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冬要来,有雪入怀;枫丹柿红,露寒霜重。深秋十一月,文娱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电影方面,豆瓣映前9.1分的《好东西》给市场带来惊喜;综艺上,《再见爱人4》实力破圈;剧集方面,《小巷人家》、《永夜星河》热度不断攀升……
另外,娱乐资本论一年一度的CEIS 2025中国娱乐产业年会暨金河豚荣誉推选也宣布正式启动。下面,跟着小娱一起回顾一下11月份的文娱热点吧。
《好东西》给了大部分观众一种新想象:退一万步说,我怎么就不能是王铁梅的女儿?
谁不想要工作生活全能、永远护着自己的铁血六边形战士母亲?《小巷人家》里平时委屈忍让,但爱子女心切可以怒怼吸血公婆的黄玲,以及脾气火爆、有气就撒的宋莹,也在这种“好家长”的想象力范畴中。
影视剧由此衍生出的“妈味”角色越来越清晰,与油腻说教的“爹味”相反,可以为孩子冲锋陷阵、能让观众有一种如沐春风的呵护感,仿佛做了她们的女儿,就能拥有“江浙沪独女”的幸福感。
从事过一些现实题材女性剧作品的编剧西贝告诉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这其实就是一种女性互助叙事下的产物,女性互助并不只在平辈或者陌生的女性之间发生,是可以不受年龄、亲缘、阶层等枷锁限制,可以存在于所有女性之间的。由此展开的‘非雌竞’意识已经开始逐渐改变很多影视剧的叙事方式。”
“《好东西》5亿票房,会有1亿左右来自复看和复看的带动效应。”近日的电影档话题几乎被冷档期成功突围的《好东西》所垄断,其预测票房突破5亿,远高于映前预期。
《好东西》复刷率高则是“同温层”票仓受众集中带来的附加价值:一方面,《好东西》细节和彩蛋众多,台词和笑点密集,不少观众会在二刷后分享更多细节,目前小红书搜索“好东西二刷”的关键词已经有4万+篇笔记。另一方面,点映期间的同温层狂欢也打造了影院轻松愉悦、步调一致的观看氛围,让不少观众体会到与同好观看这部女性主义影片的独特观影体验,并愿意为之付费。
需要明确的是,愿意去电影院复看的观众,本身就是电影核心受众,他们大多认同在电影院观看与在流媒体观看体验的差异。在我们调查的样本人群中,大部分都集中在24至35岁之间,这也是目前电影市场的主力观影人群。最新灯塔报告显示,2024年,58%的电影观众一年仅观影1次。电影复看显然很难拉动低频次观影的新观众入场,而是为了挖掘现存市场潜力,带动长尾票房,为冷档期或中小成本电影找到更多观影动力。
2024年进入年末冲刺期,各平台11月上新大古装一决高低。《永夜星河》热度口碑双登顶,成为年末的“顶流”。
当代打工人凌妙妙摸鱼之际意外进入以小说《捉妖》为蓝本的平行世界成为恶毒女配,需要通关所有系统任务才能回到现实世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前十分钟就把“年轻打工人现状”“Z世代听书追网文”“游戏卡bug活不过三分钟”“赛博视听古装效果”等让观众们感觉眼前一亮的元素集齐,创新的类型、强制绑定的系统设定、虚实结合的捉妖世界、反套路的群像以及超高质感的视效等等都成为观众热烈讨论的内容。
在如今大古装屡受质疑的时刻,这部由腾讯视频与恒星引力携手打造的《永夜星河》在11月1日播出后,6天站内热度突破29500,豆瓣5天开分7.5分,随后涨分至7.6分,各平台多维数据榜单登顶霸榜成为常态,古装剧的魅力又凸显出来了。
再加上社交平台热聊、授权联名衍生产品延续戏外热度,联名品牌销量创新高,口碑热度双收大古装引发的盛况终于将Q4的影视市场大盘炒热,很难不让观众欢呼一声:太好了,是没见过的“赛博古装轻喜剧”,i古装有救了!
