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贵池区人民政府发布”关注我们~
“新年到,舞龙灯,福到喜到财神到……”腊月二十八,里山街道象山村吴氏祠堂外,传来阵阵稚嫩却嘹亮的童声。祠堂里,大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莲花塘舞龙灯的最后准备工作。童谣里年味儿十足的舞龙灯,将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每个放晴的晚上上演。
早在年前,象山村就为舞龙灯做足了准备工作,1月21日,记者在该村吴氏祠堂目睹了莲花塘舞龙灯演练。随着一声粗犷的号子,一条10余米长的龙灯从身穿黄色舞龙服的青壮年手中翻腾,唢呐声、锣鼓声渐次响起;四盏花样各异的引灯率先开路,寓意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在龙珠的指引下,栩栩如生的龙在祠堂内盘旋起伏,而后向门外“飞”去。村民们跟在舞动的龙尾后,走向村中的古井,举行祭龙仪式,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仪式结束后,龙灯还会在村中挨家挨户“串门”,将好运带给每一户。
莲花塘龙灯“虎虎生风”的背后,是历时2个多月的潜心制作。扎龙骨、糊纸……在6位老师傅的巧手下,一条栩栩如生的龙灯逐渐有了神韵。而莲花塘龙灯最大的特点,同时也是整个池州市独一份的“创新点”——在龙灯制作中融入了非遗剪纸技艺。不同于其他使用颜料绘制的龙灯,象山村莲花塘龙灯通过剪纸制作出龙鳞、龙须等花纹样式,再通过浆糊粘贴在龙身上,灯光从“龙”身体内部透过表层的剪纸,便能最大程度保留缤纷色彩,整体看起来更加鲜活灵动。
“我的本家就在这里,一听说村里要制作龙灯,就立刻赶回来了。”池州老年大学剪纸教师吴桂荣笑道。以前,村里的妇人们就通过剪纸谋生,而现在用非遗剪纸来代替颜料上色,既将非遗技艺与传统文化巧妙融合,又承延了象山村的乡土乡情。在莲花塘龙灯的带动下,不少像吴桂荣这样迫切返回家乡的游子,自告奋勇地加入了舞龙灯的队伍。
如今,莲花塘舞龙灯举办得如火如荼,象山村以“莲花塘龙灯”为纽带,牵引广大外出务工的村民们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也借此向外界打开了文旅宣传的口子,为象山村的和美乡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公益广告展播
主办/ 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 池州市贵池区融媒体中心
协办/ 池州市贵池区数据资源管理局
来源/ 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贵池区人民政府发布
微信:gcqrmzffb
信息公开|回应关切
政策解读|便民服务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