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8艺术盒子@光能收集―旌阳美育在地展现场回顾 | 2024艺术旌阳

文化   2024-10-08 18:30   北京  

“2024艺术旌阳”于2024年9月27日在文德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启幕。近百位艺术家将聚力旌阳,共助美育基地常态化建设,开启旌阳美育基地元年。本届艺术旌阳特邀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青年艺术100联合创始人彭玮担任总策划,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兼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赵力担任学术主持。
“2024艺术旌阳”以“向阳而声”为主题,取意沐光而声 , 迎光而行 , 不同声音汇聚于阳光下传递,这一主题紧密结合了“艺术旌阳”三年规划中的“创生”目标,通过探索与创造新的艺术形式,融合在地化特色创作,展现出以人为本的创作导向。
“向阳而声”不仅代表着旌阳居民、教师、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艺术工作者以及艺术爱好者等不同人群因艺术而聚集于此,更象征着“艺术旌阳”向明媚阳光、向积极能量发出的美育之声、自然之声、人文之声此主题倡导艺术疗愈与美育的融合,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让美育的力量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同时,“2024艺术旌阳”策划了一系列疗愈型艺术创作与美育实践活动,希望吸引旌阳民众与艺术家共同参与到这一艺术盛会中,从而引导更多人通过亲身参与、深入体验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借助艺术的力量疗愈身心的同时促进公众审美能力的提升,以期达到“艺术旌阳·焕彩城乡”美育提升计划发起的初心。
我们与艺术家们携手打造0838艺术盒子@光能收集―旌阳美育在地展,在这场展览中,观者可以在展览中找到和艺术家、你、我、她/他/它的共鸣,在艺术畅想中成为“我们”的共同体。本次展览不止是艺术家的展览,也是旌阳区人民的展览,展览现场不止呈现了艺术家的精彩作品,也呈现了旌阳区的社区居民、学校师生、非遗传承人与艺术家共创的作品,在共创的作品中呈现出旌阳的地缘特色,同时打造别具风格的“0838”艺术盒子,促进艺术与旌阳人民、文化的融合。

0838 艺术盒子@光能收集―旌阳美育在地展

至此,我们站在世界面前,在此,我们成为我们。
我们将带着如太阳般蓬勃的力量,一同创造属于艺术的时刻,也在这里收获关于生活、梦想与希望的深刻感悟。我们在此成为我们,我们在此超越我们。
该板块由艺术家创意、设计、制作具有在地性、共创性、展示性、可改造性的艺术盒子,结合美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旌阳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色,通过不同的创作手法,引导当地居民、学生、教师等群体共同参与创作,共同呈现具有旌阳特色的0838艺术盒子。同时以艺术盒子为载体,结合艺术家作品、学生作品、共创作品,由艺术家负责展览设计、策划,并进行集中展示,进一步拓展艺术旌阳在地美术馆的场域空间。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文德国际会展中心
艺术家/成格尔/崔译/华成/马先通/许双双/徐子薇 



华成--黑板报

黑板与粉笔是教室里最具象征意义的物品,而黑板报常常是孩子们艺术启蒙的起点。在艺术家小时候,每次黑板报创作总是由具有艺术特长的他来承担,那也是他最具艺术创造力得时刻。现在,通过将黑板与粉笔结合成装置艺术,邀请孩子们共同参与创作,利用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全新的艺术互动体验,既在课堂之内,也在课堂之外。将校园中常见的物品带入校外艺术空间,通过常识性的重新组合和思考,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
黑板装置的设计可以拼接组合,形成多样化的展示形态,孩子们既可以继续黑板报的创作,也可以擦掉重新创作,是一件兼具临时和持续性的现场创作。用石膏制成的白粉笔不仅能够雕刻,还能在黑板上进行创作,既呼应主题,又兼具实用功能。
同时,该板块展出了来自旌阳地区十所学校的美育成果,共同构建了一个超越传统课堂的美育和艺术互动新体验。


成格尔--文学交易所

本作品搭建了一个互动性的艺术盒子,通过交换礼物的方式收集同学们的文学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将融入朗诵和共同创作等互动环节。同学们将根据既定主题创作文学作品,作为“商品”在现场进行互动交流。

本次文学作品的主题是“画蛇添足便成龙”。众所周知,“画蛇添足”是一个源自古代的典故,它通常用来形容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典故也象征着对事物的极致追求和精益求精。在各行各业的创新与创作过程中,或许正需要这种“画蛇添足”的精神,勇于尝试和创新。通过参与此次活动,同学们将体验到“多余”之中的精微与艺术的自由。也许,那条带着足精美的蛇要比一条平庸的蛇更应该赢得尊重。


