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小时打9仗,伤亡交换15比1!志愿军轻步兵穿插又一经典

文化   2024-12-07 08:58   江苏  

1950年12月31日的临津江上,原本是一片寂静,敌军似乎已经放松了警惕,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然而,突然间,来自零下30度的寒冷天气中,炮火如雷鸣般响起,志愿军数万大军在雪地中铺开阵线,仿佛一场无声的暴风骤雨即将来临。这一刻,不仅改变了临津江的寂静,也标志着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的开始。

在这场战役中,42军的任务尤为艰巨。在这支部队中,124师肩负了突破敌军防线、切断敌退路的重任。无论是战斗准备的困难,还是战场上的险象环生,124师的表现都给后来的战争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24师的穿插任务:面对重重困难

这次穿插任务,任务看似简单——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攻占济宁里,并截断敌军的退路,但实际上,却是异常艰巨且危险的。首先,敌人的防线严密,地形复杂,而志愿军的装备和兵力条件并不优越。124师的兵力在前两场战斗中已经损失了20%以上,再加上装备尚未补充、弹药不全,如何在敌人的重兵压境下完成任务,几乎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苏克之,124师的代师长,面对这份艰难的任务,心中也有几分犹豫。他是一位老兵,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但这次任务,仍然充满未知的危险。战前,他详细研究了敌情,并且在与上级沟通时明确表态:“我相信我的战士们,只要有机会,我们就能突破敌人的防线。”

124师的战士们也并未畏惧艰难的形势,反而更加坚定了决心。每个人都知道,这次穿插的成功与否,关乎整场战役的胜负。而苏克之也明白,自己不能再错失良机,必须在这场战斗中打出一番气势来,弥补过去的遗憾。

穿插作战的险象环生:敌重兵与复杂地形

战斗一开始,124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恶劣的天气与复杂的地形。临津江一带的地形险峻,敌军的防线也布置得极为严密。特别是在济宁里一带,敌军不仅设有重兵,还得到了美军空中支援,进攻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124师并没有选择正面强攻,而是巧妙地利用地形优势,选择了绕过敌军重兵防线的路径。在雪地中,士兵们行进的速度缓慢而沉重,但每一步都异常谨慎且精确。突击队员悄无声息地从敌军的背后发起攻击,利用地形遮蔽和夜幕掩护,悄然接近敌人的防线。

敌人的反应是混乱的。由于地形复杂且敌我双方距离极近,敌军根本无法及时调整火力或指挥作战。124师战士们快速、果敢地摧毁敌人的火力点,迫使敌人进入被动防御状态。突破口一旦打开,便是一波接一波的突袭,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短短8小时,9场战斗,伤亡交换比15:1

这场穿插作战,虽然战斗时间短暂,却极为激烈。在8个小时的战斗中,124师的战士们与敌军展开了9场大小战斗,绝大多数都发生在恶劣的天气和复杂的地形下。志愿军充分发挥了近战优势,凭借灵活的作战方式,不断突破敌人的防线,打得敌军措手不及。

在这段时间里,124师的勇士们突破了敌人的重重阻碍,成功击溃了敌军数个作战小组,打乱了敌人的战术布置。而最终,124师仅以170人的伤亡,便歼灭了2700余名敌军,成功占领了济宁里。这一战的伤亡交换比达到15:1,可谓是一场令人惊叹的胜利。

济宁里战斗:敌人退路被切断

济宁里战斗的胜利,不仅是124师的一次成功穿插,更是打破了敌军战略部署的关键一击。原本敌军两个师的退路已经被志愿军牢牢切断,他们失去了最后的希望。在随后的几天里,124师与66军部队协同作战,重创了韩军的多个团,加上炮兵营,总共歼敌2700余人。

这场胜利的意义,远不止于战术上的胜利,它还直接影响了整个第三次战役的战略格局。敌军被迫放弃了部分阵地,志愿军的突破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英勇的苏克之与124师的传奇

124师的成功,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苏克之及其部队敢于挑战极限、不畏艰难的精神象征。苏克之这位老兵,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始终没有退缩,他带领部队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战后,他也因此赢得了士兵们的尊敬与敬仰。

这一战,标志着124师的传奇崛起。苏克之带领的这支部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战斗力与意志力的结合,如何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创造出惊人的胜利。

124师的穿插战斗成为了抗美援朝中一个经典的例子,而苏克之和124师,也因此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在+在看】哟


铁嘴大强子
专注于对越自卫反击战,每天为你带来那些不为人知的战争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