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于 1953 年 · 新中国原创儿童文学 第一刊
美丽中国
-
美丽中国 · 东方之珠
-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少年文艺》结合自身作为少儿纯文学期刊的特点,在“散文风铃”栏目中组织刊发以“美丽中国”为总题的系列美文。该系列美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约请该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儿童文学作家,专门为该栏目撰写最新原创稿件。
“美丽中国”系列美文紧贴祖国大地,深入反映不同地域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反映各地人民有滋有味丰富多彩的生活,反映这片土地上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美景美食,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少年文艺》2024年第3期“美丽中国·东方之珠”,为您展现香港的人文风光,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本期内容
美丽中国 · 东方之珠
《香港“三大怪”》一 波
《难得松弛九龙城》焦东雨
一步跨入原始森林
五年前初来香港,还在四处迷路之际,我就为它的兼容所着迷。这里不是指香港对中西文化的包容汇聚,而是物理意义上的兼容——自然的原始野趣和便捷的都市生活在这里无缝衔接。
以我住的小区为例,地铁站、大型超市和学校在小区旁边,这倒不算出奇。有一天,当我的邻居朋友带我从小区内的便利超市旁边绕过,经过一部电梯,降落到一条斜坡路上,然后步行五分钟,就来到丛林山野的入口处时,我真是惊呆了。往前继续走,我像进了桃花源。郁郁葱葱、深深浅浅的绿树,不是那种公园里整整齐齐的景观树,完全是野蛮生长、横枝错节,有的会伸出一条手臂,蛮横地挡住去路,让你得弯腰曲背,或者像猴子一样攀爬而过。还有长着苔藓的巨石,哗啦啦唱着歌向前奔跑的溪流,紫、粉、白、黄各色野花,红得像火的野果。我猜果子那么红,是用来吸引鸟类吞食,然后鸟类就能将包含种子的粪便撒到别处,帮着这些树木繁衍后代。在做着猜测的时候,我的耳朵里充满着或婉转悠扬或清脆尖锐的鸟语。
很难想象,在香港竟然能一步从现代都市跨入野生自然界,以往居住的大城市,要亲近自然,必须得节假日,地铁加公交,从市区到郊区,花个把钟头在路上,这才是我心目中的正常现象。然而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人的生命和大自然竟然不是割裂的,这是我到达香港后最大的收获。不光是我居住的小区,香港不少地区依山傍海。即便遥远的山海,也大都有比较便捷的交通,比如客船啊,巴士啊。探索野趣,并非有车一族的特权。
香港没有动物园
身为国际大都市,香港没有一座专门的动物园。我没有查过原因,不过,到香港生活之后,我推测,应该是不太用得着。因为,要看动物,走出家门就机会多多。
最常见的野猪奇遇记就不值一提了。有时候是一只野猪妈妈带着五六只野猪仔,那些野猪仔跟妈妈长得一模一样,排着队一样地跟着走。有时候更惊险些,野猪的鼻子估计特别灵,它嗅到了我背包里的面包香味,就一路随行。当那只大野猪跟我一起穿过红绿灯之后,我可是有点紧张了,幸好我保持了镇静的匀速行走,最终加入了路上一群行人,野猪才停步作罢。这时候也许你要问,为什么我不喂野猪呢?给它一块面包不就得了吗?
