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次子焦跃进:继承父亲遗风,曾进京推销大蒜,官至正厅

文化   2024-11-04 10:00   湖北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患肝癌不幸病逝,年仅42岁。在焦裕禄葬礼上,他的妻子徐俊雅手牵着6个孩子低声悲泣的情景令人心碎。这些孩子当时最大的18岁,最小的仅仅2岁。如今60年过去了,他的这几个孩子都过得怎么样呢?

焦裕禄

在焦裕䘵精神的引领下,他的6个子女都成长成才,虽然没有做出特别惊天动地的事业,但都脚踏实地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为祖国和人民做着贡献。

徐俊雅(前排中)和6个子女

其中焦裕禄的次子焦跃进,长大后沿着父亲的脚步,也从政成为了一名人民公仆,他在每一个岗位上,都以父亲为楷模,一步一个脚印,赢得了群众的信赖,老百姓们亲切地称为“小焦书记”。

焦跃进出生于1958年,在6个子女中排行第5,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6岁的孩子,对于父亲并没有什么完整的印象,在他的记忆中,父亲高大而严厉,常常不在家。

焦跃进对父亲唯一深刻的印象是有一次豫剧团在县里演出,大哥焦国庆带着几个弟弟妹妹来到剧院看戏,工作人员看他们是焦裕禄的子女,就让他们直接进去了。

但焦裕禄知道孩子们看“白戏”以后,狠狠地把他们训斥了一顿,还把焦国庆的屁屁股打了几巴掌,当时尽管焦跃进还小,但也被父亲的严厉吓得不轻。

焦裕禄

焦跃进真正了解父亲焦裕禄,是通过母亲徐俊雅,母亲告诉他:父亲在兰考只工作了一年多,却为百姓办了许多事。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适时地出现在群众面前。

焦跃进就这么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了,父亲的音容笑貌深深地印进了他的心田,父亲的精神作风也逐渐融入了他的血液。

1976年,焦跃进从学校毕业后,就在兰考县插队,并很快当上了生产队长,当时队里有个小砖窑,焦跃进主动干起了最累的活“手工脱坯”,当时有句话叫“脱坯打墙,活见阎王”,焦跃进每天搬2000多块砖,晚上经常浑身疼得睡不着。

此后焦跃进历任乡长、乡党委书记、副县长、市计委副主任,由于工作突出,1999年,他被任命为杞县县长。

焦跃进

杞县地处豫东平原,人口104万,其中农业人口94.2万,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焦跃进上任以后,深知要让全县人民踏上脱贫致富的轨道,一定要调整产业结构。

焦跃进经过调研,发现杞县的农业结构调整搞了好几年,但农民就是不增收,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没有一个叫得响。

其实杞县优质的农产品非常多,比如杞县大蒜,已经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不仅个大皮白、而且味道辛辣爽脆,质量实属上乘,但因为没有形成规模,而且缺乏推广,所以一直没有市场。

杞县大蒜

于是焦跃进决定将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到40%,经济作物增加到60%,其中种植大蒜35万亩,辣椒25万亩,菜花5万亩。

要调整产业结构,就必然意味着要改变老百姓的经营观念,但这谈何容易?杞县的老百姓们尝过“瞎指挥”、“浮夸风”的苦头,他们把种什么看得非常重,焦跃进的观点提出以后,老百姓们马上发出质疑:“我们种大蒜,卖不掉怎么办?大蒜不比粮食,卖不掉可以存起来,而大蒜一到秋季就发芽、烂掉,焦县长,我们怎样才能信得过你?”

到了1999年秋天,这一年杞县大蒜的形势很不好,由于知名度低,价格上不去,仓库里的大蒜堆积如山,这让焦跃进的压力非常大,他也意识到:要想提高大蒜的销路,必须要打开知名度。

焦跃进

但此后尽管焦跃进想了很多办法,大蒜的知名度还是没有打开。直到2000年10月30日傍晚,焦跃进忙碌了一天后回到办公室,看到桌上放着一份传真电报,是全国农产品产销见面会将于11月8日在北京举办的邀请函。

焦跃进如获至宝,此时已是夜里10点钟,但他仍通知有关局、厂的负责人迅速到他的办公室开会,并在会上提出要带着杞县的农产品,前往北京参展。

但有人却质疑说:“咱一个小县的东西,在北京卖得出去吗?”

焦跃进却坚持说:“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为农民找市场,这是政府的失职呀!我们此次去北京参加展销会,就是到北京闯一闯、探一探门路,让北京市民知道咱县的农产品。”

焦跃进

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焦跃进带领3个乡党委书记和3个企业的厂长、经理,登上了进京的列车,他们赶了一天一夜的路,于11月8日晚赶到了展销会的现场,并很快将个大皮白的大蒜、味道鲜美的香菇、久负盛名的杞国酱菜等特产摆上了展台。

9日上午,展厅里人流如潮,焦跃进也亲自当起了“推销员”,他一会儿站在柜台里面,一会儿走到柜台外边,热情地向前来咨询、购物的顾客介绍杞县的优质农产品。

北京的新闻媒体得知“焦裕禄的儿子在王府井站柜台卖大蒜”后,都争先恐后地来采访他,而他也乐意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焦跃进推销大蒜

有记者问焦跃进:“作为县里的主要领导,你亲自来这里推销农产品,有这个必要吗?”

