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红河经济这么干|绿春:风劲扬帆正当时 踔厉奋发踏征程

文摘   2024-11-03 12:40   云南  

以下是正文


·开栏词·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州实现“3815”战略目标三年上台阶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自开年以来,红河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稳预期、强信心、防风险,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形势,积极推动各领域经济建设持续发力,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稳中向好新态势。

“云南红河发布”推出《2024红河经济这么干》专栏,梳理推动经济发展的具体做法和有效经验,聚力四季度经济工作破障攻坚,确保各项任务圆满收官。

绿春县城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路子上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绿春新篇章


绿春县委副书记、县长 张猛


绿春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十三届县委六次全会精神,紧扣“三年强基础、八年开新局、十五年创示范”发展目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路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绿春新篇章。


坚持发展要务

增强经济活力


县域经济稳中向好。2024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9.57亿元、同比增长7%,位列全州第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7.09亿元、同比增长9.9%,规上工业总产值9.08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2亿元、同比增长9.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85元、同比增长5.8%。

绿色产业更加稳固。立足全县76.02%的森林覆盖率和130多万亩绿色产业优势,累计种植茶叶25.25万亩,发展橡胶40万亩、香辛料28万亩、中药材29万亩、梯田红米3万亩、澳洲坚果2万亩。有序推进碳汇交易工作,GEP—GDP生态产品总值和地均价值分别为1061亿元和每平方千米3426万元。

新能源项目推进有力。扎实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力争绿春县大黑山镇“茶光互补”光伏电站590MW项目年内通过省级核准,有序推进华宸能源“茶光互补”光伏发电站300MW建设项目、中电能源“茶光互补”光伏发电站500MW建设项目和勐曼河甲斯水电站5000MW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分布式光伏项目完成屋顶光伏9231MW,机耕路光伏完成两个试点3MW建设,48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行正常。

文旅融合活力四射。主动融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品牌建设,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文化旅游节被列入10条红河精品秋游路线之一,稳步开发阿倮欧滨森林公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哈尼梯田等旅游资源,有序开展“一季一节”节庆文化旅游活动,成功举办早春玛玉茶开采节、丰收节、火把节等特色活动,接待游客114万余人次、总收入13.2亿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乡村振兴


防返贫底线持续兜牢。消除风险1404户6185人、消除率69.8%,对未消除风险户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2024年二季度,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为8607.75元,同比增幅9.85%。


增收举措更加殷实。拓宽土地连作,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0余亩,推广水稻旱作3200余亩,实现亩产500公斤。推行村集体经济“党组织+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全县9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均达10万元以上。全县33个村通过资金入股2660万元,收益223万余元。培育农业企业108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80户、全国家庭农场名录66户、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7户。


结对帮扶同频共振。上海长宁区投入东西部协作项目21个5887万元,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投入各类资金403万余元,省政协办公厅等20家省、州定点帮扶单位投入各类资金1000万余元,校地合作扎实推进,有效落实95个县直定点单位帮扶责任。


补齐民生短板

提高生活品质


交通设施不断完善。持续推进元绿、勐绿高速公路建设,有序开展国道219线李仙江至绿春段保通保畅工作;启动建设大半、三骑通三级公路工程,30户以上自然村进村道路硬化率达96%,行政村、自然村道路硬化率分别达100%和95%。水利建设稳步推进。路俄水库试运行,干禾河水库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黄连山水库除险加固、坝渡河月牙河段治理、农村供水保障、茨通坝河绿春段治理、城乡供水一体化、三角龙塘水库等工程项目有序推进。

城市建设扩容提质。全力推进削峰填谷片区道路管网建设、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思源实验学校建设等项目。组织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老旧小区外围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城建项目6个,西部建材城项目完成主体建设,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提升320户,完成201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主体建设。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发放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各项补贴4466万余元,县、乡、村实现“一老一小”关爱保护和挂联帮扶机制全覆盖。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100个,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余人。积极落实教育惠民工作,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健康县城建设和健康绿春行动。

强边固防不断夯实。健全完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机制,依法依规治理宗教活动,稳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民小组列为云南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建成48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有序开展边民互市贸易,形成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厚植生态底色

书写绿色发展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和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水质比例达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

全面开展生态治理修复。有序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争取国债森林草原防火阻隔系统建设项目资金1.4亿元,建设森林防火通道284公里。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保护好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腊姑—桐株梯田生态系统。

推进城乡绿化美化行动。推进绿美城镇建设,确定绿春苏铁、小叶榕为“县树”,茶花、樱花为“县花”。积极争取国家储备林项目落地实施,有序推进潘家东山水库、鲁珠坝水库、八尺水库3个绿美河湖项目,着力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绿美乡村展现新画卷。完成88个行政村村庄规划审批,实施“万吨水泥进农村”助推“千万工程”示范村5个、提升达标村4个、重点新建村1个、提升村100个,创建美丽庭院3500户,扎实推进1个绿美乡镇、1个省级绿美村庄、64个州级绿美村庄创建工作。


生态绿春


统筹做好“三茶”文章

 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绿春县位于红河州西南部、哀牢山南出之脉西南端,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茶文化。近年来,该县聚焦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做好“三茶”文章,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绿春县拥有25万亩茶园,茶叶资源丰富。2019年,绿春县荣登“中国茶叶百强县”榜单,彰显了其在茶叶发展上的独特地位。近年来,该县积极举办开采节,开展茶艺培训,通过茶道、茶诗、茶画等形式,让传统茶文化焕发新生。同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打造“玛玉茶”“绿春四季”等茶文化品牌,提升绿春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茶山