崔译--乡村玩伴
孩子们不断离开乡村、去城市读书,乡村小学面临着学生越来越少的情境。这是艺术家崔译第一次去到德新小学时听闻的现状,她由此感知到一种普遍性。
“乡村玩伴”美育计划旨在通过鼓励孩子们绘画心中的“伙伴”来聆听孩子们的表达,为即将毕业离开乡村的孩子们提供展示和保存乡土童年记忆和对乡村小学情感的“小小天地”。同时,这个艺术项目将激发旌阳地区手工艺人的参与,将传统的本色草编材料染成彩色,供孩子们继续创造,在陪伴中共同装点“玩伴”装置。此外,孩子们还可以将自己的“秘密”存入信箱中。期待“乡村玩伴”装置成为一个促进学校与学生之间情感联系、长期保存记忆的方式,在这所校园中和未来的孩子们一同成长。


马先通--联动售票厅
四川地处祖国西南,自古皆知蜀道难,而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却是在这里建成。火车承载着一代人的成长,那一张张车票里包含了对梦想的追逐、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由的向往,在这间售票厅里发生的一切,也只是为了定格那些在记忆中的旧时光。
作品以铁路售票厅为主题,收集老旧物件,通过组装让物品在盒子里动起来。同时通过征集展出涪江苑社区的老旧物件,为在地居民留下曾经的记忆,并以艺术的方式再次呈现过去的印记,在这里乘坐时间的列车,由过去驶向未来。


许双双--非常非遗

共创非遗传承人--胡榕、庾艳

作品收集来自艺术家、技艺传承人,儿童和老人以及线下、线上观众,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与程度观看、触摸、讨论非遗,共同创造与非遗相关的记忆,并留下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其传承与创新依赖于人们的参与。有人才能传承,有传承才能创新。当观众参与进来,作品才真正变得完整。
该组作品围绕德阳泥塑、扎染等本地特色非遗手工艺,组织当地儿童和老人共同参与非遗美育工坊,邀请在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共创完成。其中包括将扎染布料与陶瓷材料融合的互动装置,德阳泥塑美育工坊的代表作《给我的心情称称重》,以及现场互动体验。此外,还有两个邀请观众“坐下来”的板凳——它们是由德阳陶艺与回收的扎染布料手工制作而成。
作品收集个别人:艺术家、技艺传承人,一些人:儿童和老人,一群人:线下线上观众,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与程度观看,触摸,讨论非遗,共同创造与非遗相关的记忆,并留下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其传承与创新依赖于人们的参与。有人才能传承,有传承才可能创新。当观众参与进来,作品才真正变得完整。


徐子薇--大地织网
“我们每个人以及每个生命体、每片自然网络都是地球这个复杂系统中的一部分,彼此关联、共存共荣。”基于旌秀桂花智慧农业创新中心的美育资源,结合研发具有旌阳在地特色的自然美育课程,艺术家与学生共创这组作品。
“昆虫”和“渔网”这两种象征物之间的关联深刻揭示了自然、生命与生态的复杂性与紧密联结。昆虫模型将自然界微观层面的生物活力得以具象化,体现这些微小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维系着自然界的平衡。而渔网则以宏观视角揭示了自然界的织网结构。如同蜘蛛网般,象征大自然中各个生命体之间互联互通的生态网络。
自然界中这种网络既具有张力,又充满弹性,显示出生命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共同演化的力量。渔网与昆虫模型在概念上彼此呼应:昆虫模型象征着生命的节点,而渔网象征着这些节点之间的联结与互动。同时邀请小朋友参与互动探讨在生命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共同传递出自然共生法则的艺术表达。


