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自己是“生在孟固,长在梦中”。像做梦一样,挥手之间,已快到退休年龄。还好,到目前为止出版了两本书,建了两座桥,两个儿子都大学毕业,大儿子已有个稳定工作,还给添了一个孙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回想起来虽说还有很多不如意,知足常乐还是比较温馨的。最近工作不是太忙,试着写个回忆录。
四、八年奋战
1987年9月份,我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离开学校,迷茫不知所措。当时县里在工会设立的复习班,复习是要额外收费的,而我还有两个弟弟在上学,主动放弃了复习的机会。10月份,通过县劳动局组织招工考试,我被分配到一个国营企业,县里三大支柱企业之一,广平县第一造纸厂,成为一名工人,光荣的加入工人阶级。
那时候,土地已实行承包到户,企业还未改制,能到国企上班,并且还是支撑着县财政支出的三大支柱企业之一,心里多多少少还有些自豪感和优越感。
1988年元月,拿着介绍信到厂办公室报到,办公室主任张善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副主任宁昌令做事果断雷厉风行,办完手续,安排在工厂里打零工,归建设班管理,有什么零活就干什么,实习期一年,每月工资31元。
纸厂的前身是广平县转盘窑,顾名思义就是转着圈可以烧砖的窑。我参加工作时,转盘窑还在断断续续运行,高高的烟筒时不时冒着白烟,站在下风口,还能让你闻到煤炭中刺鼻的二氧化硫的味道。转盘窑又叫拉筋厂、凳劲厂等多个名头。当转盘窑人手紧张时,就从纸厂临时调过去一些人,一人一辆车干一天,把制好晾干的砖坯装在特制的车上,一路上坡,碾压着前人的车辙,一扭一晃,运送到转盘窑的炉门口,由专业技术人员装窑,点火烧制成盖房用的红砖。紧张时,平均每月被抽调一至两次,转盘窑另出费用,我虽然长得人高马大,但体力不足,每月可多领3~5元,最多不超过10块钱。厂领导美其名曰:带薪挣外快。
劳动最光荣。第一次拿到工资还是非常兴奋的,虽说只有31元,这是自己参加工作通过双手劳动挣来的。从小到大,从步履蹒跚呀呀学语,到十年寒窗上学学习,每花一分钱都是父母给的。所以拿到工资后自己没舍得花,在手里紧紧攥着回到家里,把工资交给了我的母亲,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一年后实习期满,转成正式合同制工人,工资长到每月36元。我也被安排到漂白车间任班长,带领三个小兄弟马海潮,刘艳军和于大平一起学习漂白技术。车间主任和永芳非常睿智,具有超强的管理能力,和同事关系处理的非常到位,工作也没有后顾之忧,关系非常融洽。
1990年5月份,造纸厂拟从厂内招录一批化验员,并且是通过考试择优录取。大家知道,化验员工作比较优越,每天在化验室,风不吹雨不淋,属于让人羡慕的技术工种。上学的时候化学成绩最差,虽说后来到高一恶补一下,但基础太差。为了能进化验室,每天上班都带着化学书,一有时间就翻着书学习化学知识。主管技术的乔艳昌厂长经常去各个车间检查工作,见到我在翻书学习,鼓励说:“小栗,好好学啊!纸厂能有几个像你这样爱学习的,我们就不愁了”。
这次考试根据岗位设置,计划招六名化验员。考试结果出来,我的成绩排名是第七名,非常沮丧。正闷闷不乐,办公室通知到化验室报到。也许是我认真学习的态度感动了厂领导,将前6名其中一个人调到二纸厂,我被破格录取,还特意安排我跟一位从外地学习回来的老师傅王天堂学习,这让我更加珍惜这次特殊的机会,领会王师傅教的每一个要领,一项一项认真做着笔记。王师傅说话紧结语,轻度结巴,性格温和为人正直,手把手教我化验知识,跟着王师傅不但学会了配制药剂,还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人生遇贵人啊!
