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班 | 剧情、视听、美学全面升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如何延续金牌系列剧的生命力?

体娱   2025-01-25 23:24   北京  



采访、撰文 / 周燚

2022年,无流量、无大IP、无大规模宣传的“三无”剧集《唐朝诡事录》开播后硬是凭借过硬的品质,跑出一条大超预期的黑马曲线,奠定了“唐诡宇宙”扎实的地基。

有了强大的国民度,紧随而来的系列第二部《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在2024年暑期开播,高开高走,即便是遇到巴黎奥运会这样的巨无霸对手,依然毫不畏怯,爱奇艺站内热度值破万,成为暑期档爆款TOP。更为难得是,《唐朝诡事录之西行》的口碑竟然超越了第一部,豆瓣评分高达8.6分,打破了“续集必滑坡”的行业铁律。

当前,系列第三部《唐朝诡事录之长安》正在横店紧锣密鼓地拍摄中。这个已经成熟的大IP,携带着观众和行业的高期待,而高期待与之相伴的是创作者的高压力。如何延续前两季的高水准高口碑高热度?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做突破、给剧粉带来新鲜感?这引发了新剧观察的好奇。

近日,笔者参加了《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在横店的桃会员探班日活动,在详细观看拍摄现场,采访主演、美术、视效、音乐等各个工种,观看拍摄素材后,悬着的心算是落地了——可以负责地表示,这块金字招牌还将持续保持着它旺盛的生命力。

延续

在笔者看来,《唐朝诡事录》前两季能获得高流量,在于其商业性、娱乐性、戏剧感、体验感上足够大众化,且充满趣味和吸引力。比如金庸或柯南道尔的小说之所以读者众多,一部分原因在于其情节曲折、节奏紧凑,引人入胜,而《唐朝诡事录》前两季在讲故事的方式上,也有类似的特点。

《唐朝诡事录》能斩获高口碑,在笔者看来是其主题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唐诡》系列虽然壳子上披着古装的外衣,内核讲的却是贯穿古今的永恒话题,比如人性。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画皮》,表面是“画皮化骨”,本质“画的是人心”。

而《唐朝诡事录》能成为国剧经典,笔者认为是它塑造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精彩人物,牢牢地“焊”在了观众的心中。

而这三大核心的精髓,在《唐朝诡事录之长安》中得到了聪明的、精准的延续和稳固。

第一,是故事设计层面的延续。

该系列的监制郭靖宇和编剧魏风华是讲故事的高手,在第三季中,观众同样能找到前两季那样的惊险、新奇、曲折、多反转追剧体验。并且演员杨志刚向笔者透露:“第三季中剧情会有更多意料之外的局面,前两季苏无名更多是在气定神闲地探案,似乎一切局面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而第三季里会有很多失控的局面,角色在很多时候都陷入了绝境,这延展了剧情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反传统套路,观众很难一下就猜到结局。

第二,是主题表达层面的延续。

《唐朝诡事录》系列的剧情,既有朝堂上的斗争,又有民间的案子,社会环境辐射辽阔,包罗万象,元素丰富。但这些不同的单元、不同的案子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深挖人心、展现人性。演员杨志刚总结说:“剧中加入了各种妖魔鬼怪,但是其实所有的妖魔鬼怪都没有人心更可怕。”人心是多变的,人性是复杂的。不过,《唐朝诡事录》系列一以贯之的价值观是:赞扬善、鞭挞恶。“关于人性,古代其实对这个话题是有争论的,比如孟子就说人性本善,但韩非和法家就认为人性本恶,我们还是觉得善是人性的基底,恶只是一时贪念的湍流。在剧中,我们有对市井弱势群体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悲悯,也有对大唐一股正气的弘扬,我们想要惩恶扬善。

第三,是角色塑造层面的延续。

作为系列剧,人物性格和形象特点是贯穿始终的基石,在原则上不能发生根本性的动摇,正如主演陈创的观点:“第三季角色性格和形象不能变化太多,比如我们演员有过多的发挥,那就演的是另一个人物了,观众就不一定能接受了。”所以,在第三季中观众看到的“五人探案小分队”还是熟悉的模样:苏无名还是那个睿智真善、有大局观、临危不乱的狄公弟子;卢凌风还是那个正义凛然、敢作敢当、坚持信仰的范阳卢氏;裴喜君还是那个坚强、温婉、聪慧、敢爱敢恨的裴喜君;费鸡师还是那个喝酒吃鸡、玩世不恭、救死扶伤的神医;樱桃还是那个英姿飒爽、人狠话不多的侠女。

人物的塑造,和演员的表演也有很大的关联。在横店片场观看第三季拍摄素材时,笔者的一个感受是:杨志刚、杨旭文等优秀的演员和剧中角色已经浑然天成了。比如杨志刚的台词功底在第三季中已炉火纯青,即便没有配字幕却能听到其清楚的发音。杨志刚笑称,苏无名是他等了几十年才等到的角色,这个泼天的富贵砸到了他的头上是他的福气:“第一部的时候,老板跟我和杨旭文说,你们俩好好演,这是长期饭票,第二部后,我说这是我的养老保险,现在第三部又顺利开机了,我也快50岁了,我想这不是长期饭票,也不是养老保险,这是我活下去的念想,我现在心心念念地就想把《唐诡》系列拍好,这个角色能留下,也算我没白来世间走一趟。

