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说自己是“生在孟固,长在梦中”。像做梦一样,挥手之间,已快到退休年龄。还好,到目前为止出版了两本书,建了两座桥,两个儿子都大学毕业,大儿子已有个稳定工作,还给添了一个孙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回想起来虽说还有很多不如意,知足常乐还是比较温馨的。最近工作不是太忙,打算试着写个回忆录。
三、一直正北直拐弯
从小性格比较内向的我,说话晚,不善言谈,五岁时,还不能熟练正常交流说话表达意思。经常出现词不达意,闹出很多笑话。
我记得在老家村南连方地路边有个机井房。一次二哥去浇地,我跟着二哥去玩。一位邻居小名叫曹兰的人,和我大哥年龄差不多,经常爱逗我,问我说:让你自己回去知道怎么走嘛?当时我已经记事,知道顺着南北路一直向北,进村右拐就到家了。但是我当时说话还不利索,还想表示自己长大了的意思,奶声奶气含糊不清地说,“一直正北直拐弯”。惹得对方哈哈大笑。就这样一句儿时的话语一直传到现在。亲朋还不时提起此事。
有时儿时的记忆是尤新的,多次梦到在连方地浇菜地,梦到家乡的机井,梦到家乡的人和事。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乡思吧。
还有一次,父亲带我去魏县赶集,当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中午吃了凉粉,回来后邻居曹明堂,一位经常和我父亲一起使头物(牲口)犁地耙地的老乡,见到我便问到,昨天呐爹带你去赶集给你吃什么好吃的了?我重重的口气说到:凉粉~。由于语气太重,把凉粉说成凉粪的声调,对方乐的前仰后合,到:凉粪,还热粪呢!
我有口齿不清,紧结语,说话语速特别快的毛病,想迅速表达完自己的想法,生怕被别人打断不能把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很多次,本来一个笑话,自己说完了,别人还没理解,反而自己成了笑话。演员刘流的一次相声对我启发很大,“相声演员要把每一字每一句都送到观众耳朵里……”,就是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让我有意识的把语速降下来了。
说话沟通是一门技巧,也是一门艺术。平常需要学习的。本来与人交流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说给对方。在以后的交流中,我就有意识两眼注视着对方,从对方眼睛中读出对方的理解程度,根据对方理解程度,快快地想,慢慢地说。像相声演员一样,把一字一句都送到对方耳朵里。发现对方有厌倦情绪,马上改变,直至停止交谈。总结为什么对方有厌倦眼神,是自己的话题对方不感兴趣,还是对方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做到及时止损,未尝不是好事。
勤能补拙。,先天不足,后天弥补。平常还注重加强说话基本功练习,只要有时间坐在办公室,就拿起报纸,摆正坐姿,学着央视主持人的样子,播报新闻。一次,同事敲门进来看到我说: “还以为新来的播音员呢”。
(待续)
阅读推荐:
5.栗氏同根一家亲
编辑制作:栗海亮
审稿校对:栗 新
监 制:栗胜菊
推 送:栗国兰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你的亲朋!阅读后顺便点亮【在看】,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把它传播出去,谢谢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