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SpaceX奋进号载人龙飞船顺利返回地球的同时,昔日航天巨头波音却传出准备出售包括星际客船在内主要航天业务的负面消息。
据《华尔街日报》于美东时间10月25日报道,波音新任CEO凯利·奥特伯格(Kelly Ortberg)正在评估出售旗下航天业务的可能性。包括剥离千疮百孔的星际客船开发项目,以及无限延误的商业载人航天计划。
之所以波音无奈出此下策,基于以下两点现实压力和利益考量:
其一,财务压力与战略重心转移:波音集团防务、空间与安全(BDS)部门正处在财务困境。其季度财报显示亏损达61.7亿美元,其中Starliner项目单季度消耗资金高达2.5亿美元。公司预计亏损将持续到2025年。整个星际客船Starliner项目已耗资49亿美元,波音净亏损16亿美元。四问波音飞船滞留事件
波音1916年创立,2002年成立波音防务、空间与安全(BDS)部门,其中包括制造卫星、航天器和火箭在内的航天业务板块。2006年底剥离火箭制造和发射业务,与洛马航天系统合资成立ULA(美国联合发射联盟)。2014年波音赢得NASA商业载人航天计划42亿美元合同。2019年星际客船首次试飞半途而废,2022年二次试飞勉强过关,2024年首次载人试飞麻烦缠身,导致下行空载,成为出圈丑闻。9月21日波音防务、空间与安全部门CEO泰德·科尔伯特(Ted Colbert)被免职。
新任CEO奥特伯格明确表态,波音商飞和防务、空间与安全(BDS)部门将专注于商用飞机和防务系统,航天业务已属于边缘项目,会导致资源分散。因此通过削减边缘性航天业务,来改善财务状况。波音集团2023年收入777.9亿美元。波音防务、空间与安全部门2023年收入249亿美元,总资产149亿美元,现有员工1.8万人。
其二,直接导火索来自Starliner项目失败:Starliner星际客船项目进展多次受挫,已经严重影响到波音集团的声誉与财务。宇航员被困空间站的问题、载人项目巨亏的问题、低效管理与设计缺陷等都加剧了波音对这一项目的反思。因此,剥离Starliner或其他相关项目,是减轻财务压力和专注核心领域的一个务实选择。
尽管有出售航天业务的可能,但波音并不会放弃SLS(Space Launch System,NASA用来支持阿尔忒弥斯任务的登月火箭),不仅因为关乎重返月球任务,而且拿到的是成本加成合同,保赚不赔,承包越久赚得越多。另有军用和商业卫星制造业务,波音也不会甘愿放手,因为利润丰厚,且与防务密切相关。而波音第一身份正是美国军工复合体。
总之,波音准备剥离航天业务的操作原则:出售亏损的固定价格承包业务,只保留稳赚不赔的成本加成承包业务。试图通过剥离部分不盈利的航天项目以减少亏损,将资源投入到商用飞机和国防系统两大核心业务上。这种战略转变不仅是财务考量,也是为了专注优势领域,提升整体竞争力。波音的转型和裁减可能会对未来美国的商业航天业产生影响,也可能为潜在买家带来新的机会。
那么,潜在买家会是谁?
最可能的买家:蓝色起源(Blue Origin)。光头贝旗下的蓝色起源,可以说是目前仅次于SpaceX最具雄心勃勃的商业航天公司,正试图打造一套完整的航天链——航天发射系统有新格伦火箭(New Glenn),商业空间站有轨道礁(Orbital Reef),载人登月器有蓝色月球(Blue Moon)。现阶段就缺一款载人飞船。而Starliner星际客船就是一款现成的载人飞船,只需收购并且重新盘活,即可为蓝色起源启用,从而构成完整的航天链。因此,这一点最有可能打动贝佐斯和他的蓝色起源。
当然,身为绝顶聪明的光头贝很清楚该项目问题过多且成本过高,导致购买兴趣有限。可一旦等到波音不得不折本贱卖之时,想必出手捡漏。毕竟,其他潜在买家几乎没有。载人航天可不是谁想玩就能玩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