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贵池区人民政府发布”关注我们~
正月初一一早,贵池不少人家的早餐都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甜酒酿,碗里卧着“元宝”,舀上一口,酒香、茶叶蛋香氤氲四溢,热度、甜度从舌尖一股脑钻进心尖,过年的氛围一下子就被拉满。
在牌楼镇,甜酒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年货”,大部分人家都会酿制甜酒。丰收村村民张善芳自从记事起,每年过年母亲都会酿甜酒。“只要一闻到我妈做的甜酒香,就知道年近了。”张善芳说,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也就特别喜欢这带着微醺的酒香,在她心里,大年初一的早上总要有一碗甜酒酿才算完整。
张善芳的母亲夏翠霞今年56岁,春节酿制甜酒的习惯她已经坚持二十五年了,现在自有了一套经验,糯米蒸几成熟、酒曲放多少、发酵控温多少,她仅凭指尖触感就能准确判断。
酿甜酒的步骤并没有十分复杂,不过是道道工序的用心与技艺经验的熟稔,原材料是最简单的3种食材——水、糯米、酒曲。但看似简单,却也考验着经验与耐心,夏阿姨告诉记者,从开始制作到吃上一口甜糯浓厚的甜酒,通常需要花上两三天时间。
在农村,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似木桶一样的饭甑子,将糯米装进洗净的饭甑子,再放在大铁锅上加水蒸熟,约莫一个小时后停火起锅,起锅的糯米相比糯米饭要硬一点。“我小时候就喜欢等在锅台边,使劲闻糯米香!”张善芳追寻着记忆里的味道说道。
蒸熟的糯米稍微放凉后倒入钵中,与酒曲充分糅合,再在四周表面稍微按压平整,掏出“酒窝”用于酒酿渗出,接下来便是耐心等待其发酵,这也是最考验功夫的一步,时常关注“拿捏”温度,全凭夏阿姨的经验。两三天后,掀开盖子,原本糍糯的米变成了稠粥状,中间的圆孔溢起甜酒,一股甜中带酸的香气扑面而来。
每年,夏翠霞都会酿上两次甜酒,第一次在腊月初便开始做了,做成后除了自家亲朋好友分享外,还会分成一碗碗,端东家去西家,分送给街坊四邻,这是村里流传多年的习俗。“年前,邻居们互相打招呼都会问一句,你家甜酒可做了啊?”张善芳说,在一句句问候和一碗碗你家送来我家送去的甜酒酿中,年味也愈来愈浓烈。而第二次便要到腊月二十四小年之后,这次做成的甜酒夏翠霞便预备着过年和家人共同享用。
“现在总有人说年味越来越淡了。”张善芳颇为感慨,近些年,村里的人越来越少,过年酿甜酒的人也越来越少,但到了年边上,听说谁家回来过年了,母亲总会再端上一碗甜酒酿送去,老邻里间感慨着、述说着一年来的家长里短,浓浓的乡情和年味伴着甜酒香逐渐溢开。一碗甜酒酿,承载的不仅是浓浓的年味儿,更是一股热气腾腾的人情味,成为了牌楼镇邻里分享年味、传递温情的纽带。
公益广告展播
主办/ 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 池州市贵池区融媒体中心
协办/ 池州市贵池区数据资源管理局
来源/ 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贵池区人民政府发布
微信:gcqrmzffb
信息公开|回应关切
政策解读|便民服务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