焦跃进回答:“有这个必要,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农民提供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

记者又问:“你的父亲焦裕禄是县委书记,你是县长,那么你和你父亲工作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焦跃进说:“我父亲当年的工作是战胜自然灾害、解决当地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我现在主要是要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尽管我和父亲当年工作的时代不一样、方法措施不一样,但我们服务的对象都是老百姓,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焦跃进推销大蒜

经过许多的媒体报道,焦跃进一下成了名人,他被称为“大蒜县长”,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这样杞县的农副产品终于有了知名度,一时成了北京市民的抢手货。对此焦跃进感叹说:“这一次是父亲的名气帮了我的大忙!”

但也有人质疑焦跃进是在“作秀”,对此焦跃进表示:如果为了杞县农民的致富,他宁愿“作秀”。

“杞县大蒜”很快有了名气,焦跃进又提出了“大蒜兴县”的战略规划,将大蒜的种植面积发展到45万亩,使杞县一跃成为了全省第一、全国第二的大蒜生产出口基地县。

2001年,全国大蒜年会在杞县召开,杞县大蒜的知名度高了,市场更广阔了,并逐渐远销至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年杞县的农民人均收入由1700元增加到2200元,焦跃进也被评为“中国果菜产业十大杰出人物”。

杞县大蒜出口

尽管大蒜的收益好了,但焦跃进还是经常会下乡去看看,他总是抓一把泥土在手里碾碎,研究植土的肥瘠,还不忘叮嘱农民:“要注意重金属不能超标,否则会影响销路,受害的还是咱百姓。”

在当县长的3年里,焦跃进跑遍了全县所有的村镇,他每到一地,只要发现问题,马上现场办公,帮群众们解决了无数个具体的问题。焦跃进有一句口头禅:“工作要干好,必须往下跑,群众情绪咋样?生产有啥问题?不下去,你啥也不知道。”

正是因为焦跃进始终脚踏实地为大家办实事,所以群众们都称赞他说:“他真像当年的焦裕禄书记!”

焦跃进下乡走访

每当焦裕禄听到群众们的夸奖时,他总会谈到母亲徐俊雅经常对他说的一句话:“干好工作你是焦裕禄的儿子,干不好工作你也是焦裕禄的儿子,但只有干好工作,你才不愧是焦裕禄的儿子!”

有一次,焦跃进回兰考看望母亲,但刚一坐下,手机就响个不停,徐俊雅马上把他赶了回去,事后徐俊雅说:“用电话指挥工作,有点脱离基层、脱离群众啊!我嫌他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浪费,与其打电话说不清道不明的,还不如回去面对面解决问题!”

2002年9月17日,焦跃进被任命为杞县县委书记,他的担子更重了。他上任以后,马上下令放弃需要投资1000万的而建的广场,他认为当前杞县的钱不应该投向这些形象工程,而应该用在县里干部职工的工资发放上、用在农业结构的调整上、用在工业企业的改造上。

焦跃进

为了工作方便,焦跃进把自己在杞县的家安在办公室,外间办公,里面住人,省时方便。办公室里放有一个小电炉、两箱方便面,这是因为他常常因为工作忙错过饭点,只能煮方便面充饥。里面的住房也很简陋,家具和沙发都是破的,只有一张焦裕禄的照片非常显眼。

有一次一位局长来焦跃进家里汇报工作,焦跃进说中午他请吃饭,于是中午带着这位局长来到楼下的一个小饭店,一人叫了一碗米线,那位局长傻眼了,难道这也叫请吃饭?但他看到焦跃进和饭店老板非常熟,就明白他是这里的常客了。

还有一次,焦跃进带着2名同志去上海出差,住宿时他要了一个3人间,但随行的人有意见,说等会还要和新加坡、澳大利亚的客商谈生意,这样对杞县的形象不好,于是焦跃进改开了一个套间,但生意谈完以后,他又马上把套间退掉,重新换回了3人间。

这天为了谈生意,焦跃进等人一天都没有吃好饭,晚上下属认为书记肯定会带他们吃顿好的,但焦跃进却带他们上了地摊,每人一碗饭、一个小菜,另加一碗白开水,下属有些情绪,但焦跃进却严肃地说:“想想我们那些还没有脱贫的群众,我们大鱼大肉吃得下去吗?”

焦跃进带队考察

焦跃进的家在开封,平时他只有到开封开完会后,才会抽空回家看看,她有两个女儿,当时都在上中学,作为父亲的他一直不在女儿身边,总感觉对她们有亏欠,所以每次回家,他都会带女儿们出去走走,给她们买一些学习生活用品。

2014年,焦跃进当选为开封市政协主席,成为了一名正厅级干部。尽管职位高了,条件好了,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却一直没有变,有人曾劝他也该享受一下生活了,但他却严肃地说:“父亲在世时,曾因为我们兄弟几个看了一场‘白戏’,把我们狠狠训了一顿。现在虽说是市场经济了,但党员干部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变!”

焦跃进曾深情地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对我既是一种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对我是一种鞭策,我绝不能给他老人家脸上抹黑!”

焦跃进

2024年2月12日,焦跃进因病医治无效,在开封逝世,享年66岁。




谢谢阅读,欢迎点赞、转发和关注!

帝哥说史
文以载道,击历史虚无,讲英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