《再见爱人4》中,“黄圣依杨子”带有先天的话题属性,创造了节目前期的热度“基本盘”。“李行亮麦琳”则与之前的嘉宾有原生关系,属于熟人关系找到的嘉宾。“葛夕刘爽”更贴近于素人嘉宾报名,通过足够的性格特质与故事性被选中。
在播客中,总导演刘乐表示,所有的固定环节都是节目导演组内测之后进行筛选的。同样这些固定情节的意义、功能在前三季节目中得到过验证,它们作为节目整体叙事上的关键节点一步步推动节目嘉宾走向更深入的自我、彼此认知,也为观众设置了一步步深入的讨论话题。
在固定节目环节之外,是每一季新增添或录制期间灵活设置的环节。这样的环节往往起到两个作用:一是贴合人物的特点,更好地呈现嘉宾特质;二是打破僵局。
飞行嘉宾的设置,更是一种局外人“打破僵局”的直接表现。这一季的张泉灵显然比前几季的飞行嘉宾更加犀利,也更擅长找到问题。她的问题不光是抛向节目中的嘉宾,更多也抛向屏幕后的舆论场。
当张泉灵问到“伴侣消失”问题时,背后是一个更为普世的问题:“你的伴侣到底能给你带来什么价值?”在三对夫妻各自不同的回答之后,又引发观察室的进一步讨论,从而延伸到看节目的观众中,上升到社会话题的高度。
按WTO的规定,45岁以上为中老年人群,但他们“获客难”“消费能力弱”的刻板印象正在被打破:在线上,中老年人群的付费能力为500亿短剧市场带来新机遇,中老年题材成为短剧市场最主流的内容。甚至有业内头部公司认为,目前40岁+的人群,整体付费能力已经超过40%。在线下,银发人群承托着1.4万亿的文旅市场,也为演出市场刮起一阵怀旧风,罗大佑、刀郎等歌手重新回归巡演,一票难求。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做了很多都市偶像题材的短剧,当时的付费人群集中在30岁上下的年轻群体。但在春节之后,这些短剧的主要付费人群发生了变化,40-60岁中老年男性成为主要的付费用户。”短剧监制花卷说道。
付费人群的偏移从何而来?一是付费习惯;二则是内容需求。
不止一位短剧从业者告诉娱乐资本论,在他们看来中老年人群的消费习惯要好于年轻群体。一方面在于,中老年人群的“有钱有闲”,他们可支配的存款更富余,同时所匹配的生活需求、消费压力又更小。
其次,在于中老年人对于互联网内容的获取链路更短,获取盗版资源的能力更弱。
近段时间,一部叫《保洁老妈无极归来》的短剧上了热搜,“27岁霸总爱上45岁保洁阿姨”的故事引发热议,媒体上一片声讨,表示“国产短剧已经疯了”。但实际上,这部剧累计充值额只有300多万,在中老年短剧中实属三四流水平。
这部剧情悬浮、打噱头的剧成了社会话题的标靶,成了短剧行业之外的人对中老年短剧的刻板印象。让部分媒体在批判中老年短剧剧情浮夸、将其类比为中老年骗局时,从一开始就带上了审视的立场,偏离了中老年短剧创作的底层逻辑:中老年人到底想看什么?这个市场的爆款到底是什么?
从今年的中老年题材爆款《母爱无声》《闪婚五十岁》《闪婚老伴是豪门》,到近期的《登堂入室》《退休返聘之一鸣惊人》……这一批短剧都在告别传统短剧“直给”“打脸”的刻板印象,而真正贴近中老年的情感需求,这才是它们能成为爆款的原因。
针对现在的“非遗大跃进”以及玩家不算太买账的问题,李媛媛认为“这是合作双方彼此理解不对等,造成的误区”。
“不止游戏产业,包括时尚、汽车等等产业,大家对非遗的理解都是很浅层片面的,比如就是停留在非遗=器物层面”,因为理解浅显,呈现出的联动内容也很浮皮潦草,“很多时候就是把传承人老师当一个营销点”。
李媛媛坦言,这种所谓的联动效果并不显著的,“去做联动的人自己都不了解非遗,那怎么能做出来玩家喜欢的东西呢。”
但她并不觉得“游戏+非遗”这件事是没有前途的,相反在她看来“万物皆可+非遗”,这其中有很多可以结合点。
“非遗它不仅仅是器物,也有传说故事、地方文化、包括制作技艺,这些东西是不是可以作为剧情或者玩法,化用到游戏中?”李媛媛说非遗本身就是个巨大的内容库,游戏行业喊“做内容型产品”口号这么多年,与其揪光了头发闭门造车,不如到非遗这个内容库里找灵感。
一日店长,这个起源自日本的营销推广模式卷土重来。无论是知名Coser,还是各路明星网红,每每举行一日店长活动时,他们都能吸引一大批粉丝驻足打卡,并被分享到小红书或者抖音。
“Coser的效果最好,人们看着自己喜欢的角色角色‘活’了过来,没理由不买一份周边产品,”一位线下店员这样说道。
花费3-4个月,一场一日店长活动大功告成。但这种形式对于客流量和消费流水的提振非常明显。20%-30%,这是娱乐资本论从各种活动组织者口中听到的数字。
配合着一日店长大量情绪价值输出,《排球少年》《蓝色禁区》《恋与深空》等一系列IP的影响力得到了强势提升。一些动漫IP改编电影登陆院线期间,IP方可以组织一日店长的活动,最终反哺电影票房。
十一月份电影和综艺市场很热闹,请大家继续支持娱乐资本论,让我们共同见证文娱行业的繁荣与发展~