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知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

文摘   2024-07-27 05:55   海南  

《做个好人》

白莲花尊者


什么是福报?

增加福报的方法有哪些?

福报为福利之果报也。

意思是种下的善业种子因缘成熟后,现出好的善果。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尊老爱幼,讲孝知恩的国家。

 

西周:《礼记·王制篇》说: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

 

意思是:当一个人年满五十岁,他可以在乡村得到照顾;六十岁,可以在国家层面得到照顾;七十岁,甚至可以在学校(可能是指当时的官学或教育机构)得到特殊的尊敬和照顾。这一制度体现了西周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照顾,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老年生活的关注。

 

在春秋战国: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强调了“孝”的重要性。他认为,“孝”是天地之间的根本法则,是一切的基础。

 

在汉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也把“孝”作为一个基本标准;由此更能看出古人对“孝”是多么的重视。

 

唐朝时,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论语》、《孝经》却不

能不读,类似现代大学的“公共课”。

 

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但《论语》和《孝经》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这说明当时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和孝恩的看重。

 

清代的康熙、乾隆等也极力提倡孝道,他们经常举行“千叟宴”,颁诏“旌表百岁”。

 

到了清代,康熙、乾隆等皇帝对孝道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不仅通过官方渠道大力宣扬孝道,还通过举行“千叟宴”等活动来表彰长寿的老人,并颁诏“旌表百岁”,可以看出朝廷对孝道的尊重和推崇。这些举措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强了人们重视父母的恩德,做懂得感恩的人。





今天我们来看几段曾经发生过的新闻。


事件一:84岁老人春节露宿女儿家门外4天3夜,6个子女均不管。


事件二:多次下毒谋杀亲父,不孝之子获刑八年事件。


三:日留学生因学费问题在机场刀刺母亲。

 

当我们看完这几条新闻的题目,我们回心向内,问问自己:父母在我们的心里是生活的工具还是心里的负担?

 

如果没有父母,我们就不可能出现在这个地球上。

如果没有父母,我们就不可能活到现在。

 

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懂的去心疼,都不知道如何去心疼,都看不到他的苦,还在抱怨父母的种种不是,那么我想告诉你,这是你福报渐渐减少的表现,自古,一个人要想有福报,就要会积德行善,而父母就是你在家佛,你连父母都升不起慈悲和爱,你怎么能对别人升起慈悲和爱?拥有慈悲和爱也需要福报。所以无论你和父母有什么怨结,或者还不懂的如何去孝敬父母,请关注孝恩,下一期分享当代24孝,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去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恩德,也为自己培福。

 



点击 孝恩 关注我们吧


孝恩
让感恩盈满心间,用慧眼识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