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积极投身“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实践

政务   2024-12-02 08:40   青海  

海东积极投身“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实践

海东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张忠良

近年来,海东市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对党忠诚的政治信仰、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造福人民的务实举措,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市人民积极投身“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火热实践,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扛牢海东担当,在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中找准海东坐标,感恩奋进、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海东市认真落实“一表一图一单一机制”工作要求,狠抓调度,全力以赴稳存量、挖潜力、增效益。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4%;一般性工业投资增长130.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亿元,增长4.4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5.6亿元,增长15.6%。
生态底色更加亮丽
海东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青海东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海东市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黄河、湟水河和大通河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长期稳定在100%,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全面落实河湖长、林草长制,整合项目资金,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湟水山水项目等重大生态治理工程,污水领域设施性短板问题有效缩减,运营性短板问题整体整改,监管性短板问题基本解决。坚持高位推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2016年以来的791条生态环保反馈问题整改率达97%,仅去年一年就完成整改的37.3%,2018年以来的831个土地例行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率达91%。大力实施全域国土绿化战略,出台全省首部义务植树条例,累计绿化国土82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成功打造151公里湟水河生态绿色廊道。创新建立生态环保全民参与、企业环境信用承诺、问题线索全民举报奖励等制度,构建生态环保社会共治共享大格局。
“四地”建设提质增效
海东是青海海拔最低、气候最好、历史最久、文化最丰的地区,产业发展得天独厚。海东市聚焦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做大做强杂交油菜马铃薯制繁种、高原冷凉夏菜、牦牛藏羊“西繁东育”三大基地,全力推动禽蛋、食用菌、冷水养殖新三大基地形成规模,打造国家级油菜“夏繁”基地、大豆玉米带状种植基地和4个“寿光模式”蔬菜示范点,粮油菜总产量长期占全省一半。去年以来,建成百亩以上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21个,输出冷凉蔬菜15.4万吨,产值6.2亿元,订单远销北上广、粤港深等地。聚焦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高标准建设青海零碳产业园,加快金属冶炼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引进建设红狮、亿众等一批百亿级全产业链项目,单位GDP能耗从“硅铁走廊”时期的2.5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现在的1.32吨标准煤/万元。今年,海东市以绿色算力产业为引领,全力以赴谋划智算超算、人工智能等绿算产业,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建标准机架7228个,新增应用算力3369P。聚焦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全面融入全省“一芯一环多带”战略规划,大力推进文旅融合,承办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智力运动公开赛,举办河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河湟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民和探寻远古文化之旅、乡村生态冰雪之旅、七彩互助研学之旅入选全国精品旅游路线。聚焦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利用东西部协作、飞地经济等政策,拓展盐湖产业延伸精深加工。
城市面貌持续焕新
立足两区四县城市格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功能日益完善,面貌日益改善,品质日益凸显。海东市强化对城市空间品质和城镇风貌的建设管控,科学拓展城市空间,建成区面积达到80.47平方公里,是设市前的一倍。努力补齐生态城市基础设施短板,G109小峡口改建等46个交通类项目、民和老年养护院等143个公共服务类项目进展顺利,4个水源工程基本建成。海东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实现了从“无害化垃圾填埋”到“焚烧发电”的历史性跨越。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扩大一网通办、智慧城管、智慧应急、智慧交通、数字乡村、智慧社区应用覆盖,5G网络建设在全省保持领先位置。加强文化遗址、文化街区、古镇、传统村落、古建筑等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打造了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田园风光的城市街区和美丽村镇。
乡村振兴全面发力
海东承载着全省三分之一的人口,一直是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战场。海东市健全常态化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持续推动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攻坚成效更可持续、乡村振兴更有底气、群众生活更加幸福。2024年上半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3693元,同比增长15.63%,位居全省第一。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去年以来建成美丽乡村257个,打造了互助班彦、乐都卯寨、平安石碑、民和七里寺、化隆本康沟、循化红光村等一批党建引领突出、乡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和谐、村容村貌整洁的新农村。坚持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反哺人才成长的理念,通过挂职锻炼、技能培训和优化乡镇班子结构,多渠道培育有担当的乡村发展新队伍。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海东市坚持每年将八成以上的财力投入民生领域,坚持不懈兜牢民生底线,群众的生活更加殷实幸福。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六年提升行动、健康海东等重大战略,优化“一老一小”服务,成立“吴天一院士创新中心”,建设青海高原康养核心基地,不断满足群众对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等领域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持续提升城乡居住条件改善工程,2023年以来,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4930户、棚户区200套。坚持就业优先,大力实施河湟特色工匠培育工程,壮大拉面、青稞酒、青绣、家政服务等新兴劳务品牌,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2024年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62元,同比增长6.8%,位居全省第一。