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我们的乡愁】吕蒙烤饼:流传千年的“舌尖记忆”

民生   2024-12-18 07:36   江苏  

近日,吕城镇菊清烤饼店荣获丹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吕蒙烤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至此,我市“吕蒙烤饼”制作技艺传承人增加至两位。据了解,新晋“吕蒙烤饼”制作技艺传承人叫凌娟,为菊清烤饼店老板娘张菊清的女儿,也是吕蒙烤饼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



采访凌娟

日前,当记者来到菊清烤饼店时,凌娟正和妈妈一起赶制烤饼。凌娟告诉记者,她家的烤饼手艺最早要追溯到她的太婆谢秀娣。抗战时期,由于太公去世早,太婆靠着做烤饼的手艺把六个儿女拉扯大。后来,手艺传到了凌娟外婆手里,外婆把手艺传给了她的妈妈张菊清,如今又传到了她手里。



“烤饼好不好吃,关键在于揉面,面要醒透,韭菜、肉也要新鲜,食材好,味道自然就好。”凌娟介绍,经过时代演变,如今的“吕蒙烤饼”制作手法有所改良,调整了和面比例,馅料加入了多种调料,吃起来更香、更脆。此外,针对市场多样化需求,凌娟在经典的韭菜猪肉馅烤饼基础上,还开发了地瓜馅、青菜馅等其他品种,不仅受到丹阳本地人喜爱,很多外地人也通过线上购买。


凌娟告诉记者,通过抖音和微信朋友圈推广,平均一个月她就要往外发一千多张烤饼,西安、重庆、广州、深圳等地都有人下单,一些住在上海的吕城人甚至把烤饼带到了美国、加拿大。“虽然一开始做烤饼纯粹是为了生计,如今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烤饼,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成就感和使命感。”她说。

采访袁金宝

在凌娟之前,今年58岁的吕城人袁金宝是“吕蒙烤饼”制作技艺传承第一人。记者了解到,袁金宝的烤饼店也在吕城镇上。2005年,下岗后的袁金宝为了生计,和爱人王雪琴开起了小吃店,专门卖烤饼。袁金宝介绍,爱人王雪琴继承了她奶奶和妈妈的手艺,做出来的烤饼口感酥脆,很有嚼劲,因此,19年来,烤饼店的生意越做越好。


“慕名来买的人挺多,正常一天能卖200多张饼,节假日一天能卖出上千张。”袁金宝告诉记者,随着“吕蒙烤饼”名气越来越大,甚至有不少人登门拜访,向他请教烤饼的制作方法。每次,袁金宝都会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他说,“我也想尽我一份力,把‘吕蒙烤饼’传播得更广。”


据了解,“吕蒙烤饼”又叫吕城烤饼,是吕城的特色小吃,其历史要追溯到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在吕城屯兵垦荒御敌的故事。当时,士兵们常常吃不上饭,吕蒙便命伙夫将韭菜切成细末做成馅料,裹进面团摊成薄饼,烤好后分发给士兵当作干粮,士兵们吃了胃口大开,战斗力也显著提高。此后,韭菜烤饼便作为军队作战时的必备干粮,随身携带。人们为了纪念吕蒙,就将此饼称为“吕蒙烤饼”,其制作手法也就一直流传至今。2013年,“吕蒙烤饼制作技艺”项目被列入镇江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一块小小的烤饼已成为吕城悠久文化遗产的象征,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游客,烤饼都是不容错过的美味。接下来,吕城镇将依托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和非遗宣传活动,进一步展示烤饼技艺,向大众普及烤饼文化,提升“吕蒙烤饼”知名度,同时打造特色品牌,帮助拓宽烤饼市场渠道,将这份“妈妈的味道”“千年的舌尖记忆”传播得更深、更远。




往期回顾

【回“味”我们的乡愁】“东乡羊肉”的传承味道


【回“味”我们的乡愁】一碗油渣面,一段思乡情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丹阳日报
丹阳本地新闻服务.更多请关注丹阳日报或者丹阳新闻网官方微博或者丹阳新闻网手机客户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