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促发展】农民“土里掘金” 设施农业帮忙

政务   2024-11-15 12:02   青海  

立冬过后,北方地区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所有的农作物都进入了漫长的休眠期。然而,在河湟谷地这片沃土上,设施农业却焕发着勃勃生机。
道路旁,一栋栋高标准的日光温室集中连片,经济效益凸显;大棚里,农民身着轻便的衣衫,劳作在温暖如春的棚内;高品质的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茁壮成长,挂树保鲜越冬后将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11月13日,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润恒专业合作社的果蔬采摘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绿意葱茏、生机盎然的画面。大面积盆栽里的蓝莓进入盛花期,洁白无瑕的花朵宛如串串铃铛,茄子、西红柿、辣椒缀满枝桠、草莓果低头猛长。
“昨天一位外地的客户订购了10多箱西红柿礼盒。我和丈夫一大早就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备货。”合作社种植户雷秀清说,她的家在互助县蔡家堡乡大一村,而塘川镇作为互助县发展蔬菜产业最早的乡镇,吸引着一家人来这里“淘金”。
目前,雷秀清和丈夫租了7个大棚,分别种植了西红柿和茄子,并利用大棚打造了反季棚采摘园、花卉育苗基地及特色作物种植园区。“今年大棚里种植的西红柿价格好,批发价一斤2.5元,大棚里种植的蔬菜水果一年能长4茬到5茬,从春到秋、从夏到冬,一年四季水果和蔬菜供不应求。”雷秀清说。
塘川镇全镇的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余公顷,建成了全省单体面积最大的塘川设施农业基地,蔬菜产业已成为全镇支柱产业之一。
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是扎碾公路旅游路线的途经地。以前,对于周边的种植户来说,最头疼的是冬季如何吸引游客,玩冰戏雪不具备条件、看花看草又过了季节。而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反季节果蔬,以“四季采摘”实现“四季可游”,这一做法迅速成为破解乡村四季旅游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抬眼一望,引胜沟内成片的高标准蔬菜温棚便映入眼帘,让人眼前一亮。每天,这里的蔬菜都会源源不断地运往省城各大超市和省外各地,在充盈了菜篮子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以前一进入冬季就犯愁,现在最忙碌的就是这个时候了。”乐都区寿乐镇李家台村党支部书记李发全说。
李发全告诉记者,周边共有60多个大棚种植了蔬菜瓜果,进入成熟期以来,一个大棚的产量能达到5000公斤。此外,种植户们还种植了茄子、辣椒、豆角、黄瓜等餐桌上常见的食材。“下一步,我们还会扩大规模,尝试引进更多果蔬品种,让海东周边群众餐桌一年四季都丰盛,都有新鲜的蔬菜水果吃。”李发全说。
“我是寿乐镇王佛寺村人,我们村的地理位置好,但是单纯靠种植一般的农作物发展潜力有限。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发展设施农业,建设设施农业大棚,种植反季节果蔬带富、致富,这是鼓起村民钱袋子的好办法。”寿乐镇王佛寺村干部王得强说。
王得强告诉记者,同样是一亩地,种传统农作物,收成好的年景,可得1000元至1500元。而果蔬大棚,收入将近达到1万元,这个数据足以说明设施农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据海东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祁香琴介绍,目前,全市有设施蔬菜温棚7759栋(自然栋),设施拱棚7593栋,种植品种主要以茄果类、叶菜类、根菜类、茎菜类、花菜类为主,设施蔬菜年均产能10.84万吨,占全市蔬菜年产量71.51万吨的15.16%。
如今,在海东,一个个现代设施农业项目的高效运转,突破了资源环境制约,拓展了农业生产空间,正成为食物供给保障的“大宝库”、农民增收就业的“金饭碗”、撬动农业投资的“驱动器”,加速推进着海东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来   源:海东日报

责   编:杨   昕




海东之声
海东市网络舆情、网络安全事件举报电话:0972-861619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