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春节假期多名学生被骗

文摘   2025-02-07 16:04   安徽  

随着春节假期的落幕

家长们纷纷重返工作岗位

而孩子们

依然沉浸在寒假的悠闲时光中

享受着聊天、浏览短视频

玩游戏等乐趣

然而这也为骗子提供了

可乘之机


春节寒假期间
已有多名孩子被骗


图片

 案例一 

 

2025年1月17日,河南渑池县城关镇十几岁的学生杨某扫码进入一个“新年红包群”的QQ群,群内一人称“私聊可领取大额红包”,杨某便添加对方QQ号并扫码支付3.91元。

 

随后,对方称杨某系未成年人违规操作,让杨某添加退款人员QQ号处理,不处理就扣60000元。杨某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要求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共计被骗127000元。 

图片

 案例二 

 

2025年1月30日大年初二,陈先生报案,称其正在读初中的女儿在玩他的手机时,添加了一名陌生网友想要购买一些明星卡片。

 

该网友发送了一个收款码给其女儿扫码付款,后对方以女孩“扫码时没有备注好买卡片的字样违规”为由要求按照对方的视频来操作,引导其女儿使用陈先生两台手机向对方微信账号、微信收款码扫码转账多笔,共计被骗15413元。

图片

 案例三 

 

2025年1月31日大年初三,蓝女士报案,称其女儿柯某在家中玩平板电脑时,被一个陌生人添加QQ。对方自称是警察,在向柯某了解年龄等个人信息后恐吓其未成年人上网需配合警察调查,否则就从家长手机中扣钱。

被吓到的柯某便找妈妈拿了手机回房间,将平板电脑摄像头对着手机根据对方指引进行操作,直到蓝女士拿回手机看到有多条扣费短信才发现被骗,共计被骗32235元。


寒假期间
针对孩子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为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家长和孩子务必提高警惕
牢记以下防骗关键要点

图片

1


告诫孩子,网络世界需谨慎,对主动搭讪的陌生人保持距离,勿轻信“免费赠送”、“特别福利”等诱惑,避免加入未知群聊,不随意视频聊天或屏幕共享。尤其警惕任何转账汇款要求,做到不听、不信、不转,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2


诈骗分子经常会采用法律威胁作为欺诈手段,假称受害者违反了法律,并要求其配合调查或缴纳罚款。在此提醒孩子们,面对此类情形,务必保持冷静,切勿轻易相信,并立即向家长或警方寻求帮助。

3


家长要妥善保管手机及支付账户,避免让孩子单独使用手机。切勿向孩子透露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密码信息,建议关闭免密支付功能,避免孩子在不知情或被诈骗情况下进行转账操作。

4


家长应教导孩子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日常生活中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通过分享真实的诈骗案例,提升孩子的警觉性,避免其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防范诈骗,快乐成长
更多诈骗陷阱
家长快和孩子一起
认清并远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记住
骗术千万变
我不掏钱应万变
若不慎遭遇诈骗或有可疑情况
请立即保护相关证据
并迅速拨打110报警

图片

来源:安全工作与管理

初审:李玲 | 二审:林昆 | 三审:庄玮


— 往期回顾 —



中国科大最新消息

速看!合肥市中小学开学通知!

“妈!我到底属啥啊?”

《焦点访谈》深度报道合肥!

图片

图片

合肥教育法制频道
合肥地区唯一专业教育法制平台。以弘扬法制精神,推进法治进程为己任,致力于实现法制教育节目资源的优化组合。准确迅速,丰富多彩的节目定位,为广大观众提供第一手的资讯服务,第一流的文化产品和第一时间的新闻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