要知道,给野生动物喂食在香港是违法的,可要罚款的。但是,现在还有人在喂,野外执法也很难,这也是野猪常见的原因之一。
据我所知,不喂食野生动物有非常科学的理由,野猪也好,野猫也罢,它们都占据着生态链的高端,强壮、繁殖能力又强。它们是很可爱,但是人类喂食之后,它们的猎物,野鸟、蜥蜴、青蛙、蛇等就会遭殃。哪怕野猪、野猫们已经饱了,它们也会追逐、折磨猎物。所以,出于好心喂食野生动物,破坏的是大自然的平衡。
香港有好多野生动物,它们有的就在离人不远的地方。我见过溪流上照镜的蝴蝶、丛林间用藤条荡秋千的猴子。光是蜥蜴,我就见过不少品种,除了常见的枯草色的蜥蜴,我还见到一条闪着蓝光的长条形蜥蜴,阳光下,它像一道闪电一样,忽闪一下,就钻进了草丛。虽如惊鸿一瞥,但是那夺目的美丽,一直留在我印象里。还有一次,我见到一条小精灵般的小蛇,这是我第一次在野外看到蛇。我忍着小小的害怕,仔细观察了它。蛇身纤细,大概就小拇指那么粗,它探着头,小眼睛圆溜溜的,也在好奇地瞧着我。这也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自然界中的蛇,竟然能那么可爱,完全不像俗世中的动物,也许这是古人能创作出白蛇、青蛇美丽传说的原因吧。
遗憾的是,现实中有那么不和谐的元素。离小蛇不远,有白色的一次性饭盒,我心里有点为小蛇身处这样的环境难过。我跟朋友去捡拾过自然界的垃圾,看着海滩上的玻璃、塑料,有种有心无力之感,很难清除干净,而且,哪怕这一片区域没有了,海浪会随着风向,冲来更多人类制造的垃圾。所以,真想去劝阻这些人,千万别在游玩的时候,将垃圾留在野外。
菜市场上方的图书馆
进入图书馆,总想可以闻到书香,可香港偏偏把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建在了小菜场的上方。
这是在港岛东区的鲗鱼涌图书馆。图书馆位于鲗鱼涌市政大厦四楼和五楼,同一栋大厦里面就有小菜场(香港本地人称为街市)和政府办公室。站在天桥上,望着一边是图书馆和小菜场和谐共存的建筑,一边是紫荆花盛放的山崖,我有点感慨。后来发现,将图书馆建在小菜场上方的楼里,是香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原来,读书不一定是清高的事,它可以而且应该融入市井生活。
香港的图书馆普及而开放,有几十个公共图书馆,哪怕偏远的小岛,有人居住的地方基本都设有图书馆。图书馆入内阅读不设门槛,借书才须办卡。因此哪怕走累了,都可以进一家图书馆歇歇脚、读读书。这些图书馆一般没有宏大的门面,书也不算特别新,但设计得整齐清净,有比较多的少年儿童书架。从书的比例,可见城市对孩子的看重。
香港中央图书馆位于维多利亚公园对面,可谓香港图书馆的门面,第一次去的时候,一位男性工作人员为我服务,我发现他的手指带着明显的残疾。乍一眼看到,心里吃了一惊,但他的服务态度和能力,让我的心很快安定下来,也为自己内心的大惊小怪惭愧。后来细想,这是香港实诚的地方,它看着不完美——路上,车船上,地铁上,会见到坐着轮椅的人士,还有盲人或者嘴里念念叨叨,可能有心理疾病的人士——但是,因为香港在招工,以及无障碍设施方面做了安排,身有疾患的人能走出家门,这本身也是一种珍贵的美好。
香港的美究竟在哪里?一千个人当有一千种答案。带着多元、包容的眼光走出家门,听听、看看、逛逛,感知美、欣赏美,丰富我们的心灵,这是成长多么可贵的一部分。
图·杨砚词
香港的九龙城很小。一条东西向的长街像烤串一样密集地串起大约十条南北向的短街,算上等红灯从头走到尾也用不了五分钟。南北的街长短不一,最长的走到头也就大概两分钟。这就是香港的九龙城了。
香港的九龙城很老。站在街上放眼望去,四周不少五六层的矮楼挤在一起:斑驳的墙体,五花八门的建筑样式,古旧的铁门,狭窄曲折的楼梯。沿街的店铺还有一些旧式过街招牌,底下穿梭的公交多是十几座的绿色小巴。
九龙城除了十条短街,楼与楼背靠背之间的缝隙,还有无数条的背街窄巷。人已中年,再没有少年时那些无所事事的闲散时光可以走街串巷,但好奇心依然在。路过九龙城的每一条小巷口,我都会忍不住扭头往里打探。楼与楼之间的夹缝,会有小树长出,会有塑料花围成的小栅栏,即便有纸皮杂物也会码放整齐,讲究的二楼住户会在平台摆满绿植。