1990年底,付生嫂子介绍个对象,我们有共同志向,共续上辈子情缘,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很快在腊月二十四,我们走进婚姻的殿堂,组成一个温馨浪漫的小家。1991年9月初一,一个新生命诞生,给这个小家带来更多的欢声笑语,为儿子起名周舟,愿这片小舟能在浩瀚的大海里乘风破浪尽情翱翔。
1992年4月,车间主任王全新找到我,想让我到制漂液车间带班。制漂液车间八小时三班倒,每班三个人,24小时轮流制作漂白液。当时车间专门配备维修工,工段长、大班长三双眼睛亲自盯着,漂白液就是制不出来,原纸浆不能漂白,造成抄纸车间停产,厂领导着急,车间主任一筹莫展。在紧要关头,赵金斗给车间主任推荐,让我到制漂液车间,并向主任保证,此人绝对能胜任。
关键时期,临危受命,知道责任重大,虽说上学的时候学过制漂白液原理,但是与实际操作还是有区别的,不敢有丝毫大意。工业用漂白液主要是次氯酸钙,是由氯气与氢氧化钙(消石灰)反应而制得。在氯化反应器中装入浓石灰,然后通入氯气进行氯化反应,生成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我到制漂液车间即是带班,又是维修工,深入现场做了实际勘察,发现水泵流量不够,造成氯气溢出,还影响环境,过量吸入还会引起休克中毒。随即对水泵拆解,分析研究,发现翻水轮与进水口间隙较大,翻出的水通过间隙又回到进水口,造成小循环,影响了水泵的流量。查到原因,问题很快得以解决。
我记得当时消石灰液体中加入氯气用的是一根铜管,一头接氯气瓶,一头插入消石灰管道。氯化反应快慢与插入铜管的切口形状,角度和水泵流速都有关系,根据摩托车化油器原理,自己绘图设计了一个漂白液制作射吸反应器,有效加快了反应速度,再根据反应池容积,算出需要的氯气量,先用地秤定好用量,防止氯气过充造成无效漂白液,造成更大浪费从此。通过设备革新改造,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漂白液的使用,还减轻了制漂液工人的劳动强度。车间主任对赵金斗说:”没想到你推荐的这个人还真有两下子,把几个人都搞不定的烂摊子,他一个人没用几天顺利拿下,工作井然有序,这样一个精通机械善于钻研工作刻苦的人才很难得啊!
1993年,我到质检科工作。一次下午四点上班,巡查到漂白车间,老远看着有近十几个人围在一起,有陈主任,有电工、维修工、工段长,还有六位漂白工人。见我进来众人像见到救星一样齐刷刷看过来,车间主任陈志民两眼放光,伸手抓住我的胳膊,生怕我跑了似的,说:”从早上九点机器就停了,启动柜一直不能启动,输送泵不能运转,漂白好的纸浆输不到抄纸车间,愁死了,麻来给看看怎么回事儿!”说着就把我拉到启动柜跟前,众人迅速让开,我凭借自学的电器知识,及时判断出一个时间继电器机械故障,造成启动柜不能启动。车间主任立即让电工赶紧到仓库领个新的,更换后启动柜故障排除,输送泵恢复正常。事后车间主任邀请我做他车间兼职电工,我说:有什么难题可以随时找我,力所能及都会帮着处理的,至于兼职就算了吧,举手之劳。
质检科和生产科是企业两个非常重要的科室,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命脉。过硬的产品质量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我深信质检科是替厂长把好质量关的,也是质检科应尽的责任。1994年,一边工作一边起草《造纸厂产品质量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涉及原材料进厂检验、半成品抽查和成品入库前质检验收等共计四章108条,包揽造纸流程中各个环节。起草校对好,交给张厂长审阅。厂长看后激动的说:”你起草这个产品质量管理办法非常及时,对质量管理起到关键作用,使一个造纸企业质量管控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量化的管理过程,填补了质量管理无文件可依的空白,对企业管理领导决策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别试行了,直接执行!”
在质量管理巡查过程中,经常发现纸张克重出现偏差太大,时而克数不够出现破洞,时而超重浪费纸浆。1996年,经翻阅有关电子机械书籍,查询有关资料,试着利用红外原理,线上动态检测纸的厚度,转换成模拟量,实时控制纸浆阀门开度,从而控制纸的克重。原理清楚,思路明确,说干就干,自费购买有关元器件,自己组装、焊接、测试,一遍又一遍的测试,一遍又一遍的焊接,这时,纸厂由于大气候影响经营不善等原因,停产了……
(待续)
注:1、麻来,方言赶紧过来的意思。
2、克重,抄纸的每平方米以克为单位的重量。
阅读推荐:
编辑制作:栗海亮
审稿校对:栗 新
监 制:栗胜菊
推 送:栗国兰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你的亲朋!阅读后顺便点亮【在看】,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把它传播出去,谢谢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