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诊疗脑血管病过程中会遇到一部分患者出现一侧肢体无力症状,并在短时间内症状完全缓解,比较常见的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如果反复发生上述情况,必须住院或者急诊进行观察或治疗,因为下一步有可能出现持续不缓解的肢体无力症状,这时就发生了真正的中风。那有一部分患者出现这样可以缓解的一侧肢体无力症状其实有可能是偏瘫型偏头痛的症状,如果误诊可能会使患者过度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甚至出现出血症状,临床有必要对偏瘫型偏头痛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下面我们来介绍偏瘫型偏头痛的诊断及针刺治疗。
偏瘫型偏头痛分为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及散发性偏瘫型偏头痛,运动先兆是偏瘫型偏头痛的标志,但决不是其发作期间唯一的先兆类型。患者总是存在2种或更多先兆。每种先兆的演变时间往往为20-30分钟,可能需要数小时才逐渐改善,通常从视觉先兆开始,随后相继出现感觉、运动、失语和脑干症状(常按此顺序发生)(图1)。运动症状最常始于手部,并逐渐向上扩散至手臂,随后累及面部。偏瘫型偏头痛的单侧特征可能在发作间期或发作时两侧互换。但高达1/3的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患者存在双侧运动体征,两侧相继或同时受累。运动无力的程度从轻度至重度不等。少数情况下,运动无力或其他先兆症状可呈急性发作(即不到5分钟),可能类似于脑卒中。偏瘫型偏头痛的先兆通常持续较久,41%-58%的患者持续>60分钟,2%-8%的患者持续≥24小时。极少数情况下,可逆性偏瘫可持续长达4周。
图1皮层扩布抑制(CSD)
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ICHD-3)的偏瘫型偏头痛诊断标准要求满足下列所有条件:
A.至少两次攻击满足标准 B 和 C
B.以下一种或多种完全可逆的先兆症状:
视觉的
感官
言语和 / 或语言
运动
脑干
视网膜
C.至少具备以下六个特征中的三个:
至少一种先兆症状在≥5 分钟内逐渐扩散。
连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
每个先兆症状持续 5 至 60 分钟。
至少一种先兆症状是单侧的。
至少一种先兆症状呈阳性。
先兆伴随或在 60 分钟内出现头痛。
D. 无法通过另一个 ICHD-3 诊断更好地解释
●先兆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有完全可逆的运动无力
•有完全可逆的视觉、感觉和/或言语/语言症状
●不能用I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
鉴别诊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缺血性脑卒中:TIA和偏瘫型偏头痛的症状完全可逆,这两种疾病的神经影像学检查一般无异常。但TIA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通常呈突发性,而非不同先兆症状相继发生逐步、进行性扩散。缺血性事件也不太可能出现视觉闪烁或感觉异常等阳性症状,以及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偏头痛症状。但颈部动脉夹层引起的脑缺血可能例外,此类患者可能既有症状进行性扩散,又有某些偏头痛特征。
中医认为偏瘫型偏头痛多是在内脏功能失调情况下,由于忧思恼怒或过劳,致肾精亏损,心火暴盛,风阳内动,风火相并,夹痰瘀上扰脑窍,痰阻脉络造成本病;素体肥胖多湿多痰之体,或酒食不节,多食肥腻,生湿生痰,随肝阳心火上阻脑之络脉则头痛,阻于廉泉则言语不利,横窜经络则半身瘫痪,感觉异常;头痛长久不愈,反复发作,血行受阻,复夹痰浊阻络,致痰瘀互结,阻滞经络,则头痛缠绵难愈。
根据中医病因病机,在临床针灸选穴在百会、风池、太阳偏头痛取穴基础上,对于肝阳上亢证型患者采用大陵、合谷、太冲、三阴交以平肝熄风,通络止痛。中药方剂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对于痰浊阻络证型的患者采用中脘、丰隆、太冲以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中药方剂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于瘀血阻络证型的患者采用极泉、膈俞、内关、太冲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中药方剂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头痛主穴(百会、风池、太阳)
肝阳上亢证型配穴(大陵、合谷、太冲、三阴交)
痰浊阻络证型配穴(中脘、丰隆、太冲)
瘀血阻络证型配穴(极泉、膈俞、内关、太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请为天津中医一附院点个“赞”,再点个“在看”
★ 往期精彩内容★
一
键
导
航
西青院区
南开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