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来中国的穆峰达®(替尔泊肽注射液)于1月2日正式在国内上市;惠思乐与艾比欧义(上海)携手开拓合成生物学与AI技术的融合发展;规模逾1亿美元,浦港两地联合领投首个项目1月6日“花落”AI制药……刚刚进入新一年,上海浦东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捷报连连。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如今,浦东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成果加速上市,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孵化体系优化升级,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先行先试创新引领。
不久前,浦东企业上海衍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衍因科技”)基于自研的生物医药垂类大模型,推出基因组尺度大模型平台——衍因智研云®MEGASphere,将实现从分子到基因组尺度的序列建模与设计,为基因组编辑、基因治疗等领域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助力生物医药研发智能化变革。
据了解,衍因科技成立于2023年,专注于生物医药AI大模型科研领域的垂直应用,利用智能分子克隆、AI自动引物设计、AI智能文献等技术,为全国各大院校、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提供高效、智能的科研服务。作为首批入驻浦东产业新地标“模力社区”的科技企业,衍因科技目前已入选《浦东生命科学产业服务生态图谱V1.0》,并受邀加入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
谈到最新发布的国内首个基因组尺度大模型平台,衍因科技创始人陈泽平表示,“我们希望通过AI大模型算法,专注于CRISPR-Cas系统设计、蛋白质功能预测、基因组建模,以及利用小样本强化学习提升研究效率。未来5年衍因科技将打造全国最大的生物医药科研协作社区,免费帮助10万名从事生物医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在校学生,真正让科研人员用得起来,用得顺手,用得放心。”
2024年12月初举行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论坛发布的《2024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浦东生物医药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市近一半数量。目前,浦东张江已集聚超过2300家生物医药创新主体,从业人员超过9万人,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超过500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2个,全球药、械10强超过2/3、全国医药百强企业超过1/3在浦东张江布局。
创新从来都是孤独的。“‘坐冷板凳’是每一位研发人员的必修课。”对天辰生物联合创始人刘恒而言,在创新药的世界里,药物研发的道路注定充满艰辛与孤独,失败与挫折是常态。正是这种经历无数失败后仍能坚持不懈的精神,成就了天辰生物在创新药领域的坚定步伐。“生物医药企业的方向一旦选定,就很难‘掉头’。进入一个领域之后,想要转行几乎不可能。所以最初的选择至关重要,战略上的决策千万不能出错。”刘恒强调。尽可能把资源聚焦在一个地方形成突破,才能产生一个聚合。因此,在深思熟虑后,天辰生物将自己的资源集中于过敏和补体领域,专注于创新抗体药物的研发。比如,在过敏领域,天辰生物开发的下一代抗IgE抗体LP-003是目前全球进度最快的同类药物。
据了解,2024年9月,天辰生物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B2轮融资,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现有股东也进行了追加投资。融资资金将用于推动天辰生物核心项目在中国的临床研究,加速产品的上市进程,并为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布局提供支持,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竞争力。在启明创投合伙人、医疗健康行业共同负责人陈侃博士看来,天辰生物研发的下一代治疗过敏性药物这个方向能够有机会解决中国患者对过敏性药物未满足的需求,中国也有希望诞生一款比奥马珠单抗能更好解决过敏性疾病的药物产品。
无独有偶,盟科药业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袁征宇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公司始终坚持致力于解决临床尚未满足的需求。通过不断创新,盟科药业不仅在急性感染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也在慢性感染及非抗感染领域积极拓展,力求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多元化、高质量的治疗选择。盟科药业CFO李峙乐表示,在急性感染领域,盟科药业成功完成了MRX-8中国I期临床试验及注射用MRX-4中国III期临床试验。此外,注射用MRX-4序贯康替唑胺片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国际III期临床试验也在稳步推进中。他表示,公司的核心产品康替唑胺片作为新一代噁唑烷酮类药物,降低了传统药物的肾毒性和神经毒性,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吴金城表示,2023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了3782亿元,占上海的比重超过40%。“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一目标,持续强化产业政策的供给,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战略叠加的优势,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我们强化这些政策的供给,包括探索开展创新药品的自主定价,我们也在探索商业保险来覆盖创新药这样的政策制度举措。”吴金城说。(经济日报记者李治国)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编辑:姚亚宁责编: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