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汾西县对竹镇王堤村脱贫监测户马瑞生家的院中,只见一座黑色遮阳网包裹的香菇大棚伫立在院中,旁边的鸡笼里养着的10只大红公鸡不时传来鸡鸣声,紧挨着的菜园里种满了白菜、黄瓜、豆角等蔬菜。院中曾经的旱厕已经变成了如今的冲水厕所,居住的房屋外立面被修葺一新,整个小院干净、卫生、整洁,充满了勃勃生机。
马瑞生因下肢瘫痪在家卧床已有20余年,妻子不离不弃守在身边照顾他,一直无法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如今这种局面得到有效改变。马瑞生乐呵呵地说:“今年6月,在镇政府、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给我家建起了这座面积90平方米、上架菌棒2500棒的香菇大棚。香菇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管理方便,目前已经收获了3茬,如果气温适宜的话,今年预计能够收获5茬。现在湿香菇收购价在每斤6元左右,我们自己晾干香菇后由企业统一收购,日子慢慢地越过越好。”看着自家的香菇收获了一茬又一茬,马瑞生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为激发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的动力,对竹镇因地制宜打造“一队一院”,积极引导村民把庭院利用起来,发展庭院种植、庭院养殖经济。尤其是大力发展“帮扶小院”,扶持脱贫户、脱贫监测户利用自家户院进行香菇种植、蔬菜种植、养鸡等,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把群众的小庭院变成增收致富的新产业。同时扎实开展厕所改造、煤改电、庭院美化等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目前,像马瑞生家这样把“方寸闲地”变成“增收宝地”的“帮扶小院”,在全镇共有10户,其中1户为脱贫监测户,9户为脱贫户。
对竹镇副镇长郭伟华介绍:“建一个香菇大棚需要两万元,为缓解农户建棚的资金压力,我们镇创新推出‘541’建棚机制,50%资金由镇政府统筹,40%资金由帮扶单位帮扶,10%资金由农户自筹,在连续种植香菇三年后,大棚所有权归农户所有,可以有效引导他们持续增收。”
山西众拓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贵虎从事食用菌技术管理、栽培已有16年,是一名资深的“菌专家”。今年,一直心系家乡的他被汾西县返乡创业的好政策吸引,便毅然返回家乡创业。他介绍:“从建棚到种植4个多月时间,我们公司为对竹镇香菇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技术、销售支持,香菇的品质和产量都超出我们的预期。目前,10家香菇种植户共生产鲜菇18000余斤,晾晒干菇2000余斤,实现总产值8万余元。”
为了解决香菇种植的管理和销售难题,对竹镇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山西众拓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与农户携手,实行统一建棚、统一上棒、统一指导、统一销售“四统一机制”,切实为农户顺利对接市场、实现稳定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马大叔,最近身体怎么样呀?家里有什么要帮忙的?”为了帮助马瑞生家发展庭院经济,中国人民银行临汾市中心支行驻王堤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葛亮每周都会来到他家,一边嘘寒问暖了解家里的近况,一边帮忙管理香菇、采摘蔬菜、打扫庭院卫生,并负责给农产品找销路。为了更好地帮助脱贫户、脱贫监测户发展庭院经济,对竹镇把帮扶工作责任到人、细化到事,在农户院落改造一间住房建设“帮扶工作室”,每周定期上门服务,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为农产品找市场,帮助他们在“小庭院”里实现“大增收”。
对竹镇党委书记高振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进西河村香菇种植项目建设,新建45座菇棚以及冷藏保鲜库、烘干房等配套设施。通过大力发展绿色食用菌产业,引领带动全镇更多农户利用庭院种植香菇,以特色产业‘钥匙’解锁经济发展‘密码’,为乡村振兴凝聚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水。”(文/图/视频 临汾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德政 刘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