一、学校共创者

德新小学

共创老师:李青芸、罗瑶林、杨利平

共创学生:陈文鑫、丁佳熙、何铭阳、李琳茜、罗芯蕊、秦美熙、孙钰杨、田馥嘉、田惠淋、田雯萱、文艺涵、肖功剑、谢诗怡、杨雨滢、袁睿、张应轩、张雨莟

别鸣谢:廖家明

德阳二中
共创老师:李红、唐翠翠、张丁丹
共创学生:简羽涵、焦娇、李紫嫣、刘琳萱、刘紫嫣、彭芯雨、钱雨琦、王漪灵、余欣玥、岳洛亦
东电外国语小学
共创老师:陈红、林绍禹、王路瑶、朱锴志
共创学生:曾悦文、陈皓轩、贾岚婷、廖依然、刘语馨、罗沛颖、王怡人、王韵岚、吴昱潼、吴芷萱、周铭渲、周梓菡、邹思瑶
东林路小学
共创老师:陈琳、李佳、林佳琪、唐超、王开勤
共创学生:高子逸、江思瑶、敬梓萱、李昊阳、李宏彬、李科含、李可心、罗米丽、彭奕辰、邱甜甜、邱梓熙、沈煜然、王然婷、王梓宜、魏志皓、徐语晨、尹梓琪、张静雅、张轩语、赵艺涵、甄芸汐、祝梓萌
红樱桃幼稚园
共创老师:申照玥、向丽、袁华敏、周晓铃
共创学生:陈晟、杜羽柠、郭艾琳、何荣恒、贾辛晨、李文雯、李梓樂、刘程韬、刘姝彤、刘忻一、乔一航、石于慢、舒昊宇、唐艾米、陶籽、团子、王夕瑶、吴泓策、张兴保、张兴浩、张兴瑞、张兴懿、郑熙雯、周婉昕、周子恒
华山路小学
共创老师:廖琳琳、易俊涛
共创学生:韩星辰
庐山路小学
共创老师:谭艳、王玥、文娟、赵劲松
共创学生:蔡辰玲、蔡婧琪、曾梦玥、曾馨颖、陈伟祺、成艺瑄、邓惜兮、甘洪铭、郭奕辰、侯云菲、胡诺然、黄若曦、黄树涛、黄熹美、黄一城、黄予辰、江谨萱、赖睿曦、李鍇华、李宛珈、李怡佳、李之栋、梁珈瑜、廖凯捷、傲然、刘静珊、刘若夏、刘书贤、刘芯菱、毛静怡、牛彦程、潘梓豪、平子萱、秦欣怡、税靖媛、唐浩铭、田海阳、田晋辰、王均睿、王天佑、王芋欢、吴洪旭、武胤玥、银雪钧、尹俊皓、余姿言、张锦懿、张敬之、张诗婷、张钰涵、赵艺雯、郑铭懿、钟世超、周博洋、付博然、付欣琳、高艺宸、古婉静、李昊然、廖婉竹、史雨萱、苏思澄、王一好、魏梓西、吴芷睿、张斐灵、郑梦璠
岷山路小学
共创老师:何帆、李昌兵、鲁梦瑶、向杉
共创学生:郭姗姗、吉梓墨、蒋颜、金梦瑶、李彩卓、李彩卓、李雨桐、凌心怡、刘虹余、婉玲、米蕊萱、王馨怡、魏瑾妤、吴燕妮、姚力嘉、余在思、俞悦、张昕瑶、张芷琪
青衣江路小学
共创老师:吴丽、郑万琳
共创学生:陈若欣、王宸禾、曹秋实
西街小学
共创老师:陈梅、卢敏、谢传昊、谢会英、肖乾露、杨兴碧、肖瑶、余永华
共创学生:陈胡未泱、邓博文、丁墨、范欣怡、何思翰、黄芷涵、菅乐乐、李明朗、罗紫曦、任陈晨、唐蕴聚、吴梓铭、周诗悦、张雨彤、谢卓然

二、社区共创者
共创社区工作者:陈刚、赖大芝、杨秋君
共创居民:陈晓蓉、陈祖华、邓茂昌、邓晓兰、董昌荣、段绍芬、龚永会、苟麦忠、何琼珍、胡泽奇、康琼、柯昌顺、李流鲜、李质武、刘琼、马继凡、马昆、任生智、任天泽、夏素珍、岳厚蓉、张昌富、张大富、梨花、郑梅、钟小平

三、乡村共创者
共创老师:李雯雯、罗双
共创学生:陈奕卓、倾怡、程袁博、丁祥云、黄欣钥、李承阳、廖典典、刘睿阳、刘轩铭、刘子易、陆茗洋、罗梓菡、毛书怡、明哲睿、税欣满、税欣圆、王若冰、王祉芊、王梓安、王梓壕、王梓伊、吴凌萱、吴望舒、谢咏轩、张轶茜





◼︎ 关于“艺术旌阳·焕彩城乡”美育提升行动


“艺术旌阳·焕彩城乡”美育提升行动自2021年开始,通过艺术发掘、恢复城乡伦理精神,激发公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感接续文脉,共建文明新风尚,主张通过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实现因“美丽激发而出的‘美力’”,建设好具有时代特征、国际品质、文化特色的美丽旌阳。

在2021年至2024年近四年的实践中,提升行动始终以美育为抓手,从校园美育出发,以全域美育提升为阶段目标,逐步调整完善并构建出城乡互动的方法体系,有效将具有当代价值的乡村文明引至城市,实现从乡村向城市的文化输出;同时,吸引城市居民涉足乡间,实现从城市向乡村的有效资源导入。

整个“艺术旌阳·焕彩城乡”美育提升行动致力于美学赋能,促成城乡发展与美学经济、创意经济之间的有机融合。此理念不仅引领着地方的文化振兴,更将美学的发展成果转化为实质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又进一步推动文化认同感的提升。



◼︎ 关于青年艺术100


创始于2011年,是以挖掘和推荐青年艺术家为己任的高端艺术品牌,始终以青年艺术家为服务核心。目前,“青年艺术100”已经发展为国际“青年艺术第一推广品牌”,是文化部文化产业重点推广项目、京津冀一体化文化产业重点推荐项目、北京市文化局重点文化推荐项目。“青年艺术100”依托庞大的艺术家资源库、艺术专家资源、策展人资源和丰富的媒体资源、院校资源,以艺术为媒、发展完善成为集艺术咨询、艺术顾问、艺术策划、艺术展览、艺术驻留、艺术基金、艺术市集、艺术奖项、艺术定制、艺术乡建、城市更新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服务品牌,是各个领域联姻艺术的首选顾问。


青年艺术100
“青年艺术100”是关于青年艺术家的年度推广项目,以选拔和推介青年艺术为己任,发掘青年艺术家们富有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作品,探索当代艺术的未来前景,洞察当代艺术市场的新潮流,同时为青年艺术家打造一个实现艺术梦想的高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