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也是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重庆强化央企对接服务,携手央企聚焦重点领域深化合作,努力打造更多央地合作标志性成果。今年7月,重庆与国家铁路局签署战略一揽子合作协议,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共建“国家铁路创新研究院”。
经过4个月的紧张筹备,11月7日,国家铁路创新研究院在重庆永川正式揭牌投用。
建好“两中心、一实验室、一平台”
第1眼新闻记者了解到,国家铁路创新研究院由国家铁路局装备技术中心、北京交通大学、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三方共同组建,以有限公司形式运营,设有5G-R移动通信实验室、轨道交通认证中心、轨道交通检测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研究院创新建立“研究院+基金+产业园区”模式(其中研究院负责铁路科技创新成果的遴选和孵化;基金为不同阶段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产业园区主要为研究院孵化的企业提供落地支持、构建产业集群),打造铁路体制改革试验田、铁路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助推铁路“四网融合”,力争5年内建设成为铁路行业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铁路创新研究机构,孵化企业实现产值超过200亿元。
5G-R移动通信实验室,将研发国内首套铁路5G-R无线网络一体化仿真测试平台,建设面向铁路行业的5G移动通信试验设施及测试环境,开展5G-R相关无线网络设备的检验检测、试验验证。5G-R移动通信实验室通过资源开放、专项基金等政策,提供研发支持、中试验证、测试评估、产品孵化、标准研究、生态共建、人才培养等5G应用全产业链服务。
轨道交通认证中心,根据国家铁路局监管履职需要,开展工务、供电、机车车辆、通信、信号、运输等铁路产品认证;城市轨道装备认证;轨道交通安全评估及技术等,打造以西南地区为核心、辐射全国的轨道交通产品检验认证“一站式”服务平台,并着力推动国际化轨道交通认证互联互通、互信互认。
轨道交通检测中心:围绕铁路行政许可、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检查、铁路产品认证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为行业监管部门、地方政府监管履职提供检测技术支持,为设备厂商、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提供检测技术服务,服务范围包括186种铁路产品和29项城市轨道车辆认证项点的检验检测。同时,轨道交通检测中心也统筹实施铁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工作。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依托“研究院+基金+产业园区”模式,打通“项目遴选、概念验证、小试中试、产品上市、生成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让更多的科技成果由种子变成苗子,完成从“1”到“N”的裂变,从“书架”到“货架”,从“实验室”到“产品线”,孵化落地一批“硬科技、高成长”企业,加快推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
“当前,永川正在全力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区。产业园规划建设面积约3000亩,打造轨道交通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轻量化轨道交通新材料基地、轨道交通零部件出口基地、氢能源装备生产基地、轨道交通检测认证基地。其中,一期项目占地约500亩,已建成装配车间、涂装车间、调试车间及铁路试车线等生产设施。已引进轨道交通整车企业中车长客,集聚了一批从事轨道交通配件生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具备年造修500辆轨道交通整车生产能力。”永川高新区三教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向章剑告诉第1眼新闻记者。
国家铁路创新研究院将抢抓铁路行业全面深化改革和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机遇(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着力汇集行业顶尖创新资源,不断完善铁路行业创新技术规模化应用体系,推动铁路及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轨道交通新质生产力。
到2029年,打造成为铁路行业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服务装备企业数量达到100家以上,累计引育孵化科技型企业5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孵化企业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以上。
到2035年,打造成为全球一流的轨道交通创新高地和产业孵化基地,形成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聚集研发人才过万、行业技术人员超10万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北京交通大学是行业特色非常鲜明的院校,我们要把标准的制定、新技术的示范应用等等都带到重庆来,深化与重庆的合作。”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杨冬在接受第1眼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在当天举行的揭牌仪式现场,国家铁路创新研究院还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神州高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业内知名企业签约。
神州高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北京新联铁股份公司董事长曹文礼在接受第1眼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认为,新揭牌的国家铁路创新研究院这种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模式,非常适合当前行业的发展需求,为产业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我们将在创新研究院带领下,结合企业特性,策划了新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项目,联合申报重点试验室等规划,共同助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取得新的发展。”(来源:重庆广电)
【正文完】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均出于信息传播之目的,仅代表作者观点,参考所发布的信息时请自行核实。合作请加微信:hi3344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