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狮又像猫!肇庆这种“猛兽”,你见过吗?

政务   2024-11-25 15:21   广东  


广东醒狮丰富多彩,

有生动传神的沙坑醒狮、

以高桩见长的遂溪醒狮、

雄壮威武的佛山醒狮等……

在肇庆市广宁县,

还有一种像狮又像猫的狮舞表演——

广宁舞山狮。



《广东印记》之《广宁舞山狮》

一起走进广宁,

欣赏山狮舞的

独特技艺和文化特色。



舞山狮的由来

作为原生态民间传统体育技艺,广宁舞山狮主要流传在广宁北部的螺岗、北市、坑口、江屯等乡镇,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关于舞山狮的由来,当地有一个十分生动的传说:广宁县螺壳山地区曾受华南虎侵袭,舞山狮源自于当地村民的一次紧急防卫。以前,村民常挑着芋箩去山里挖番薯、木薯、芋头等,有时候还会带着小孩一起。


一次,有一个村民在山中遇到老虎,情急之下随手拿起芋箩,与老虎对峙,老虎从哪边扑来,就向哪边舞动。小孩也害怕,扯着大人的衣服,跟着团团转,来抵御老虎的袭击。


△芋箩


最后,老虎竟然被这个比自己还大的“怪兽”吓退了。这个“以兽对兽”的故事很快就传开了,有村民对芋箩进行了加工,在芋箩上部切出一个口子作为嘴巴,底部挖两个洞作为眼睛,侧面加上两块木片作为耳朵,最后再用颜料点缀,一个活灵活现的“狮子”就诞生了,这就是广宁独有的“芋箩狮子”,俗称“山狮”。


山狮的狮头比南狮小,没有胡子和下巴,两颗长牙像猫,头上独角又似瑞兽麒麟,看起来像狮又像猫。


“山狮”被村民视为吉祥之物,空余时间,大家聚在一起舞动山狮,既强身健体,又加强了村民之间的团结。久而久之,演变成民间传统活动“舞山狮”,并形成每逢喜庆节日都表演舞山狮的习俗。



△广宁舞山狮


独特的表演方式

传统舞山狮的表演形式,分为拜门助庆、行路过桥、开盘表演三种。


伴随着鼓乐声,一人舞动山狮头、一人舞动山狮尾、还有两人分别扮演大头佛(广宁人称大头诺)、猴王(广宁人称三仔),大头佛引领山狮先拜天地,然后随着配乐的节奏,山狮戏鼓、吃青、洗脸、噬脚,生动谐趣;大头佛憨态可掬、妙趣横生,猴王更是顽皮,跟着山狮上蹿下跳,配合默契。


山狮以碎步、探步行走,酷似猫的步伐,显得异常警醒而灵巧,所以又叫舞狮猫;山狮采低青,不采高青;表演中融入民间神话传说,使演出富有情节性,戏剧性、娱乐性。



△舞山狮的步伐


舞山狮的锣鼓队人数较多,以高音双皮鼓引领指挥,配一个声音洪亮的高音大锣,另有四个中音小云锣,形成了一支有高中音结合的打击乐队。舞山狮表演时狮随锣鼓声舞动,节拍和谐,气氛热闹。


舞山狮中的“猴王探路”“狮子过桥”“狮子爬山”等情节,反映了人们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拼搏奋进的精神,“仙狮共享人间佳肴”则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期望和憧憬。



△仙狮共享人间佳肴


山狮制作技艺

目前,广宁县仍传承着传统的山狮制作工艺,江屯镇大连村是制作山狮的特色文化村。张明芳老人今年88岁,扎制山狮已经67年了,“如记”是他们家山狮制作技艺传承了四代的老字号。


山狮制作分为狮头的彩扎、狮身的裁剪两大部分,制作过程较为繁琐复杂。扎制山狮头,需要经过选竹、砍笏、扎坯、拓纸、上色、配饰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求工匠具备耐心和娴熟的手艺,整个狮头扎制耗时约一个星期。



△扎制山狮头


山狮头装饰非常讲究,以彩色毛绒球作点缀,图文彩绘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龙象征着民族精神,缠枝纹祝福新人喜结连理、百年好合,蝌蚪纹代表多子多福,鱼寓意年年有余,这些表现形式,都寄托着人们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现在广宁舞山狮的狮头,大多出自张明芳、张玉芳兄弟两人之手。



△山狮图文彩绘


舞山狮传承

舞山狮,是古时当地人长期与大自然抗争的产物,凝聚着广宁人民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2009年,广宁舞山狮入选肇庆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广宁舞山狮走进广宁县多所学校成为特色校园文化,山狮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得到传承和创新。如今,在广宁县有500多支山狮队活跃在城镇与乡村,他们的表演多次登上大型文艺演出的舞台。



△舞山狮登台表演




来 源:广东发布 方志广东

编 辑:廖文奕


肇庆发布
肇庆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