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又是一年“祭茅镰”

文摘   2025-01-23 21:01   安徽  

点击“贵池区人民政府发布”关注我们~

1月23日,在墩上街道茅坦村,村民们脚步匆匆,却目标一致,共同迈向村中的杜氏宗祠。这一天正值腊月二十四,是茅坦杜氏一年一度“祭茅镰”的日子。


早上八时,祠堂外鞭炮齐鸣,震耳欲聋,宣告着仪式的临近。而祠堂内,早已是人头攒动,村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在领祭人的引领下,仪式缓缓拉开序幕,敬香、跪拜、宣读祖训、请茅镰、祭茅镰……每一项流程都严谨而庄重,大家手持香火,心怀虔诚,向先祖表达感激与追思。

据史料及杜氏宗谱所载,茅坦杜氏家族乃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杜荀鹤之后裔。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杜牧第二十三代孙杜绍先,因家乡遭遇“田地抄没”与“军乱纷扰”,被迫从太平县迁徙至贵池,最终定居于茅坦。面对这片荒芜之地,杜氏先祖们以镰刀为伴,割芦苇、搭茅庐,在芦苇滩上开垦荒地,艰苦创业,繁衍生息。为铭记这段艰辛历程,激励后人,杜氏家族在当年搭建茅庐的原址上,建起了神坛,供奉着象征先祖拓荒精神的茅镰,并定于每年小年之际,举行盛大的“祭茅镰”仪式。

“拜!”“兴!”随着领祭人的口令,族人们在一跪一拜间,完成了对先祖的致敬,仪式也随之落下帷幕。然而,“祭茅镰”远非一场简单的祭祀活动,它更像是一座穿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承载着代代相传的精神与记忆。


这一天,许多在外工作或学习的年轻人也纷纷回到家乡,参与这一意义非凡的仪式。“参与仪式让我深刻了解到了自己的根在哪里,明白了先辈们的艰辛与付出,这将激励我更加努力奋斗。”就读于安徽工业大学的杜晶晶感慨道。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仪式上,还融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傩戏表演。五位小演员身着“踹竹马”的戏服,脸戴傩面,以稚嫩却认真的身姿,跳起了傩舞。近年来,“傩戏进校园”等活动的开展,不仅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加入傩戏表演行列,也让这一古老的文化艺术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杜氏家族历来重视教育,仪式上,家族长辈还特地为今年考取大学的优秀学子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学金,以此鼓励后辈们继续努力学习,延续家族精神。


“我们不仅要铭记先辈们的拼搏与奋斗,更要传承他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茅镰精神,通过‘祭茅镰’,让这份古老的文化记忆在时代的变迁中永不褪色,代代相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坦杜祭茅镰传承人杜云丰深情地说。在茅坦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茅坦人正以“祭茅镰”这种独有的方式,讲述着一段段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故事,让这种传承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公益广告展播


主办/ 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 池州市贵池区融媒体中心

协办/ 池州市贵池区数据资源管理局

来源/ 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贵池区人民政府发布


微信:gcqrmzffb

信息公开|回应关切

政策解读|便民服务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贵池区人民政府发布
发布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推进政民互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