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小说素有纸上电影的美称,流畅的对白、精美的画面以及对人性入木三分的刻画,都令她的作品颇受大荧幕的喜爱。
1984年,许鞍华导演率先将《倾城之恋》搬上大荧幕。
《倾城之恋》故事描述婚姻的失败、回到娘家居住的白流苏,在亲戚之间备受冷嘲热讽,就在某天前夫的一个亲戚想帮她的七妹妹说媒,让她前往一起当陪客,就这样认识风流不羁的钻石王老五范柳原。白流苏奋力一搏,为自己的下半辈子谋出路,与范柳原玩起了爱情游戏,看着以为又是白忙一场,两人忽然被困在日军攻陷的香港岛,渐渐放下了彼此的心防,真的成为一对情侣,在漫天烽火下,范柳原去不了英国,两人遂在报上发了结婚启事,倾城的香港繁华美梦虽尽碎,却造就了陷落中的范、白在香港暂过平淡的同居生活。
那个年代的香港众演员之中,具有三四十年代气质且演技能够胜任的还不多,经过一轮筛选,许鞍华心中的白流苏与范柳原渐出水面,那就是缪骞人与周润发。
先说说缪骞人,名字特别,气质自成一格,她在上海出生、家境优越,在香港念美国学校又曾经到瑞士留学,1976年回到香港后参加了香港小姐选拔,大热姿态获得“最上镜小姐”奖项,立即得到TVB力捧,在超百集剧集《狂潮》里出演女主,而周润发以该剧成了香港首位百集长剧男主角,迅速登上TVB头牌小生行列,当年更被港媒报道两人假戏真做,展开交往,为剧集添加了不少话题。
《狂潮》之后,缪骞人专心在电影圈发展,在《倾城之恋》的戏分比周润发更重,是全片灵魂人物,她把白流苏的表面受欺、脆弱实则心机深沉也有自己的盘算,演成了文雅、怯懦的小女人。而周润发认为自己是个不喜欢读书的人,不适合扮演知识分子角色,因为很多东西不是即时学来的,电影拍毕,周润发直言自己对范柳原这个角色的处理和演绎方法是失败的。
香港观众似乎也对这种文艺片不感冒,《倾城之恋》一上映,扑街很彻底。许鞍华入行五年攒下的口碑,全部搭进去。整部电影几乎照搬小说,没有灵气,异常呆板。
而许鞍华则自认失败,很多年后谈起当年接拍这部电影的细节,许鞍华仍戚戚然——“在很仓猝的情况下改编《倾城之恋》的,那时我跟邵氏签了合约,正要开拍一部新片,可是结果告吹了,然后才决定改拍《倾城之恋》。选择改拍《倾城之恋》,原因是我一直很希望拍张爱玲的小说,但同时也居心不良,希望尽快完成合约,然后便离开邵氏。我对《倾城之恋》的故事内容本就很熟悉,而且小说本身也像电影般分成一幕一幕,只要电影公司愿意投资,找到合适的演员,场景也可以搭成,那便可以拍电影了。
她直言:“我想用电影的形式找到张爱玲小说的意境,但那个形式一直都找不到。……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找到,我想不通,可是已经太累了,我投降了。”
电影不算成功,但主题曲及配乐的水平不俗,林敏怡为电影创作的配乐获得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而主题曲《倾城之恋》也成为了演唱者汪明荃的首本金曲之一。
在香港上映的粤语版之中,由林敏怡作曲、林敏骢填词、汪明荃演唱的《倾城之恋》贯穿着电影的发展,这首歌有一种华丽流畅、纸醉金迷的氛围感,与电影的调性很一致。
而在台湾发行的国语版中,则改成没有人声的配乐,后来电影公司更决定和唱片公司结合,把叶欢演唱的《人生如梦》当做电影插曲,但在台上映的拷贝并没有将《人生如梦》加进电影,《人生如梦》成为从头到尾听不到的电影插曲。更有趣的是,电影公司送去竞争金马奖的是有《人生如梦》的版本,因此《人生如梦》入围了最佳原创歌曲奖,而真正的电影插曲《倾城之恋》则如人间蒸发(这也与当时汪明荃因爱国的政治立场在台湾被全面封杀有关),很多观众为汪明荃的《倾城之恋》抱不平,认为《人生如梦》就算再动听,都并非为电影量身订造的歌曲,汪明荃吟唱着的“灯醉人醉目光中相聚、灯影里共醉互相靠着睡”的歌词才是张爱玲笔下该有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