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E新闻|王勇副院长应邀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

创业   2024-11-14 17:10   北京  

11月5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应邀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大会开幕式由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主持,李强总理作主旨演讲,马来西亚总理等其他多国政要参会并发言。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为国际政商学界搭建高端对话交流平台。王勇副院长在“全球南方的可持续发展与中非合作”分论坛作为主要嘉宾发言,此次分论坛由中国商务部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主办,旨在推动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应对发展挑战,促进包容性与公平的全球经济治理。商务部副部长李飞与联合国贸发组织副秘书长Pedro Manuel Moreno在该分论坛上发表组织演讲。



王勇副院长在发言中首先深入分析了中国与全球南方合作的前景。他指出,中国在过去45年中保持了约9%的年均GDP增长率,但近期增长率有所下降。作为中等收入大国的中国同时面临两大挑战: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与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然而,他认为,这两个陷阱并非中国的“宿命”。他强调,中国应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TFP)来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两种途径:促进技术进步与优化资源配置。前者需要我们结合不同类型的产业选择相适应的最适宜的获取技术进步的方式。在那些领先型产业或者新兴型产业上就需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与体制创新,争取有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并且借助于中国的超大市场规模以及门类完备的产业基础等优势,将这些技术重大突破最后落地转化为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才可以真正促进经济增长。要优化资源配置,就要做好两点,一是尽量结合新技术新模式新要素实现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二是要通过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扭曲以尽可能降低资源错配、提高效率。王勇教授指出,中国需从投资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型,以平衡传统产业、发展中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国目前在全球经济中面临“三明治”的挑战,即前有整体创新能力更强的发达国家的“遏制效应”,后有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的“追赶效应”。为此,中国应继续推动传统产业的TFP提升,以防止产业尚未充分升级就过早衰退并转移出中国,同时也应加强研发投入,改革创新体制,全面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做好产业布局,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与产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尽量突破贸易与技术的“双重遏制”,尤其是在当今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临的修昔底德陷阱的挑战。



王勇副院长在发言中强调,南南合作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非合作,对中国实现中长期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在过去十年内与沿线国家共同完成了约3,000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约1万亿美元,其中71%关于能源与交通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投资不仅直接有助于非洲国家的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也可能通过促进中国的出口,提高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促进进口从而降低中国自身生产与消费成本,促使释放出来的中国的要素向更高附加值的产业或者环节的再配置等一系列途径对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与收入提升发挥积极作用,甚至从长期而言可能产生“乘数效应”。如果再考虑到一些发达国家可能会继续大幅征收来自中国产品的关税,那么一个经济上更加发达的全球南方的市场对于中国本身的经济发展而言重要性亦将更加凸显。


王勇副院长总结道,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之初,人均收入还不到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如今通过改革开放,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作用,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本身对于广大的非洲国家而言就起到了巨大的鼓舞示范作用。通过加强南南合作,尤其是中非合作,中国不仅能为非洲国家的发展提供外贸的支持、资本支持、技术的支持,而且也能提供南方国家在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即“智力”支持。当然,这本身也将有助于中国自身以及全球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这种双赢模式有助于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繁荣,为全球经济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推荐阅读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官方信息发布,学术交流,宣传推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