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一北,人大与这两所高校启动共建研究院!

教育   2024-10-28 08:24   北京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聚焦」出品

10月26日

“新时代清史学科发展

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建设”

主题论坛举行


会上正式启动共建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中国清史北方研究院

中国清史南方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文化和旅游部清史纂修与研究中心主任郑起朝、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王金龙、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易、黑龙江大学副校长于文秀、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俊峰出席。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胡恒主持。

林尚立、于文秀、李俊峰共同启动合作共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清史北方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黑龙江大学合作)、中国清史南方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市、常熟市、常熟理工学院合作)。


王易宣读《关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机构调整的通知》。


此次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机构调整,旨在加快建设人文基础学科卓越的学术品牌,打造清史研究和教学领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推动清史研究所高质量发展。调整后清史研究所依托历史学院进行建设,实行相对独立的机构设置和运行管理,以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为总体目标,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活力,积极提升国内外影响力,加快建构清史领域的学科自主知识体系,为中国史一流学科高水平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林尚立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建设发展的各界嘉宾表示感谢,并向为清史研究所奠定发展根基、打下坚实基础的前辈学人致以敬意。林尚立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清史研究的奠基者和开创者。40余年来,清史研究所为学校中国史双一流学科建设、为新中国历史学体系及教育模式的探索、为新世纪以来历史学新方法和交叉方向的探索作出了重大贡献。希望清史研究所以此次机构调整为契机,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学科守正创新建构清史自主知识体系,以全球史学视野建设世界一流研究所,以有组织科研体系打造卓越研究成果,立足清史,胸怀天下,建一流师资、创一流平台、做一流学术、育一流人才、兴一流文化,努力在知识体系生产上突出创新性,在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上体现卓越性,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人类文明进步上富于贡献性,推动清史研究再突破、再提升、再上新台阶。


郑起朝向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史研究所师生表示祝贺。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以戴逸、李文海为代表的几代清史学人在此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多年来,清史研究所和清史纂修与研究中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为清史编纂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希望清史研究所能在新的体制机制下焕发出新的更大活力,为双方进一步创新合作平台、丰富合作内涵、拓宽合作领域注入强劲动能。


任万平表示,科研机构建设与学科发展进程息息相关。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自成立以来一直是国家清史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此次清史研究所机构调整,对开拓清史学科发展新局面有重要意义。未来,故宫博物院希望同清史研究所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合作共赢,为推动相关领域教学科研改革、推动新时代清史学科乃至历史学科的繁荣发展贡献智识。


王金龙表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合作基础深厚,近年来围绕档案开发利用和清史纂修研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编纂出版了一系列专题档案和相关研究成果。本次清史研究所机构调整,必将进一步释放这一学术研究品牌活力。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继续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学科建设,积极回应师生需求,扩大档案开放范围,细化服务措施,提升服务能力,助力清史研究所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


于文秀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和黑龙江大学同根同源,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两校启动合作共建中国清史北方研究院,对黑龙江大学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双方以此为起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完善交流机制,在清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李俊峰表示,常熟是清史泰斗、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戴逸先生魂牵梦绕的故乡,先生生前一直关心常熟理工学院建设发展。常熟理工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共建中国清史南方研究院既离不开戴逸先生的支持,也是两校携手并进、通力合作的成果。常熟理工学院将秉承戴逸先生遗志,团结各方办学力量,共建高水平中国清史南方研究院,积极服务历史文脉传承与地方文化建设。


胡恒主持。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马大正,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教授刘志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分别作主题演讲。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院长黄兴涛主持。

马大正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有着深厚合作情谊,此次机构调整是清史研究所再出发的新起点。关于清史学科发展,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深化清史理论问题研究,在继承基础上创新;二是深化对美国新清史流派理念的研究和批判;三是加强对戴逸先生学品与人品的研究;四是为清史编修提供更多支持。


刘志伟表示,清代的特殊性在于它拥有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时代特征。清代整合了中华文明留下的丰厚遗产,又构成现代中国国家机构的基座。加强清史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国家原理、结构及其运作机制的认识。清史研究始终面对“现代化”的问题,时下流行的史学争论背后都具有这一问题的影子。


李国强认为,新时代的清史学科应注重理论研究、规律探讨,将清史研究的学术成果转化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建构中国自主的清史研究知识体系,是新时代清史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过程中清史学人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遵循学术规律,强化主体性和原创性,注重多学科融合,走出创新之路。


杨念群介绍了清史研究所发展规划概要。清史研究所的发展始终以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为立足点,今后将以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为总体目标,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术品牌打造、跨学科研究及智库服务方面继续开拓创新,为学校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贡献力量。


黄兴涛主持。


当天下午,三个分论坛分别围绕“新时代清史研究再出发”“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建设”“青年校友与清史所发展”主题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就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左右滑动查看

国内历史学科研机构代表、清史学科知名学者、校内相关部处负责人、清史研究所师生和毕业校友百余人参加论坛。



出品:党委宣传部

特别支持:清史研究所

文字:校报 刘晓阳

图片:姚伟康

设计 责编:诗涵

中国人民大学
人大人的精神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