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应急科普讲解展演汇演 | 聊一聊气象预警的发展历程

政务   2025-01-02 15:41   江苏  




在全省首届应急科普讲解展演汇演活动中,来自全省各条线的21名选手,立足自身岗位实际,借助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现场实验、互动问答等方式,就生产安全、燃气安全、危化品安全、公交车逃生、地震避险等知识进行了科普展示。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共产生10位“江苏省十佳应急科普讲解员”、5位“江苏省优秀应急科普讲解员”,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们的精彩讲解。






讲解员:江苏省气象局  李特




近年来,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严重干扰人们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极端天气危害大,但要将其“信号”转变为精准的天气预报,却面临很大困难。而在强对流灾害性天气预警这一世界级难题面前,我省时间提前量达到了46.3分钟,预警准确率提升到了 80.3%。

对此,你是否曾想过,如今方便快捷又精准的气象预警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呢?

气象预警技术历经了从早期的观云识天,到理论分析,再至大数据时代的变迁历程。

在观云识天的时代,充当气象“吹哨人”的是一位坐在村头的老大爷,他根据多年的经验为正在耕种的村民提供最原始的气象预警。当云层开始聚集增厚,他便知晓风暴即将来临。那时候信息传递基本靠吼,虽说这种方式简单,却也是村民们重要的防灾技能。

随着人们对气象原理有了系统认识,我们进入了理论分析时代。这一时期主要依靠全国各地的气象站释放探空气球获取气象要素垂直分布情况。

通过传真技术将各站点的观测数据汇聚到气象专家手中。专家根据理论知识对各种天气图进行分析,最终形成天气预报结论。

但是由于技术手段不成熟,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受到巨大影响。因此,公众有事也调侃,“这天气预报得反着看,晴天带伞才保你稳如山。”但是大家却不知道,那时,一条气象信息的背后,凝聚了无数气象预报和测报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搭乘着信息爆炸的浪潮,气象预警迈入了大数据时代。卫星是预报员的“千里眼”,能够借助云图实时掌控天气系统的动向;雷达是预报员的“顺风耳”,可以精确地掌握云团精密的物理结构。

结合数值模式将各种观测数据吸收消化,根据海量物理公式,借助超级计算机的运算,得出定量的天气预报结论。

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分析成千上万的历史数据,结合AI算法和智能识别,形成客观指导意见,成为助力预报员快速研判的最强大脑。

这些手段的加持下,预报员可以实时掌握天气实况,迅速分析天气动向。最后经过会商研判,形成最终结论,预警信息通过短信、抖音、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迅速传播,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测和灾害预警。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新时代预报员将继续向着“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不断努力。

编辑:省应急管理厅新闻宣传处、宣教中心

江苏应急与管理
主要介绍全省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