此外,苏无名和卢凌风的这组重要的人物关系,也得到了延续。在演员杨旭文看来:“苏无名和卢凌风的矛盾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两个主角没有内部矛盾,整个系列就像是打怪升级了。”而这种矛盾的根源,在杨志刚看来是“阶级差异造成的矛盾”。唐朝重视门阀等级,寒门很难出贵子,而苏无名初登场的身份是长安县尉,而卢凌风是中郎将,后来揭晓还是公主之子,二人阶级上的差距造成了性格、观念等方面的矛盾。随着二人身份、立场的不同变化,二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又将发生怎样的演变,都将在第三季的故事中展开。

升级

影视行业是创新的艺术,惟有创新才能抵御用户的审美疲劳,对于《唐朝诡事录》这样的重磅系列剧来讲更是如此,惟有后面的每一季在前面的基础上不断升级、不断做突破,才能满足观众的高期待。

此次横店探班,笔者明显能感受到《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在三个方面有直观上的升级。

首先,是美术、妆造等方面的升级。

《唐朝诡事录》第一季主要讲述南下的故事,第二季主演讲述西行的故事,第三季集中讲述发生在长安的故事。不同的地理特点,反映出不同的水土、人文、社会风貌,这也必然是的第三季整体的美术风格会和前两季存在鲜明的差异。

在采访中,该剧的美术指导杨辰表示:“第二部西行时的美术风格,是一路走一路观光的感觉,第三部则是扎根在长安了,长安是大唐的魂,第三部主要的美术风格就是展现大唐的盛世繁华,色彩、建筑、市井生活等方面,都会做一些升级,比如色彩比前两季更偏艳丽,建筑更偏雄伟,置景都尽量以真实的材料为主。

在横店要复原唐朝并不是一件易事,因为横店整体建筑的风格跟唐代是有差别的,所以《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很多景不得不搭建,为了追求严谨性,杨辰与美术总监陈鑫所带领的美术组,去西安法门寺、陕西省博物馆、山西的石窟做了大量的考察。

妆造方面第三季在保持整个基调不变的基础上,相对前两季也有略微的升级,比如演员服装的总套数有所增加,比如演员孙雪宁就透露,第三季中樱桃的服装在颜色上会升级为紫红色,裴喜君的扮演者郜思雯笑称:“第三季我作为裴府千金回了长安老家,从人设上来说就有了打扮自己的精力和由头,所以第三季剧组给我增加了很多套服装,我想要去掉刘海儿,造型师就真的给我小小地改动了发型。

其次,是视觉效果的升级。

视觉效果是《唐诡》系列的一大亮点,第三季在视觉方面堪称全面升级,比如一直为观众津津乐道的打戏,在第三季中将上演更多的打戏名场面。

在第三季中,有一段令人热血沸腾的精彩打戏:卢凌风身披30多斤的战甲,挥舞长刀,再次上演惊艳的“三刀流”,击退诸多高手,酣畅淋漓。据杨旭文透露,仅这场动作戏,就拍摄了足足13天,同时这场动作戏还启用了先进的拍摄设备,能清晰地捕捉到武戏动作,使得运动镜头看起来更流畅。

因为《唐朝诡事录》是古装志怪题材,所以该系列整体的特效量相比一般的古装剧是偏大的,不过尽管特效是该剧的一大看点,但视效负责人王利明坚持的原则依然是:“辅助叙事,锦上添花,不喧宾夺主,恰到好处即可,不刻意做长。”同时,王利明透露第三季在颜色色调上也会有一些变化:“第二部是到西域,以黄色调、暖色调为主,第三部到了长安我们会把暖色调收一些。”此外,王利明表示VR虚拟技术等先进影视拍摄技术,也会在第三季中尝试运用。

此外,还有音乐方面的升级。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整体的定调是要表现一个“诗意与危机并存的大唐”,音乐的创作也要符合这个大的基调。

为了表现这样的基调,该剧主题曲作曲王浩然在这一季中尝试将古诗词句融入到音乐中,这不像是传统那种意义上的插曲,不过这样的创新尝试难度不小:“中插在一段音乐里面,怎么用最精湛的诗句去贴这段剧情,又不打破它的节奏,这个很有挑战性。

在乐器的使用上,上一季王浩然使用了钢琴、弦乐、电吉他等现代乐器,以及古筝、箫、笛子、尺八等传统乐器,在采访中王浩然兴致盎然地表示这一季他想使用唢呐:“它是中国非常有代表性的乐器,结合《唐诡》的特色,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可以加入一点点,比如融合在武打戏里面,一定会很燃、很酷。

总之,参加完《唐朝诡事录之长安》此行详细的探班后,笔者内心缓缓地生出四个字——这季稳了!让我们静待第三季播出时,继续绽放光芒。

商务合作 请联系:
zsh762079852(微信ID)

新剧观察
关注最新剧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