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饭训”:食存五观

乐活   2024-11-02 10:01   山西  



食存五观”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面对食物、准备食用的时候,应该存有五种“观想”。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好好计算一下,这一餐饭菜需要多少功夫、多少功劳、多少功德的积累才能得到。

好好测量一下,这一餐所需的水、电、煤、米、菜、油、佐料等,都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来的?

这些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变魔术变出来的,而是多少人的汗水和心血换来的,饱含着太多人的辛勤付出。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每一粒米、每一口馒头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换来的,浪费粮食就是在浪费生命和心血,所以我们要珍爱粮食。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应供”是佛门用语,放在诸佛菩萨、高僧大德身上,就是“应当接受众生的供养”;放在正在努力修行的普通凡夫身上,就是“应答众生的供养以广结善缘、自他互勉”。

吃饭就是“应供”的一种方式。

要好好提醒与反省,自己的德行与所作所为是否圆满,是否对得起面前的饮食供养,若是还有差距,心生惭愧,赶快用功修道,如此才可堪受供养。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既要防心“离”,又要防心“过”。

防心“离”,是防止心念离开正道;防心“过”,是防止心念耽迷在过失上面。

这些“离”和“过”都是在不知不觉当中产生出来的,所以需要随时提高警惕进行防止!

而“离”和“过”一旦产生、流露出来的最明显现象就是以“贪”为首的几个“宗”(“宗”意为“宗主、首领”)——也就是“贪、嗔、痴、慢、疑”。

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目的是“为”了治“疗”这个“形”体,使其暂时不致“枯”萎!

同时,把进食当作是在吃药,亦可以抑制人的贪欲,并减少其浪费奢侈的习气。

“良药”可能还会“苦口”,说明这顿饭既不是为了追求色、香、味、形的世俗感官享受,也不是为了吃得油光水滑、皮毛发亮、摇头摆尾,甚至是“满汉全席”。只要能达到“疗形枯”的目的,足矣!


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在进食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地想:我是为了成就道业,才受食的,如若不食,则身体羸弱,疾病缠身,既然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就无法来修行办道。

因此,进取适当的饮食,才能更好地精进道业。

“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修行之人出家修行办道,内求佛法,以增长法身慧命,外受诸食,以滋养色身性命。

在接受饮食供养时,不可以用贪嗔痴之心去计较受食的好坏,拣择受食精粗,而应该以惜福、惭愧、感恩、精进等心来接受供养,然后更加用心办道,不造诸恶,广增善根,以此功德才可抵消施主的供养,才合乎佛教食之道也。



五爷赐福
五台山五爷庙里供奉的五爷,又称广济龙王菩萨,也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因人们向龙五爷求财,有求必应,应之必灵,故被称为“龙五爷财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