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水墨画不像油画,改一改,涂一涂!

健康   2024-11-02 11:43   四川  


傅抱石曾说:“水墨画从落笔的时候开始,整个的过程都是艺术,都是绘画性的,不像油画,改一改,涂一涂。”

众所周知,水墨画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技法,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与审美追求。傅抱石先生作为现代中国画的杰出代表,其对于水墨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至今仍对我们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他的这段话,不仅道出了水墨画的本质特征,也揭示了中西绘画在创作理念与技法上的差异。以下,本文将从水墨画的即时性、绘画性、以及中西绘画的比较三个方面,来探讨傅抱石先生的这一观点。

一、水墨画的即时性与不可复制性

水墨画之美,首先在于其创作过程中的即时性与不可复制性。一笔落下,墨色在纸上自由晕染,浓淡干湿,瞬息万变,每一笔都承载着画家的情感与思绪,是独一无二的瞬间定格。正如傅抱石所言,从落笔的那一刻起,整个创作过程就已经成为了艺术的一部分,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绘画性。这种即时性的创作方式,要求画家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法,更要有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内心情感的精准捕捉。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对自然的直接回应,是对生命瞬间的永恒记录。

与之相比,油画则因其材料的特性,给予了画家更多的修改空间。油画颜料干燥较慢,画家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反复推敲、修改,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这种创作方式虽然有利于作品的完美呈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即时性和唯一性。傅抱石强调水墨画的这一特性,实际上是在赞美中国传统艺术中那份对“即兴”与“自然”的尊重与追求。

二、水墨画的绘画性与意境营造

水墨画的绘画性,不仅仅体现在技法层面,更体现在其独特的意境营造上。水墨画家通过墨色的浓淡、线条的疏密、构图的巧妙,营造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意境之美。这种意境,既是对自然景物的再现,也是对画家内心情感的外化,是一种“心物交融”的艺术境界。傅抱石的水墨画,无论是山水还是人物,都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深邃的哲理,让人在观赏之余,不禁陷入对生命、宇宙、自然的无限遐想。

在水墨画中,每一笔都承载着画家的情感与哲思,每一次墨色的变化都是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这种绘画性,不仅仅是对技法的追求,更是对艺术精神的探索与表达。它要求画家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技艺,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审美洞察力,才能在纸上挥洒自如,创造出令人心驰神往的艺术世界。

三、中西绘画的比较与融合

评论家王进玉说,傅抱石将水墨画与油画进行对比,并非意在贬低任何一方,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比较,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各自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与价值所在。的确,油画以其丰富的色彩、细腻的笔触、立体的空间感,展现了西方艺术对物质世界的精确描绘与深刻剖析。而水墨画则以其简约的线条、淡雅的墨色、深远的意境,体现了东方艺术对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与审美追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水墨画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元素,探索新的表现手法。一些画家在保持水墨画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尝试将油画的色彩、光影等元素融入其中,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新水墨风格。这种尝试不仅丰富了水墨画的表现手法,也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可能。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无论是水墨画还是油画,都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基因与审美理念,共同构成了人类艺术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欣赏与创作中,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每一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与价值,通过交流与融合,推动人类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综上所述,傅抱石先生的这句名言,不仅是对水墨画本质特征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传统艺术精神的高度赞扬。它提醒我们,在欣赏与创作水墨画时,要用心去感受那份即时性与不可复制性带来的震撼与感动,去体会那份超越物质世界的意境之美,去领悟那份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哲思。同时,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去欣赏与接纳不同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与价值,共同推动人类艺术的繁荣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发现,无论是水墨画还是油画,它们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对生命、宇宙、自然的深刻探索与表达,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欣赏、去热爱、去传承。(欧阳敏)



来源:知乎

——————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也不用于任何商业之目的,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性质,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在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至邮箱116342233@qq.com),我们看到后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国民艺术导航
为国民参考,为艺术导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