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浙江人东皋心越东渡日本十九年,至今仍被日本人奉为“篆刻之父”“近代琴学之祖”和佛教曹洞宗寿昌派开山鼻祖,被称为“诗僧”的同时,琴棋书画印样样精通的他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为了更好地了解他在当代日本的影响力,笔者到日本进行了初步调研,深感可挖掘的素材很多,本篇从文化出海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展开,介绍东皋心越禅师创作的一组诗和一幅画是如何带动日本两地域的文旅产业发展的,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组汉诗带来的异域文旅名片
从东京站出发,乘坐电车大约一个小时可以抵达位于神奈川县的金泽八景车站。一出检票口,就可以看到车站的一面墙上有八幅歌川广重关于金泽八景的浮世绘版画。打开“横滨·金泽导游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关于金泽八景的文字介绍:金泽八景的命名起源于江户时代的僧人心越禅师,在能见堂看到金泽的美丽景观,他比拟故乡著名的“潇湘八景”,写下了相应的八首汉诗。此地风光明媚,江户时代就成为人气很旺的旅游胜地,被很多著名画家所描绘,其中歌川广重画的金泽八景图比较有名。昭和5年(1930年)湘南电铁(现京滨急行)线路开通,开设了金泽八景站。(资料提供:神奈川县立金泽文库)
文字说明的下面是和墙面上一样的金泽八景图,可见绘画的题材来源于东皋心越的一组汉诗。笔者在陈志超先生编撰的《旅日高僧东皋心越诗文集》中找到了相关记载,该组诗的题目是武州金泽能见堂八景,八首七绝诗分别是州崎晴岚、濑户秋月、小泉夜雨、乙舻归帆、平泻落雁、野岛夕照、内川暮雪、称名晚钟,诗后注明:“武州金泽掷笔山能见堂有潇湘八景之风味,因观镰仓志甚详。一夕寥寥对青灯,漫赋八景之陋句以识斯胜景云。岁执徐夏日,东皋越杜多草。”现在看来,这相当于是东皋心越游览金泽以后的游记,以汉诗形式表达出来。可以说这是他根据自己中华文化的滋养触景生情,从镰仓古刹远眺相模湾的风景,联想到祖国的“潇湘八景”和故乡的“西湖十景”等进行构思的原创作品。下面选取金泽八景诗中的两首以飨读者:
东皋心越禅师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组汉诗不经意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不仅江户时代,至今仍是日本的旅游胜地。他去世的一百多年后,歌川广重根据他的汉诗用浮世绘版画定格了著名的金泽八景图;他去世的两百多年后,这个东瀛国开通一条铁路线后还开设了一个叫“金泽八景”的车站;他去世三百多年后的今天,这里的历史文库和导游图上还记录着他的贡献。
一幅画撬动的产业
从东京搭乘新干线大约五十多分钟抵达群马县高崎市,在JR高崎站的出入口耸立着两个巨型达摩雕像,据说日本的达摩产地不少,但是最常见也最有名的还是“高崎达摩”,其产销量占据全日本的百分之八十。高崎达摩的特征是眉毛似仙鹤、胡须似乌龟状,又称“福达摩”或“缘起达摩”,主要由纸浆制成,工序繁琐,全部由手工绘画完成。许愿时先在达摩的左眼画上黑色眼珠,等到愿望实现,再画右眼,庆祝愿望达成,名为“开眼”。在日本,给达摩不倒翁“开眼”在各种庆祝场合很常见,比如选举成功、考试如愿时等等。
据了解,这里的达摩兴盛与本地少林山达摩寺的开山鼻祖东皋心越的一幅画有关。原来距今两百多年的天明三年(1783年),浅间山的火山引发日本近代史上的大饥荒,达摩寺第九代住持东岳和尚为了帮助当地农民度过难关,以心越禅师一笔画成的达摩坐禅像为原型,亲自雕刻了木制铸型并传授纸型达摩的做法,在达摩寺的新春典礼“七草大祭”上作为吉祥物来销售,这就是高崎吉祥达摩的起源。这个副业不仅拯救了当地农民,而且来自印度成为中国禅宗之祖的达摩大师在中国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经历“七转八起”(日语“七转八起”代表了百折不挠的精神)最后成功参悟的典故,也激励着当地百姓克服困难。由于高崎地区冬季非常干燥,适合制作达摩,几百年以来,本来是农闲季节的副业经过不断发展俨然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主干产业之一。据统计,目前高崎市制作达摩的专业作坊有55家,每年约生产90万尊达摩,产销量居日本第一。
不管是一组诗还是一幅画,这位三百多年前东渡日本的中国禅僧东皋心越原创的作品,它们在日本都被当作文化资源很好地加以开发和利用,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不仅成为一个地域的金名片,扩大了知名度,也实实在在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惠,促进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他本人也成为中华文化出海的先驱。可以说这是一次浙江人的精彩出行,一个以浙江人为媒介的精彩文化交流。文化不仅可以走出去并且深入人心,作为资源在山川异域也可以得到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从而促进当地的福祉和产业发展。我们先人的文化资源在海外尚且能够得到如此发扬光大,我们家乡人民一方面值得骄傲和开心,一方面也不得不思考,当今国内各地历史文化资源众多,如何结合当地人文地理进行国际化表达更有效?我们能否把东皋心越这个IP作为文化资源做点什么?
(作者单位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夏 瑛
编辑|洪小惠
一审 | 陈海楠
二审 | 李少俊
终审 | 洪建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