绿春县大力推广有机茶园建设,普及绿色种植技术,确保茶叶品质良好。2023年,该县完成绿色有机茶园建设3.8166万亩,认证绿色有机产品88个。绿春县加强与知名茶企合作,引进先进加工设备,提升茶叶加工水平,打造品牌,实现绿春茶叶从“绿春产品”到“绿春品牌”的跨越。


科技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绿春县借助国家科技特派团及定点帮扶的人才资源,为茶产业注入科技动力。一方面,强化专业人才培育,以“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绿春讲堂、乡村振兴学院等为平台,整合师资力量,针对全县茶企员工、茶农及村组干部,举办茶树嫁接、茶叶有机认证、茶叶加工、茶叶品质鉴别等相关培训51期,培训2749人次。另一方面,抓实专家引进工作,设立专家工作站,涵盖多个领域,并制定发布团体标准,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与高校开展合作等,为茶产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采茶


茶文化助力绿春茶产业发展。近年来,绿春县借鉴马鹿塘茶旅融合的典型经验,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延伸茶叶产业链,推动品牌发展与多产业融合;力争把迷克茶山、大水沟茶源村等打造成特色示范茶企、茶叶示范村和精品旅游线路;围绕茶产业重点建设迷克、倮德、大水沟、玛玉等田园综合体。同时,依托地域优势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推进原产地保护和品牌建设。


绿春县以“三茶”统筹为引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让绿春茶香飘四海。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绿春县创新实施“六抓实”战略,点亮群众增收致富新希望。2024年上半年,绿春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356元,同比增长7%,其中,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增至8607.75元,同比增长9.85%,一幅幅增收致富的生动图景在绿春大地徐徐展开。


绿春县构建起全方位、动态化的监测体系,通过定期走访、数据共享与协同配合,确保对脱贫户及监测对象的精准识别与帮扶。截至目前,全县2251户8956名监测对象中,已有1433户6307人标注风险消除,剩余818户2649人均已制定并落实个性化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澳洲坚果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绿春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叶、橡胶、香辛料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澳洲坚果、人参果等新兴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5.25万亩,惠及15.35万名茶农。通过品牌建设、电商拓展及致富带头人培养,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为群众增收开辟新路径。


就业是民生之本。绿春县通过举行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打造特色劳务品牌等措施,有效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2024年,该县举办招聘活动3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超1.8万个,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4.62万人。


绿春县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提升服务等方式,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项目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绿春县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项目谋划与实施,一批批产业类、基础设施类项目落地生根,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已入库项目118个,涉及金额超3.6亿元,资金到位率与支出率稳步提升。同时,通过加强宣传引导、搭建合作平台、完善激励机制等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振兴,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绿春县聚焦重点群体、重点区域、重点工作,强机制、壮产业、促就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绿春县以千年农耕文化、万亩梯田、万亩茶园、万亩黄连山为依托,打造“哈尼家园·生态绿春”旅游IP,积极调动乡村物产、土地、文化等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全力推进全县农文旅融合发展。


农旅结合,打造特色农业观光园。绿春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围绕大兴迷克茶山片区、三猛腊姑梯田片区、大黑山马鹿塘片区茶园打造了一批集观光、体验、采摘、休闲于一体的特色农业观光园,游客在这里可以采茶、插秧、收割,体验哈尼族的农耕文化,品尝哈尼族特色美食,观赏梯田云海、日出、星空等自然景观。


长街宴


文旅融合,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绿春县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其中,哈尼族的多声部民歌、长街宴、棕扇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文化资源。该县通过举办哈尼长街宴、玛玉茶开采节等特色活动,不仅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哈尼族的民俗风情,还有效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旅游等产业发展。2023年,绿春县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文化旅游节接待国内外旅客15.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5亿元。2024年,早春玛玉茶开采节活动征集到各品类玛玉茶预订单约5212吨,完成交付后预计交易额可达1.862亿元。


数字赋能,创新乡村旅游模式。绿春县积极探索“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通过直播、发布短视频等,推广全县的美景、美食和文化,以线上流量带动线下游客量的提升;建立平台,提供线上预订、导航、解说等服务,提升游客体验。打造“党建引领、六村同创”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乡村振兴示范村31个,完成88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审批,大力发展休闲采摘、农事体验、观光度假等,形成以旅兴农、以农促旅、文旅结合、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同时,不断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92亿元,持续推进48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打造“云端二甫·幸福边关”“雄关堡垒·梅尼新寨”“幸福边寨·生态杯倮”等一批美丽村寨。


绿春拉祜寨


生态优先,建设绿色家园。绿春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加强对梯田等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确保农业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绿春县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不仅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弘扬了民族文化,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



来源:云南红河发布

编辑:白玉保

责编:李泽森

校对:白瑰榕

总编:邱自松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城市承载文明,文明滋润城市。每一个行走在绿春的人,都是这座城市的主人,深化文明城市建设需要人人参与。让我们一起,从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和烟头、不随地吐痰、不乱停乱放。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共同携手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友爱友善的文明绿春。

转载请注明:来源:绿春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lcxdstxwbjb@163.com


公益广告


公益宣传短片《禾苗守护计划



绿春县融媒体中心
云南红河绿春新闻资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