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预防职业紧张,促进身心健康
闹钟一响,黄金万两
纵使你的脑海中浮现过
数百种请假的理由
还是会被满勤的诱惑打败
每天总是“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赢”
时常感到紧张、焦虑、头痛、失眠
小心,你可能出现了“职业紧张”!
职业紧张不是职业病,
但它同样很要命!
职业紧张,又叫“工作紧张”或“职业应激”,是指个体所在工作岗位的要求与个人的能力、资源或需求不匹配时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若持续存在,可导致身心健康损害。
职业紧张常见人群
职业紧张涉及的人群非常广泛,给劳动者带来的困扰也更加持久和隐蔽,是公众普遍关心的公共卫生问题。
造成职业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个体特征和职业特征。个体特征包括性格、性别、年龄及学历等。职业特征包括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发展预期等。
适度的职业紧张有助于提升工作内驱力,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但是,长期处于职业紧张的状态,个体的身心健康会受到多方面不良损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心理反应:高度紧张、焦虑、低落、易怒烦躁、疲倦,甚至抑郁。
2.生理反应:心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胃溃疡、骨骼肌肉疾病、肠胃失调,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
3.行为反应:吸烟、酗酒、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逃避工作、惰怠、厌食或暴饮暴食、与他人敌对甚至发生冲突。
职业紧张的预防途径有很多种,主要分为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两大方面。
劳动者个人
1.放松自我:感到紧张不适的时候尝试聆听音乐、进行冥想,保持平和的心态。
2.积极应对:遇到问题或困扰,多与领导和同事沟通或向信赖的家人、朋友倾诉。
3.健身运动:业余时间增加体育锻炼机会,丰富业余生活。
4.良好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5.心理疏导:注重行为心理管理,严重者及时向心理咨询师或专业服务机构求助。
1.良好的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保驾护航。
2.合理的工作制度:妥善安排工作及改造或优化工序,避免员工长期从事单调及重复的工作;保护员工免受暴力、歧视及性骚扰的侵害。
3.明确的角色划分:明确界定员工的角色及责任,提供清晰的员工职业提升途径。
4.提升员工参与感:让员工参与工作策划及决策,适当地响应及赞赏员工表现;畅通沟通渠道,增进工作交流。
5.提供心理援助:用人单位可定期向员工开展职业健康相关讲座,输送控制职业紧张的知识。另外,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开展工作场所心理健康促进项目,或提供员工心理援助计划(E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