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狮子林》,水墨,1983年,上海美术馆藏
对于吴冠中先生的抽象水墨,一定不能用传统中国画的标准来品鉴和评价,否则就是典型的一种误读与误判,正如评论家王进玉所说:“吴冠中先生的水墨作品,尤其是他的抽象水墨,具有开创性、创新性,当然也更具现代性,它其实是换了一个新的赛道,它是不同于传统写意画的一种新的创作语言和表现样式,所以一定不能本本主义,总拿传统的、老套的那个标准来加以衡量与评判,这显然是一种认知固化、思想保守的行为,也错误理解了吴老的水墨思想以及形式美、抽象美等的系列观念,更完全低估了吴老在推动水墨现代化或者叫中国画的当代转型上所做出的重要努力与贡献,这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而且越往后其价值会越凸显,影响也会越大。”
吴冠中 《苏醒》,水墨,1994年,中国美术馆藏
在探讨吴冠中先生的抽象水墨艺术时,我们不得不跨越传统与现代的界限,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位艺术巨匠的非凡成就。王进玉先生的评论,恰如其分地揭示了吴冠中艺术探索的独特性及其对中国水墨画乃至整个艺术领域的深远影响。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展开,阐述为何吴冠中的抽象水墨不应被传统中国画的标准所束缚,以及这一艺术实践背后的深刻意义。
吴冠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水墨,2007年,中国美术馆藏
打破常规,开创新径
吴冠中先生的一生,是不断挑战自我、突破传统束缚的一生。他的抽象水墨,正是这一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传统中国画的世界里,笔墨、意境、气韵生动被视为评判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而吴冠中则勇敢地跳出了这一框架,将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与东方的水墨精神相融合,创造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形态。这种融合,不仅是对传统技法的革新,更是对艺术观念的一次深刻革命。正如王进玉所言,吴冠中的抽象水墨“换了一个新的赛道”,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写意范畴,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语言,探索着水墨艺术的无限可能。
吴冠中 《荷塘》,水墨,1997年,中国美术馆藏
形式与内容的双重革新
吴冠中的抽象水墨,在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他摒弃了传统中国画中精细的线条勾勒和严谨的构图法则,转而运用大面积的墨色块面、流畅的笔触以及丰富的色彩,构建出一种既抽象又具象、既具象又超越具象的视觉体验。这种形式的革新,不仅打破了传统水墨画的审美惯性,也为观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在内容上,吴冠中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和情感表达,他通过抽象的语言,传递出对自然、人生、宇宙的独特感悟,使得作品具有了超越形式的深刻内涵。
吴冠中《小鸟天堂》,水墨,1989年,大英博物馆藏
推动水墨艺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吴冠中的艺术实践,对于推动水墨艺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吴冠中的抽象水墨,正是这一趋势下的产物。它不仅融合了中西方的艺术元素,更在表现形式、审美观念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这种跨越,不仅让中国水墨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世界艺术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吴冠中《围城》,水墨,1996年,中国美术馆藏
超越时代的价值与影响
王进玉先生提到的“划时代意义”,是对吴冠中抽象水墨艺术最为精准的概括。随着时间的推移,吴冠中的艺术成就将愈发显现出其不可估量的价值。他的艺术实践,不仅为中国水墨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更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更重要的是,吴冠中的艺术思想——对于形式美、抽象美的深刻理解与追求,以及对于艺术创新与突破的不懈努力,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
吴冠中《都市之夜》,水墨,1997年,中国美术馆藏
结语
综上所述,吴冠中先生的抽象水墨,是对传统中国画标准的一次有力挑战与超越。它以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展现了水墨艺术的无限魅力与深邃内涵。我们应当摒弃本本主义,以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视野去欣赏和评判这一艺术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吴冠中艺术的价值与意义,也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水墨艺术乃至整个艺术领域的繁荣发展。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之路,虽已远去,但他的艺术精神与成就,将永远照亮着后来者前行的道路。(梁晶)
吴冠中《播》,水墨,2001年,中国美术馆藏
来源:网络综合
——————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也不用于任何商业之目的,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性质,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在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至邮箱116342233@qq.com),我们看到后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