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在学习上的求救信号,被多少父母误解为「不听话」

民生   2025-02-06 06:03   加拿大  

广告


广告



摘 要


    希望孩子能够掌握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比如预习和订正错题,但孩子却抗拒接受...

    近期,多位家长向我表达了他们的困惑:

    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掌握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比如预习和订正错题,但孩子却抗拒接受;

    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不知道该如何有效提升成绩;

    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存在诸多问题,家长往往会过于细致地干预;

    有的家长则困扰于孩子无法专注学习。

    这些看似不同的问题,本质上都指向了一个核心——父母对孩子的高控制。

    本文将以心理学中的“真自体”和“假自体”概念为切入点,帮助家长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真自体与假自体的概念

    在心理学中,真自体代表着个体真实的自我感受和内心驱动力,而假自体则是个体为了迎合外界期望所形成的表层自我。

    简单来说,真自体是“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假自体是“别人希望我做什么,我就去做”。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人格的不同侧面,每个人的成长都在这两种自我之间找到平衡。

    孩子的“叛逆期”与真自体的觉醒

    从一岁半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叛逆期随之而来。青春期则是这种自我意识爆发的高峰。很多家长认为叛逆期只是短暂的,但实际上,这种对自我空间的争取伴随人的一生。

    假自体发展的潜在风险

    长期生活在假自体模式下,孩子可能逐渐丧失对自身需求的感知,形成所谓的“空心人”状态。他们表面上完成学习任务,但内心空洞,无法明确自己的兴趣和人生目标。

    父母常见的误区

    家长常以为提供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孩子照做即可取得好成绩。这种“程序-执行”逻辑忽略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当预期结果未达成,家长便陷入不断优化方法和强化控制的恶性循环,反而加剧了孩子的抵触情绪。

    孩子的抵抗方式

    孩子可能通过以下方式表达对高控制的不满:

  •     消极抵抗:被动应付,表面顺从但缺乏投入。

  •     隐形抵抗:通过成绩不佳来反抗父母的期望。

  •     直接对抗:与父母争吵、反驳,甚至行为叛逆。

  •     逃避现实:沉迷游戏或其他虚拟世界,寻找掌控感。

  •     心理解离:表面专注,实际心不在焉。

    改变的关键:关注真自体

    家长需要从寻找外部解决方案的惯性中跳脱出来,转而关注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学习方法应由孩子自主探索,家长的角色是支持和引导,而非替代孩子作出决定。

    当家长能理解并尊重孩子的真自体,亲子关系中的许多矛盾将迎刃而解。真正的改变,不在于不断优化控制策略,而是转变看待问题的角度,回归对孩子内心世界的理解和接纳。

【免责声明】
本文所提供的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读者参考与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canadanewstoday01@gmail.com(请注明「侵权事宜」),我们核实后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更多文章推荐

1. 【教育】抄近路的亚裔学生,都被这样的教育给毁了

2. 【教育】今日中国,有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3. 【教育】江歌妈妈在法庭,给所有孩子上了深刻一课

4. 【教育】他为自闭症儿子退出娱乐圈!养出第一学霸

5. 【教育】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看完深受震撼!

6. 【惊爆】温哥华女孩每天吃煮熟的苹果 | 30天后竟然

7. 【教育】会误导孩子一生的20个家教坏习惯,中吗?

8. 【人物】丁礼钦:旷达治教育「理才专家」学贯中西

9. 【号外】达成推出TESOL英语教师资格证书在线平台

10.【健康】为何要每天走六千步?这里给你讲得很透彻

广告


广告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电邮:canadanewstoday01@gmail.com

小编微信ID:CanadaTodayMedia

今日加拿大严谨负责的新媒体

微信号:今日加拿大

英文ID:CanadaNewsToday

今日加拿大
加拿大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