偶尔,我想抄近路,穿过小巷走到另一条街,我的孩子总是十二分抗拒。其实,小巷里很干净,水泥铺地,一片纸屑都看不到。
九龙城是旧区,有很多开了几十年的家族店铺,常常是一家三代齐上阵。随便一家不起眼的卖豆腐的、切肉的、卖肠粉的,还有面包店、茶餐厅、粉面馆,都是上过节目的老字号。赶上周末节假日,很多外区的消费者慕名而来,大排长龙。这些开了几十年的店铺,做的都是街坊生意。人无论到哪儿,总要买菜、吃饭,去的次数多了,一来二去,自然成了熟人,即便路过不买什么,相熟的老板也会打个招呼点个头。
九龙城又小又老又密集,那岂不是过于逼仄挤压?非也。与九龙城隔着街就是九龙寨城拆除后改建的苏州园林风格的寨城公园,与寨城公园连在一起的是贾炳达道公园和自行车公园。再隔着一两条街,还有摩士公园、九龙仔公园、乐富公园。矮楼,加上连片的公园,九龙城有着香港市区难得一见的开阔感、松弛感。
我们常去的九龙仔公园地处一片削平的小山坡上,内有大大小小五六个运动场,绿地连片。神奇的是,无论何时人都很少。周末,我们常到九龙仔公园随便走走,在树下捡几朵掉在地上的鸡蛋花,在长椅上歇一歇,踢踢球、跳跳绳。也常有家庭开着车从外区过来,打开帐篷,一待就是一天。我们住得近,不需要这样。我们通常会晃晃悠悠把与九龙仔公园连在一起的乐富公园也走一遍。
从九龙仔公园走去乐富公园,需要爬山。山叫格仔山,海拔约九十米。哪怕走走停停,爬上去也就十分钟。来到山脚下,树木遮天蔽日,脚底下干枯的落叶哗哗作响,人就瞬间实现了从市区到山野的无缝衔接。上到山顶,有一片足球场大小的草地,北望是雄踞一方、俯瞰九龙的狮子山,南望是九龙与港岛的水泥丛林。
有时,我会在山顶待到黄昏,看夕阳余晖染红半边天,看万家灯火逐一亮起。有时,我会早起爬上去,看晨光中鳞次栉比的建筑,看远处云卷云舒、变幻莫测的山头。
站在格仔山山顶往东眺望,视线越过九龙城低矮的楼房,就能看到波光粼粼的海港。那里有一条狭长的土地伸进海里,那是曾经联通世界的启德机场。那时,人们来启德机场坐飞机,都会先到九龙城,购物、吃饭,再出发。九龙城可是当年繁盛一时、风光无二的空港城。看看眼下满街的商铺与饭店,就不难想象当年人流如织的模样。
九龙城与启德机场隔着太子道比邻而立,九龙城在西,启德机场在东。飞机起飞时往东,从海面上飞走。飞机降落时,从西而来,贴着九龙城的屋顶掠过,降落难度极大,造就了世界民航史上堪称一绝的奇景,也让摄影师留下来很多经典瞬间——庞大的机体压在屋顶上,底下街道上的行人依旧步履匆匆、神态从容。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九龙城的旧楼普遍只有五六层。
要给飞机让路的不只是九龙城的楼房,还有我脚下的格仔山。山顶的这块平地就是山头被削平而产生的。脚下的石壁斜坡上涂着红白相间的巨大格子,格仔山因而得名。飞行员在半空远远看到红白格子,就知道要在这里预备落地了。如今,虽然机场早已搬迁,但红白格子又新刷了油漆,成为热门打卡地点。
也是因为临近机场,方便托人带货,泰国人聚居九龙城,经营泰餐馆,日久成规模。机场搬走了,泰国人留了下来。九龙城因此又名“小曼谷”,每年还会举行泼水节。
机场搬迁后,当年顾客盈门的区内唯一商场——九龙城广场,如今成为街坊邻居消费的好去处,上学的日子会有身着校服的中学生乌泱乌泱地赶来吃午饭。
百多年前,包括九龙城在内的整个九龙半岛都是山峦叠起、阡陌纵横。六十年前,九龙城铁皮屋连片。三十年前,头顶发动机轰鸣,街上人潮汹涌。如今,难得松弛的九龙城,刚刚好。
图·杨砚词
下期预告
美丽中国 · 炫彩澳门
《澳门之冬》/ 林中英
《相遇在十月初五》
/ 谭健锹
《澳门的太空番茄》
/ 杨颖虹
-END-
《少年文艺》经典儿童文学大系·小说卷
火热开售中~
现在购买,还可获赠独家限量礼品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购买
京东·杂志铺
京东·牧狼人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即可订阅《少年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