是深化全方位协同育人。与中国音乐学院、福州第十中学合作推动“中国音乐学院优质生源基地”落地,与福州第十中学联合开设“长学制艺术专班”,与上海市舞蹈学校共建,推进长学制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以省歌舞剧院为试点推进与省属文艺院团协同育人。三是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根据办学定位和区域产业需求,立项建设高水平专业群4个、特色品牌专业2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入选2024年全国文化艺术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展示活动优秀课程。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喜马拉雅产业学院学生正在直播带货


一是打造特色产业学院。与知名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成立圣农、元力、喜马拉雅、碳中和、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学院9个,促进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的有机衔接,智能制造、喜马拉雅、圣农等3个产业学院获评省级产业学院。二是校企协同共育人才。举办圣农班、太阳电缆班、喜马拉雅班等产业班15个,2023年起面向南平定向招生,积极打造南平生源、南平就读、南平就业的地方人才培养模式,为南平培养更多留得下来的产业人才。三是共建技术服务平台。与企业共建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绿色食品协同创新中心、茶洋窑制作技艺传承人工作室等,与南平德赛装备等企业共建职工培训中心,与延平区政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近年来,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18项,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2项,开展企业技术服务40余项。


简报投稿邮箱

jytbgs@fjsjyt.cn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新闻中心

来源 | 厅办公室

福建教育微言
福建教育官微。传播八闽教育声音,讲好福建教育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