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GB 45067—2024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涉及的责任主体主要包括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或技术机构。以下是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及其履职要求:
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职责:
-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日常管理和隐患排查。
- 使用单位需确保特种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履职要求:
- 设备管理:确保特种设备取得合法生产许可,未达到报废条件或未因安全问题被淘汰。
- 事故处理:若设备发生事故,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消除隐患后方可继续使用。
- 定期检验: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确保检验合格。
- 隐患排查:发现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时,根据事故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判定和处理。
2.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职责:
- 负责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遵守相关安全法规和标准。
- 对特种设备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判定和监督。
履职要求:
- 监督检查: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4.1 a)、4.1 b)、4.1 c)、4.2 a)、4.3 a)、4.4 a)、4.5 a)、4.6 a)、4.7 a)、4.7 b)、4.8 a)、4.9 a)、4.10 a)等项目。
- 隐患判定: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及时判定并督促使用单位整改。
- 执法处理:对违反安全规定的使用单位依法进行处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3.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或技术机构
职责:
- 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监督检验、定期检验或相应技术服务,帮助判定特种设备的重大事故隐患。
- 确保特种设备在技术上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履职要求:
- 技术检验:对特种设备进行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确保设备符合安全技术规范。
- 技术支持:为使用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其正确判定和处理重大事故隐患。
- 报告提交:及时提交检验报告,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
各责任主体的协同工作
- 信息共享:使用单位、监督管理部门和检验机构之间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 培训教育:使用单位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监督管理部门和检验机构也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 应急响应:各责任主体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响应,减少损失。
通过以上各责任主体的履职和协同工作,可以有效地落实《GB 45067—2024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中的各项要求,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本文资料下载方法
需要下载原版PPT及视频的小伙伴,可以在本公众号回复“资料下载”四个字,按照回复的方法获取。如果有问题,请扫描最底部的二维码,加微信好友咨询!
——【关注我们】——
公众号:安全永无止境
ID:aqywz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