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浦江“越窑”

民生   2025-01-14 23:02   浙江  

前段时间,基金投资人项元功先生得知我县前王山一带的窑址为北宋越窑遗址后,兴奋地到龙泉各家窑厂,向工艺大师们请教青瓷的技艺传承;又是到越窑的发源地之一余姚上林湖,与中国陶瓷协会的领导讨教青瓷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而我在阅读《大唐帝国后半生》一书中看到,一位叫李漼的皇长子登基后,除了吃喝玩乐,就是极其信奉佛教。


公元873年,为了给自己祈福,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迎奉佛指舍利仪式,面对群臣劝谏他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朕只要在世时能见到佛祖的舍利,死而无憾。”这让我一下子联想到法门寺,在奉送回佛指舍利后,他还恩赐大批物品放入法门寺地宫,其中就有13件越窑青瓷。当时诗人陆龟蒙(?~约881年)写有《秘色越器》一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成为最早言及越窑青瓷的诗文。其它史书中提到的都比较神秘:“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之,古云’秘色’。”幸好有法门寺地宫中《物帐碑》镌刻着此13件瓷器为“秘色碗、碟”,解开了中国陶瓷史上的谜团,映证了诗中的描述和最早由余姚上林湖一带上贡的越窑青瓷。

前王山窑址考古全景

日前,我又到浦江籍工艺美术大师黄明辉工作室,看到他采用前王山窑址周边的泥土矿,烧制了仿该窑址出土的北宋青瓷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双手不由自主地抚摸着13件出炉不久的青瓷碗碟,有余温暖手,有心头激荡。虽然只施了一次釉,釉层看上去比较薄,但釉面光滑滋润,仿佛千年前的幽雅之风拂来,吹开平静的湖面,绿波荡漾。黄明辉告诉我说:“只要工艺上稍作调整,多施几次釉,完全可以达到梅子青的效果。”

看着眼前的青瓷和黄明辉充满自信的眼神,我忽然想:这是不是前王山窑址衰落以后,时隔千年又一次烧制成功的浦江“秘色瓷”?

前王山窑址位于前吴乡坞坑村,不见史籍。上世纪80年代,县内文物工作者在野外调查时发现了该窑址。同时在离此300米左右,还发现了另一处叫白泥岭的窑址,相距虽然不远,但该窑址属于浦阳街道兆丰村。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该街道文化站工作,曾几次沿着崎岖的山路探寻白泥岭窑址未果。后来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先找到一口山塘,在山塘正面的山岙里拨开茂密的柴草,发现竖立着一块石碑,碑文模糊,依稀可见“白泥岭古窑址”。我用树枝在地上拨弄,很幸运地捡到了几块碎片,看上去感觉和平常使用的瓷器在色彩与花纹上都不太一样。胎壁厚实饱满又光滑细腻,让人爱不释手。当时我俩都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窑址,直到2015年11月,浙江省考古所与我县文保所对全县进行窑址区域性考古调查,发现境内有6处窑址点。2016年对前王山窑址进行了系统考古发掘,清理出40多米长的龙窑窑炉一座和房地、储泥地等遗迹,还有许多瓷器碎片。在对周边的窑址进行详细的调查后发现白泥岭、徐家岭、徐家三个窑址均属于北宋中期。从挖掘出来的器物判断,虽然该遗址群地处古代婺州(金华古称)地域,而从出土的瓷器碎片证实,包括位于浦阳街道的东庄垆和岩头镇的碗窑头两处窑址,居然都属于越窑体系,这实在让人感到意外。我不清楚浦江其它地方还有没有越窑遗址的存在,但透过考古认证的这6处窑址,我仿佛看见了北宋时期,浦江大地正熊熊燃烧着不灭的窑火,照亮着一件又一件精美的越窑青瓷器皿。

考古发掘现场

我登上前王山山顶,俯视自西向东起伏不断的仙霞岭龙门山脉支脉,婉蜒亘绵在兰溪、义乌与浦江的交界处,山峦重重叠叠像巨龙在云雾中穿梭,像巨人在天地间沉睡,白泥岭、徐家岭、徐家等几处越窑遗址,在崇山峻岭中若隐若现。我的眼前仿佛有画面在不断闪现,有和泥拉胚的窑工、有南来北往的商贾、有求学赶考的书生,在浓烟下、窑火前劳作、汇聚、休憩。是不是这一群人,把盛于晚唐衰于北宋的余姚、上虞一带的越瓷,在迁徒龙泉一带立窑烧制前,把浦江作为转移的中转站?这一推想,让我莫名兴奋。从地理位置分析,浦江地处浙江中部,是金华、衢州、丽水连接杭州、绍兴、宁波的必经通道,辐射力强;从交通运输上分析,源于境内的浦阳江在明代中期未改道前,水量充沛流经宁绍平原,从上虞入海,水运十分方便;从窑址的年代分析,北宋中期,六处越窑集聚烧制,在金衢大地上绝无仅有,其中白泥岭还延烧至南宋,而龙泉青瓷盛于南宋;从技术传承上分析,前王山遗址出土的产品造型、装饰风格、窑炉结构、窑具等与越窑如出一辙,是继承越窑制瓷最直接的证据。

一群由北往南迁徒的窑工,沿浦阳江溯流而上,他们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前王山上。周边瓷土矿蕴藏量丰富,森林植被率高,可以确保充足的原料;山南的梅江经兰溪江汇入富春江,山北的浦阳江通达上虞、余姚,水路便利。前王山尽管地处峻岭之间,但所处区域内的白泥岭、五路岭是两浙南北陆路交通干线的必经之地,俗称官道。1985年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记载,当时的浦江监征官钱宗哲为鼓励商贾前来,在县令的支持下,采取减赋政策:“凡商旅之过者,便裁减其数而征之。繇是皆愿出其途,而常岁之课愈登羡。”优良的自然和资源环境,良好的营商与人文关怀,浦江大地终于得以“越窑开”!

我在回眸历史中期盼,在现境中期待嬗变。前山王等窑址在岁月的长河里虽只昙花一现,但这一份青瓷之雅,这一朵文明之花,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让它重焕光芒,让青瓷文化和书画文化成为家乡文化的灵魂。此刻我又想起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也出土在浦江这片土地上,成为万年“上山文化”的证据链之一。陶为瓷之祖,脚下的这片土地啊,究竟还承载着我们祖先创造的多少辉煌?


作者|张   华

编辑|吴   超

一审 | 陈海楠

二审 | 李少俊

终审 | 洪建坚



诗画浦江
传播本地新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