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千百年来,海东各族人民秉持“耕读传家、崇德尚美,团结互助、守正笃实,艰苦奋斗、勇闯天下”海东精神,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海东市加速推进“放管服”改革,累计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93项。2023年,在全省率先对2.6万家企业建立实时全景“信用画像”。创新建立产业“链长制”、招商专班制等,坚持国企、民企同等优质服务,本土、域外企业同样高效扶持,扎实推进营商环境“集中攻坚”行动,营商环境便利度持续向好。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大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各类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1万户。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产做优做大做强。深化综合医改,互助县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4家县级综合医院获批国家级胸痛中心(基层版)认证资格。积极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及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民和—红古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与周边城市互访交流更加密切频繁,依托青藏高原首个内陆保税口岸——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持续高质量发展外向型经济。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打造产业共赢、平台共享、情感共融的“互嵌式”协作新模式。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海东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织,是青海省情的“缩小版”。海东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拓展“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深化“十进”活动和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实现市、县、乡全覆盖。全面加强平安海东、法治海东建设,稳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卫生城市创建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出台全国首部移风易俗条例。全面落实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重点任务,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荣誉称号实现全覆盖,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枫桥经验”海东化持续深化。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决守牢金融领域风险底线,着力构建矛盾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全力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良好局面。
灾后重建蹄疾步稳
2023年12月18日,海东市遭受了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海东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李强总理检查指导时的讲话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顺利完成救援任务,精准完成受灾群众临时过渡安置,有序推进受灾设备抢修和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贯彻“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思路,高质量编制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和项目计划清单,高水平推进灾后重建项目建设,总投资59.8亿元的240项灾后重建项目已完工196项、完成投资48.34亿元。36527户农户维修加固重建项目全部竣工入住。
站在新起点上,海东市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部署,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深入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强化“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使命担当,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伟大实践中体现海东担当、贡献海东力量。
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将生态保护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更加笃定生态报国之志,落实双碳战略,加强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着力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切实承担好筑牢青海东部生态安全屏障重任。
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锚定产业“四地”建设战略目标,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加快成长、绿算产业逐步集聚,锻长补短、强基提质,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力推进统筹协调发展。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等国家、全省战略,突出海东比较优势和区域优势,扎实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同共进。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八大行动”,高质量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乡村振兴试点村等项目,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色。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八成以上财力投入民生事业,持续增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扎实推进就业、养老等民生工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力攻坚灾后恢复重建。按照进度服从质量、施工必保安全要求,跑出灾后重建“加速度”,全力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创新绩、收好官,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全力推动平安海东建设。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平安青海“十个一”要求,坚决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坚决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坚决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确保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海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党的坚强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今天的海东,是一块投资的宝地、创业的福地,热切地期盼大家多到海东走一走,看一看,去实地体验,去实地感悟,去实地领略,去实地挖掘。海东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充满诚意、敞开胸怀,与大家共谋发展、共话未来!

来   源:海东日报、海东日报视频号

责   编:杨   昕



海东之声
海东市网络舆情、网络安全事件举报电话:0972-861619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