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智造”编织269米超长“哈达”架起“一带一路”重要交通枢纽

民生   2024-11-06 14:11   天津  

位于西青区的中建钢构天津有限公司

承接了呼和浩特新机场航站区钢结构工程

目前,该工程已进入竣工倒计时的

最后冲刺阶段

他们用“西青智造”

攻克了“马鞍状”

双向斜交空间桁架提升施工

269米超跨“哈达”飘带原位安装

以及“蒙古包”造型等多项核心技术

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贡献着力量

(效果图)

呼和浩特新机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巧什营镇,距离呼和浩特市区31公里,总建筑面积29.23万平方米,于2020年7月15日开工,预计2024年12月底竣工2025年开通运营

·

在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上,一座气势恢宏的现代化机场正拔地而起,它不仅承载着内蒙古人民的飞天梦,更将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座机场,就是即将在2025年闪耀登场的——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

该机场定位为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区域枢纽机场、京津冀机场群的主备降机场、一类航空口岸机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交通节点,是连接中国与俄罗斯、蒙古国、亚太区域和欧洲的重要纽带、中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

然而,中建钢构天津有限公司在工程实际建设中,却面临着钢构件体积巨大、造型独特、施工环境复杂等多项挑战。


中建钢构天津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李毅


“航站楼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规模宏大,基本上建成之后,就会成为各个地方的一个门户的建筑。近几年航站楼的设计,逐渐趋向流线型和空间结构的复杂化,决定了航站楼施工方法极其复杂多样,在钢结构施工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中越来越重视技术方案的优化,施工组织的合理性,技术方案在项目实施中起到规划和指导作用。”




民族风情,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走进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您会被这里的民族元素深深吸引。航站楼采用“马鞍”形象,寓意着马背上民族的腾飞与希望;立面与内装饰则融入了“盘长”和“万字锦纹”等蒙元文化符号,色彩上更是选用了红、黄、蓝、绿、白五种传统民族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盛大的民族盛宴之中。


技术革新,挑战极限

建成后,一个269米超大跨度的“哈达”飘带,将在蓝天白云下优雅地舞动,这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极致展现,更是技术实力的完美诠释。中建钢构的工程师们,凭借他们的智慧与勇气,成功攻克了“马鞍状”双向斜交空间桁架提升施工、大跨度“哈达”飘带原位安装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让这座机场成为了真正的“智慧之作”。


中建钢构天津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李毅


“我们在多次讨论和专家论证后,提出了三项解决方案:附加应力控制下多曲面网架提升技术、大跨度‘哈达’飘带原位安装技术以及超长摇摆柱与菱形天窗架不稳定状态安装技术。同时,根据类似机场施工经验,我们优化了安装支撑架、改进了抗风技术,采用‘分区拼装和逐步累积提升附加应力技术’,实现大跨度屋面结构在复杂环境下的平稳提升。同时,在长达一年的施工中我们采用了先进的定位技术、三维测控技术,使大跨度飘带、超长摇摆柱安装后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减少位移变形,提升了整个施工质量和进度。这项技术在国内外都是首次应用,通过专家鉴定,这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很具有推广的价值。”




恶劣环境,难挡施工热情
尽管施工环境恶劣,大风、沙尘暴、冷暖变化剧烈,但中建钢构的工程师们从未退缩。他们针对恶劣天气条件,开展了大跨度多曲面空间网格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并提出了多项创新解决方案。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提升了施工质量和进度,更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类似结构在复杂环境下的平稳提升,展现了“中国智造”的强大实力。

国际领先,未来可期

2024年10月,中建钢构(北方)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大跨度多曲面网格结构高空安装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经过专家组的综合评判,这项技术被认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天津大学建工学院钢结构研究所所长、城建大学副校长 陈志华


“超过260米的‘哈达’是什么概念?比如说天津博物馆、天津水滴体育场的结构尺度都是达到了200米左右,但呼和浩特新机场超过了以往这些建筑物,而且同样是曲线的,曲线在不同的位置上,它的构造是不同的,对于‘哈达’的施工,完整体现出它的造型,以前是没有过的。也许有的建筑跨度也很大,屋面面积也很大,还有不同的摇摆柱的构造出现,拉索的支撑都会有,但是把大面积的超过8万平米的双曲的屋面,高低有落错地进行建造,同时将‘哈达’加以固定,中间加摇摆柱,支承菱形窗加拉索张拉的结构做成一个整体,完整地呈现出来,这样综合的施工技术,我们经过专家组综合判断,按照国内国际上的评判,认为它是国际领先水平的。”






END



来源:天津西青


西青融媒
新闻与节目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