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定仙墕镇通过嫁接的新品种枣园喜获丰收

文摘   2024-11-06 05:50   陕西  

绥德县定仙墕镇:“三个一批”激活红枣产业“一池春水”


金秋时节,沿着绥德县东南方向一路行至定仙墕镇,映入眼帘的是被茂密枣林覆盖的山山峁峁,这里因红枣而盛名,素有仙岭“铁秆庄稼”之称,因海拔高、日照足、昼夜温差大等地理特点,成为全县红枣产业的优生区,也是全镇的主导产业,目前发展红枣产业3.2万亩,成为当地百姓增收的“致富树”。



“我们村流转村民枣园200多亩,2022年通过嫁接蟠枣、月光、冬枣等新品种,比老品种能早熟或晚熟20多天,有效避开多雨的秋季,水分大、口感甜脆,属红枣中的精品。现在是中产期,亩产400多斤,主要以零售为主,单价能卖到15至20元,可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该镇王新村党支部书记王伟伟说。


2021年以前,定仙墕镇枣园受连绵秋雨的影响,致大部分红枣腐烂霉变,枣农管护枣园的积极性就差,成片枣园撂荒。为拯救红枣产业,激活产业发展动力,2022年,定仙墕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改良品种、试验先行、示范引领、逐步推广”的发展思路,通过示范嫁接一批、转型拓展一批、发展林下经济一批等管护措施,重振全镇红枣产业,激活枣园发展新业态。


示范嫁接一批,激活产业发展动力。2021年,该镇外出考察调研,引进适合本地发展的蟠枣、冬枣、月光、柳选一号等多个红枣改良品种,通过嫁接当年就能挂果,目前在王新村、界首村试验示范园区嫁接蟠枣、月光等鲜食早熟品种400多亩,嫁接冬枣、柳选一号、佳油一号等晚熟品种1200多亩,亩产600多斤,产值最低达5000元。品种的改良,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管护枣园的积极性。另外,在界首村建成一百亩一百个品种示范园,为后续红枣研学提供试验基地和科技支撑。

转型拓展一批,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为拓宽枣业发展之路,促进群众不断增收,镇村干部多次在周边县区中药材经销商和加工厂实地考察调研,发现酸枣具有低成本、利润大、耐干旱、易管理等优点,决定先在适生区东山村、定仙墕村试行嫁接野生酸枣,2023年通过流转土地,发展酸枣产业500亩,目前亩产100多斤,产值2000多元,三年后进入盛产期。酸枣浑身是宝,果肉酸甜可口,枣叶可用于泡茶喝,酸枣仁有药用价值,可安神助眠,小小的酸枣,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发展林下经济一批,实现“一地多收”提效益。为有效利用枣园林下空间资源,发展林下特色经济,2024年该镇立足实际,因村制宜,发展林下种植与养殖业,通过“村党支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先后在王新村、王坪山等7个村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黄芩、远志、柴胡等中药材2600亩,生长周期3年,预计亩产值5000多元,而且林下中药材可有效减轻土壤、林间的病虫害,促进枣园的健康发展。另外,通过“集中代育+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后王新村、界首村、赵家山村等8个村发展林下散养肉鸡3.2万只,有红羽红玉、良凤花两个品种,具有抗病性强、肉质鲜嫩等特点,一年能养2批,成活率93%,将有5000只即将出栏,单只可售至150元,可促进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

林上改良转型提质效,林下种养结合促增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下一步,我们将深挖枣园发展潜力,不断优化品种,促进枣园标准化建设,丰富枣园发展新业态,通过延长产业链、品牌打造、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不断增收致富。”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郝世宇说。


放眼观天
发布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